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51 造船厂 (第2/4页)
那剩余的……一千台呢?”李不伟此时已算不清账了。杨千行道:“其余的仍在库房里放着,正在等大人的示下。”说着,杨千行又将其它两个大箱子打开,果然是另外两台一模一样的摆钟。 李不伟笑道:“杨先生消息灵通,竟然知道我这里正好需要三台摆钟。”杨千行听得一怔,又明白了李不伟的意思,笑道:“其实这些摆钟是范大人让我送过来的,刚好是三台了。”李不伟点了点头,道:“范大人的消息也灵通呐。”心想,范东来早已知道那些册子是依依与香儿抄写的,如今送来三台摆钟,显然是我们每人房间里挂一台了,不过范大人显然又不是那种留须拍马之辈,估计他根本就没有仔细考虑此事,看到我这里有三人,因此想也没想便送了三台摆钟过来。 杨千行又命人打开了另一个箱子。只见这个小箱子里面用纸包了几个半球状的东西,李不伟打开其中一个一看,竟然是一只玻璃制作的碗。这只玻璃碗比平常吃饭的碗略小,但通体晶透,又微微带些黄色,做工极为精致。 李不伟吃了一惊,没想到这玻璃碗竟然已作了出来。只听周依依与香儿也是在一旁连声惊呼,李不伟闻声转头一看,却未见两人身影,再回过头来时,只见俩人已蹲了下去,将其余的几个碗全部拿了出来。两人将这几只碗全部放在桌上,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一时爱不释手。 杨千行道:“听实验室的驼大人说,这几只玻璃碗是第一批制造出来的,就连皇宫里也没有送去。实验室第一次总共试制了五个,全部送到大人府上了。驼大人又说,这批玻璃碗须先请大人先过目之后,看是否还有制造工艺上的缺陷或是瑕疵。如果决定批量生产的话,实验室便会将制作之法传于玻璃厂,用于制作的模具与工具也会交由机械实验室去加工。”李不伟点了点头,又接过其中一只碗仔细看了一下,只见这只碗制作得极为精致,碗的周围没有刻任何图案与花纹,碗沿上也是光滑无比。李不伟一时想不透这碗是如何制造的,忽然心中一动,翻到碗底再仔细一看,果然见碗底有一小块不太平整的部分,原来浇铸口正在这里。 李不伟看着眼前这几只玻璃碗,不禁呆了。他前些天去化学实验室的时候,玻璃的去色还不甚完善,而且玻璃的退火方法尚在研究中,如今这几只碗已基本看不出太多的杂色与气泡,显然制造技术又有改进。李不伟知道,玻璃退火的作用,是为了使玻璃内部的永久应力减至一定的值,从而防止玻璃炸裂的热处理过程,这种技术的掌握,显然为大面积平板玻璃的加工做好了准备。如此看来,化学实验室已掌握了此法?又听杨千行道:“驼大人特意吩咐我务必转告,用于制作平板玻璃的退火条带已通过试验,估计平板玻璃的大批量生产也为时不远了。另外,这次带来的还有六只玻璃酒杯,也是第一批制作出来的,全部送到大人这里。”说着,杨千行又从箱子里翻了半天,摸出一个小点的纸包,打开之后,里面赫然是六只小巧的玻璃酒杯。 周依依与香儿对望一眼,均想刚才只顾着找碗,竟然没发现这里面还有六只酒杯。两人不约而同地又蹲下身去,正待重新翻看一遍,又听杨千行笑道:“大人,这次送过来的玻璃制品就这些了,还请大人试用之后,决定是否批量制作。”杨千行说此话时,显然是冲着周依依与香儿的方向说的。二女面上一红,忙又站了起来。 李不伟虽然惊讶无比,但他已习惯了经常见到实验室中忽然搞出新的技术,因此现在更多的反而是兴奋了。杨千行又道:“大人,据我从实验室中了解的情况,玻璃这种材料难就难在其配方与制作方法,至于其制作成本却是极低。如今只有大宋的玻璃厂这里可以造各种玻璃用具,大人是否考虑……”杨千行话音未落,李不伟已抢着说道:“杨先生的意思是不是咱们做一批东西出来,然后高价卖了出去,这们便可以挣一大笔钱?” 杨千行正是这个意思,如今听到李不伟更为直接地说了出来,当下点了点头,道:“大人所言甚是。玻璃这种东西,除了可以做成碗与酒杯之外,还可以制作其它的器皿。制作出来的物品可以先向民间出售,当然数量一定要加以限制,否则就卖不上价钱了。当然,并不表示制造会停了下来,不仅如此,反而要加大产量,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向民间大量出售。” 李不伟闻言大喜,赞道:“杨先生真乃高人,论起赚钱一道,我可大大比不上你啊。”杨千行忙道:“大人客气了,在下只是比大人的空闲时间多了些,因此自然也将这些杂事想得多了些,再看到大人为钱的事情颇为犯愁,这才想出了如此办法。”李不伟点了点头,心想实验室的经费问题已基本解决,我倒不怎么为钱犯愁了。恐怕是史丞相为了解决会子危机,这才是最关键的罢,杨千行出自相府,自然要为史丞相着想了,不过这也正是我所乐见,日后倒要与杨先生多多合作才是。想到此处,李不伟又道:“杨先生是否想过,制作出来的东西卖给谁好呢?既然要卖上大价钱,寻常百姓必然是买不起的,倘若将价格定得太高,恐怕又会卖不出去。”杨千行笑道:“大人不用太过cao心,如今临安就有许多来自波斯与大食的商人。这些商人专门采购我大宋的丝绸、棉布等物,如果看到玻璃酒杯,自然会高价采购的。在下今日就带了样品前去见见这些外国商人。” 在历史上,中国在南宋时期由于耕种土地减少,以及原来的丝绸之路被阻断,被迫转向以商业经济尤其是远洋贸易为主的商业经济模式。商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并最终取得了商业经济的大繁荣,甚至已开始出现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已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各国商人都来南宋进行贸易,尤其是当时的临安,早已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中心,并且每年还会举行类似于国际贸易节的活动。 李不伟自然知道这些,如今听杨千行如此一说,更是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忙道:“杨先生所言甚是有理,赚外国人的钱才是真赚钱,如果只赚大宋百姓的钱,这赚来赚去,钱的总数又不会增多。”杨千行听他如此解释一番,虽说是外行的说法,又多少有些胡乱解释的嫌疑,但在普通人听来却是浅显易懂,便笑道:“大人言之有理,如果在贸易的同时,再能以低价换得我大宋缺少的一些物品,玻璃产品还可以更晚一些向国内出售。” 李不伟听得连连点头,显然他早已明白这个道理。 目前大宋已掌握了许多领先当时几百年的技术,如果不乘此机会赚一把,岂不是浪费了这个大好时机?再说了,玻璃的另一个用途是制作镜子。如今实验室已能够获得直流电,要制造铜板镀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