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2.54 战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54 战船 (第1/4页)

    从兰溪回到临安之后,李不伟对于钢铁材料的供应问题已不太担忧。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兰溪产出的铁、铜等金属矿,以及煤、水泥等生产原料完全可以满足临安的工厂之用。毕竟现在还不是整个大宋的大规模建设,近80%的工厂分布又都分布在临安附近。如果用于兵器与机械设备的制造,铜铁的供应暂时不是问题,更何况还有其它地方的生铁锭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临安。

    近几日来,实验室与工厂的用铁量每天都保持在二十吨左右,而铜则是二至三吨。虽然这种需求比起以往大宋的全国日产量还要高出一些,但由于各种制造设备尚未到位,因此临安的工厂已积累了大旦的铜铁原材料。再加上几大矿山的改造,金属原料的生产供应问题已基本得以解决。按照此种发展速度,暂时维持两三年是不成问题的。当然,这也是因为朝庭将全部资源都投入到兵器与工具的改进上了,以至于连庙宇的钟也停止了铸造。

    不过,除了兵器与工具的改进之外,朝庭还特意下了一道旨意:临安附近、以及江南的城市及洲府,由各地方官府收回那些已损坏的农具,过一年之后再将新的农具发还给百姓。对于朝庭来说,此举看起来多少有些不花算,但李不伟却知道这正好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了明年的大面积水稻种植而准备合适的农具,二是回收了几千吨铁材。宋时的铁器并不便宜,百姓几乎没有闲置不用的农具。对于那些已破损的铁锹、锄头等,也会交由铁匠加铁重新锻打,因为重新打造所付的工钱,要比买一把相同的农具少上许多花费。

    李不伟自然知道,回收废旧农具是出自户部的意思,也是出自机械实验室的建议。因为实验室已具备了常用农具的一次成功技术,又开始设计一些简易的农业机械,例如手动旋转式水稻收割机等等。虽然还要返给百姓全新的农具,但毕竟解决了这一年的用铁量,再加上兰溪的矿区资源,显然几年之内的发展已不是问题了。

    李不伟终于放下心来,因为只要解决了生产原料的供应问题,剩下的就是如何大干了。按计划,接下来的任务是解决舰船的动力与武器问题。

    理宗拿起李不伟的奏折看了一眼,微露惊讶之色,心想今日这封奏折的字迹怎么与前几次不太一样?然而他不动声色,又继续看了下去。这封奏折写得极为详细,虽然李不伟已当着众臣的面将奏折的内容讲了出来,但理宗仍是又详细地看了一遍,这才抬起头来,问道:“李卿所提的建议,众卿有何看法?”

    李不伟的奏折正是关于如何扩大几家船厂的规模、如何为船只加装蒸汽机作为动力、以及如何提高远洋航行能力等种种方案。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提到了如何在船上加装火炮。李不伟早就有了改造船只的想法,但在他的原计划中,应是首先改进远洋船队。不过这几日李不伟又改变了初衷,准备将战船与商船一同改造了。因为他知道再过两年,原红袄军首领李全便从山东发兵,在长江北岸集结战船攻打南宋。这一战自然是李全落败了,但南宋朝庭也损失甚多。如果此时不加紧改进战船,仅凭步兵的武器恐怕无法有效阻挡。当然,李不伟知道的历史自然是没错,但他却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又与以往大为不同,自己的到来已将原历史改得面目全非。

    此时,众臣对于李不伟已不像刚开始那般有所陈见。李不伟主管的临安大学与实验室不断有好消息传来,而且众人在摆钟厂与自行车厂也有股份,再说李不伟的建议并未触动众人的根本利益,因此稍做议论,几位朝臣便有了结果。

    宣缯道:“皇上,李大人所言甚是。虽然步兵有了火炮与机关弩,但我朝与金国之间隔着长江,江北的大宋领土又与金国隔黄河而望。既然两国边境以河为界,如果水军不加以改进,恐怕作战时不能得心应手。”宋朝时,黄河从江苏与山东附近入海,金国此时占据河南一带,因此南有长江与宋相隔,北有黄河与蒙古相隔,东边却是南宋与蒙古两家共有的势力范围,因此要攻金,水师的组建自然不可轻视。

    其实这一年以来,朝中众臣的想法已有了大的变化。去年春天火炮刚造出来之时,众武将均想着凭此利器便可收复河南一带,进而将金国彻底赶回其老家。然而原北宋的大片领土已被蒙古占了一大半,再加上新的武器层出不穷,因此众臣已不满足于打败金国了,而是要彻底收复整个江北,甚至包括宋朝从未收复的燕云十六州。当然,此事大家心知肚明,却从未在朝会上正式商议过。因为目前的兵器数量虽然足以取得小规模战争的胜利,但要在江北全面开战,即使胜了,恐怕也会损失惨重。

    赵善湘站了出来,道:“皇上,大宋与金国、蒙古水路相通,而且从临安便可乘船直达金国都城汴京。倘若日后开战,李大人所说的战船改造势在必行。”赵善湘此人四十岁左右,现任大宋沿江制置使,主管长江沿线的水线防御,也可以说是整个南宋的第一道防御屏障了,他说出来的话,众人自然要好好考虑一下的。

    理宗道:“既然众卿都认为此举可行,朕自然也会准奏。不过丞相却另有提议,众卿不妨听听丞相的意思。”众人听得史弥远另有见解,一时都转头看向史弥远,看他如何说法。

    从兰溪回来的第二天,李不伟便与史弥远见了面,将兰溪的整个情况大概说了一下,又谈及了船只的改造一事。其实关于战船的改造,李不伟大可不必与史弥远商议,只是他觉得船只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作战,更多的是为了商业贸易。而史弥远身为丞相,掌管着大宋的经济发展大权,自然要先听听他的意见了。

    史弥远站了出来道:“皇上,臣以为大型船只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作战,更主要的是用于远洋贸易。我朝虽然富庶一方,但百姓这几年的生活仍是极为贫苦,比起十多年前大大不如。究其原因,乃是因为蒙古与金国交战,致使原来居住在江北的大宋百姓纷纷逃往江南。这些百姓大部分居住于淮南西路与京西南路一代,而这些地方又多为大宋重兵步防之地。百姓到了江南,自然也少不了吃穿,但由于这些百姓来的时间不长,立足未稳,又长久居住在宋金交界附近,必然影响到边境士卒的粮草供应。据户部统计,近十年间,从江北迁居过来的百姓,已达一千一百多万。”

    史弥远所说的自然完全属实,众臣听了一时沉默不语,毕竟逃过来的都是大宋的子民,此时蒙金交战,大宋朝庭自然不可将这些百姓再遗返回去。其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