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2.51 造船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51 造船厂 (第4/4页)

,可这长度却是记得清楚。范东来在一旁悄声道:“校长,此船载重约有一百万斤,也就是约四百吨的载重量。”

    李不伟又是一惊,虽然他早已知道了这些数据,但如今听到有人亲口说了出来,又是另一番感受了,忙问道:“方大人,造一艘这样的船需要多长时间?”方稳道:“造一艘这样的船,大约需要两年时间。如果是战船的话,由于要安装投石机与火弩等武器,时间会更长些。不过因为大宋有多家船厂都可以造这种船,每家船厂又有多艘船同时在造,因此每年都会有近百艘这样的船下水。如果算上其它较小的各种船只,每年总共可以造出近万艘了。”

    李不伟忙道:“方大人说得再详细些。”

    方稳点了点头,略一整理思路,又接着道:“大人,其实早在一百多年之前,我大宋朝的造船能力便已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当时为了把大量粮食从江南经运河运往开封,朝庭曾造了大量的漕船,这种漕船的动载能力比福船要多上几倍。大宋的船只以坚固和载重量大而驰名,其之所以能够远赴重洋,抵挡深海巨浪,全赖船只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改良。如今的海船以福船最佳,而福船之所以得名,也正是选用了福建盛产优质的造船木材。自从朝庭南迁之后,因为北有金国虎视眈眈,因此每年都会建造大量战船守卫大江,也就是长江了。”

    李不伟道:“如此说来,朝庭每年建造的船只应该不在少数了。”

    方稳道:“大人说的是,朝庭每年都会造出近三千艘各类战船,当然也有一些战船从军中退出。凡在水路便利和盛产木材的地方,朝庭都会设置官方造船工厂。例如江淮四路的几家造船厂,每年能够造船两千多艘,部分造船厂规模更大,如洪洲、吉州和赣州三个造船场,各有兵卒二百余人,每天能造战船一艘。另有私人造船业也颇为发达,其所用的技术并不比官方逊色,以至于有人说,官家造船不如民间私家打造之精致。”

    李不伟微微点头,心想:南宋既然要开展远洋贸易,船只自然是不会少的。不过所谓的远洋贸易,真正抵达非洲的船只并不太多,估计大多都是在南亚一带活动吧。如此看来,船只数量再多,若是没有远洋能力却也用处不大,又问道:“不知道方大人所说的那种福船,甚至更大些的远洋海船,又是如何情况呢?”

    方稳道:“其实福船并不是某一种船,而是其所用木料产自福建。不过福船大都是大船,至于一些小船,即使其仍是采用福建的木材制作,却并不归为福船一类。大人方才所说的各种远洋海船,其实都要比最小的福船要大上许多。目前全国各个造船厂每年可以制造五千石以上大船两百多艘,其中一万石以上的又占了一半。这些船的船底尖削如刃,使得船只吃水极深,如此一来,便能增强船只抵抗风浪的能力。另外,海船又采用了隔舱设计,减低船舱入水所产生的危险,其远航能力自然也是不俗,因此远洋商船大都采用这种尖底福船。至于这些商船的往来航线,目前与大宋通商的有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故临、细兰、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兰皮等五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中最远的也只需不到半年便可实现往返。”

    李不伟听了不由得暗暗心惊。他知道南宋时最远可达非洲东部,按方稳的说法,海船在两个多月便可从亚洲驶向非洲了。如果这一切属实的话,船队到达东非之后,再往南走绕过好望角,便可抵达西非,然后穿过大西洋,就能靠近哥伦布当年的航线,甚至直接驶向南美洲了。如此自己没记错这些距离的话,恐怕到了美洲也不过半年时间而已。可惜的是,此时苏伊士运河尚未开通,否则便会更快些了。

    听得方稳讲完,李不伟对宋朝的造船业又有了新的认识,这显然比自己在《大百科全书》中看到的更为具体了。如此看来,此时宋朝的造船业比起十七世纪的欧洲也要先进许多,更别说另有船只的动力改造计划了。

    李不伟心里有了计划,又在造船厂待不住了,只想赶快回到家中再查些资料,然后整理出思路再付诸实施,便算是完成一件大事了。另外,几家造船厂也要纳入实验室的附属工厂,如此便可对现有的船只进行改装了,当然这并不是李不伟一个人说了算的,还要有朝庭的决议才是。

    ……

    李不伟到家时天色已晚,刚一下了马车,便又看到香儿在门口四处张望。李不伟远远地打了个招呼,笑道:“香儿,怎么又站在门口啊?”香儿听得李不伟的声音,脸上顿时露出笑容,却仍然站在那里笑道:“是啊,你怎么才回来呢,依依姐和我等了很长时间了,就等你回来吃饭呢。”李不伟边走边笑道:“吃饭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为什么今天要特意等呢?难道今天是什么特殊日子?”说着,两人进了屋,只见周依依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桌上正放着四只精致的玻璃碗,另有一只早已被杨千行拿去当样品了,显然两个丫头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这四只碗专门做了一桌好菜。

    李不伟见状笑道:“原来你俩是为了玻璃碗才做了一桌好饭啊,我还以为今天是什么特殊日子呢,依依的生日已经过了一个多月……”说到此处,李不伟又想起一事,转向香儿问道:“香儿,上次依依过生日时,我曾问过你的生日,后来你一直没有告诉我。现在告诉我你的生辰,以后这个日子也要隆重地庆祝一番。”

    香儿本已坐在桌前,正笑嘻嘻地与周依依往玻璃碗里盛饭,听得李不伟如此一问,不禁呆立当地,过了一会儿却已是泪眼欲滴,但终于还是忍住。李不伟一时有些手足无措,茫然向周依依望去,眼中尽是求助的神情。周依依也不明白何事引得香儿如此伤心,正待上前安慰几句,又听香儿说道:“你和依依姐在徽州见到我的那天,便是我的生日了。”

    李不伟与周依依听得俱是心中一震,万万没想到竟然如此巧合,自己随意一句话,竟然又令香儿想到了以前的诸多伤心往事。周依依也慌了手脚,忙上去抱住香儿,像哄小孩子似的说道:“香儿乖,香儿以后每年的生日都会快快乐乐的!来,咱们先吃饭吧。”说着,她自己的眼圈已红了。

    李不伟更是不知该怎么办才是,忽然又笑道:“香儿,上次的生日不算,重新选一个日子吧。”

    “啊?”周依依听到此话不禁叫出了声,“生日还能改啊?”说着,又禁不住又笑了起来。

    香儿也被逗得破涕为笑,但心底一个声音却已忍不住要叫了出来:“其实你向周大叔提亲那天,就是我的生日啊!”

    (注:宋朝造船技术很厉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