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唐代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的商品化 (第3/5页)
资。土地使然,有自来矣……且鬻生之徒,唯利斯视,钱刀日至,网罟年滋。”[10](卷101《李乂传》,P3135)周繇《送江州薛尚书》说江州“乡户半渔翁”。[15](卷635,P7293)李绅于穆宗长庆三年作《过钟陵》诗,说洪州“江对楚山千里月,郭连渔浦万家灯”。[15](卷480,P5464)杜荀鹤说唐末益阳县,“溪山入城郭,户口半渔樵”。[15](卷691杜荀鹤《寄益阳武灌明府》,P7944)刘恂《岭表录异》卷上载新、泷等州农民在新垦稻田中投放草鱼种,利用养鱼开荒种稻“先买鲩鱼(草鱼)子散于田内,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既为熟田,有收鱼利。及种稻,且无稗草,乃齐民之上术。” 渔民作为一个特殊职业阶层在唐代已经出现。[35](P196)《太平广记》卷101《渭滨钓者》条引《玉堂闲话》载,“清渭之滨,民家之子有好垂钓者,不农不商,以香饵为业。自壮及中年,所取不知其级极。仍得任公子之术,多以油煎燕rou置于纤钩,其取鲜鳞如寄之于潭濑。其家数口衣食,纶竿是赖。”是一个靠垂钓养家谋生的专业渔户。宪宗“元和中,有高昱处士以钓鱼为业”。[5](卷470《高昱》条引《传奇》)胡曾诗“不愧人间万户侯,子孙相继老扁舟”,[15](卷647胡曾《赠渔者》,P7418)写的是一个渔户世家。岑参诗“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朝从滩头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丈余,鼓栧乘流无定居”,[15](卷199岑参《渔父》,P2061)说的则是一个个体渔民。众多的渔户、渔民不可能天天吃鱼,必然要与市场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其渔业生产的商品性是十分必要和必然的。 唐代从城市到乡村出现了许多鱼行、鱼市,草市中也出售鱼,生意兴旺。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3《支诺皋下》记扬州有“鱼行”。《太平广记》卷27《唐若山》条引《仙传拾遗》载淮南有“鱼市”。张籍《泗水行》云:“泗水流急石纂纂,鲤鱼上下红尾短。春冰销散日华满,行舟往来浮桥断。城边鱼市人早行,水烟漠漠多棹行”,[15](卷382,P4291)说泗水城边有鱼市。刘禹锡《武陵书怀》说当地“拥楫州为市”。[15](卷362,P4087)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云“亥市鱼盐聚,神林鼓笛鸣”,[15](卷440,P4913)李嘉佑《登楚州城望驿路十余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云“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15](卷206,P2156)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云“衰杨古郡濠,鱼虾集桔市”,[15](卷423,P4647)张籍《送海南客归旧岛》云“竹船来桂浦,山市卖鱼须”,[15](卷384,P4312)都是指草市鱼类交易。鱼市、草市之外的地方也卖鱼,《太平广记》卷156《崔洁》条引《逸史》载,“太府卿崔公名洁,在长安……过天门街,偶逢卖鱼甚鲜,……遂令从者取钱买鱼,得十斤”。乡村卖鱼多直接出售,不经商人之手。冯贽《云仙杂记》卷4《物价至微》条载,“开成中,物价至微,村落买鱼rou者,俗人买以胡绢半尺,士大夫买以乐天诗一首与之”;《酉阳杂俎续集》卷3《支诺皋下》载越州山阴县顾头村顾头堰的渔民,与买鱼者“就潭商价”而买卖。夜市中也卖鱼,唐诗有“市散渔翁醉,楼深贾客眠”[15](卷698韦庄《建昌渡暝吟》,P8033)。段公路《北户录》载南海诸郡擅养鱼苗,“鬻于市者,号为鱼种”。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云“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15](卷439,P4877)刘禹锡《武陵书怀》说朗州“户算资渔猎”,[15](卷362,P4087)反映出唐政府已经对渔户收税,渔业之利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和垂涎。 唐代鱼商很活跃,人数很多。代宗时阎伯屿任袁州刺史,“专以惠化招抚,逃亡皆复,邻境慕德,襁负而来。数年之间,渔商阗凑,州境大理”[36](卷9《惠化》)。《太平广记》卷118《熊慎》条引《报应录》载,“唐豫章民有熊慎者,其父以贩鱼为业,曾载渔宿于江浒”;卷470《刘成》条引《宣室志》载,“宣城郡当涂民,有刘成者,李晖者,俱不识农事,常用巨舫载鱼蟹,鬻于吴越间。唐天宝十三年春三月,皆自新安江载往丹阳郡”。高宗永徽时,沧州刺史薛大鼎组织开挖境内无棣河以通海运,百姓歌颂道:“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10](卷49《食货志下》,P2113)晚唐诗人皮日休说:“今自九河外,复有淇、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2](卷797皮日休《汴河铭》,P8363)通畅的水运为鱼商们提供了兴贩逐利的便利条件。 4、编织业等副业方面唐代草编、竹编、柳编等家庭副业也表现出一定的商品性生产。苏州的白角簟、草履、草席,常州的龙凤席,沧州的柳箱、苇簟和蕲、饶、澧诸州的竹簟等等不仅是贡品,也是市场上负有盛名的商品。其中苏州白角簟制作精美,堪与镜湖鲛绡媲美。鲍溶《采葛行》诗云:“镜湖女儿嫁鲛人,鲛绡逼肖也不分,吴中角簟泛清水,摇曳胜被三素云,自兹夏荐无人惜,那敢更争龙手迹,蛮女将来海市头,卖与岭南穷估客。”[15](卷487,P5538)天宝初,鉴真和尚筹办东渡日本所需物资,就包括“白藤簟十六领,五色藤簟六领”[37],说明席簟产品很有市场。也有出卖草鞋、丝鞋的情形,杜荀鹤《送人宰吴县》云:“草履随船卖,绫梭隔水鸣”[15](卷691,P7942)。《太平广记》卷243窦乂条引《干●子》载安州出产丝履,窦乂伯父曾买得十多双分赠甥侄,后来窦乂又一次购买“内乡新麻鞋数百辆”。 唐代长江流域盛产蒲草,人们多采之编织船帆。苏州一带且已开始人工种植蒲草,陆龟蒙《种蒲》诗:“杜若溪边手自移,旋抽烟剑碧参差,何时织得孤帆去,悬向秋风访所思”[15](卷629,P7220)。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载:“凡东南郡邑无不通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