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61 重型机械 (第1/3页)
转眼间已近夏末。李不伟仔细算来,那批杂交水稻也该是收获的时间了。然而李不伟并不担心水稻的收割,因为户部已派了几百名懂得收割的士卒,早在一月前就开始培训了。另外,手摇式水稻收割机也试制了一台。这种收割机需要两人cao作,一人摇动手柄,一人控制方向,比起人工的收割速度,已是快上近十倍了。其实以目前的水稻数量,并不需要机械进行收割,然而李不伟既然知道了简易收割机的原理,也忍不住与实验室众人探讨了一番,终于共同‘商议’出了收割机的最终设计图,同时也成立了一家规模不算太大的农业机械厂。当然,这家农机厂也正好位于皇家实验室的范围之内,毕竟只是一个试验型的工厂。 想到收割水稻,李不伟眼前浮现出一个人的影。“两月不见,红袖也许将稻种的培育知识讲完了吧?”李不伟这样想着,已是站起身来,正准备去农机厂看一看,却见范东来急匆匆地走了进来,道:“校长,重型机械厂传来消息,明日上午时分,一些主要的设备即将完成安装。”李不伟听了大喜,道:“果真如此?范大人赶快准备一下,明日一早咱们就过去看看!”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重型机械厂的所有设备已完成了初步安装,有几台设备已试运行了七八天了。 其实,这些重型设备是陆续安装到位的。虽然有些设备早已安装好了,但是由于锅炉一直没有启用,因此这些设备也只能摆在那里放着。八日之前,厂房内外的几台锅炉启用之后,这些设备才有了试运行的条件,到了昨天,已有几台设备完成了调试,并试着生产了一批样品。 对于重型机械,李不伟是极为关心的。因为有了这些机械,钢材的加工已不是问题,而且其质量也大为改善,一些在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产品,此时也可以列入制造计划中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不伟带着范东来等五六名实验室的学者,直奔重型机械厂而去。还未进入工厂的大门,负责人李广胜便迎了上来。几人略为交谈,李不伟已将目前的情况完全了解。李广胜道:“李大人,最近几日,机械厂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厂房内已有气动锻造设备两台,轧制机两台,冲压机五台,以及一台尚未完成安装的模锻水压机。”李不伟道:“听说这几台设备已完成了调试,有没有试着加工一些零件?” 李广胜笑道:“大人请放心,我们早已进行了试机。这两日间,气动锻造设备主要用于铁质的改善,而轧制机则分别用于钢管与铁轨的轧制。另外,我们还配备了其它几种轧辊,用于加工各种截面的钢板与型材。隔壁的熔炼车间传送进来的成型铁条,经过轧制机加工之后,便会得到一定规格的铁板或型材。由于有了转炉,这几日产出的钢材,其质量已较以往大为改善。”李不伟心中大慰,边走边道:“是啊,转炉炼钢已是一大突破,如果再有了气锤锻造与轧机,所产出的钢锭或型材,其质量自然会大幅提升的。” 几人说着,已走进了厂房大门。此时,整个车间已基本建设完毕,李广胜指着屋顶上几根大梁道:“众位大人,厂房内的行车已正常运行。由于工厂即将完成建设,因此这几日经常会搬动一些较重的设备。虽然轨道车也可搬运,但是没有轨道的地方,便需要由行车起吊运送。只是眼下尚未有钢丝的制作机器,因此起吊绳也只能采用普通的粗绳,由于设计的起吊重量较大,因此起吊绳又需要由多股粗绳拧结成。虽然目前的负重仍未达到设计要求,但好在这几日并没有太重的货物需要运送,因此暂时应急也不成问题。” 李不伟点头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优质钢材只能小批量地产出,显然尚未达到预定的产量要求,而且钢丝拉制机也不容易制作,因此还是先更换锅炉吧。”史可接口道:“校长说的是。目前的锅炉是铸造而成,由于使用了过多的铁材,从而使得锅炉太重,而且安全性也大打折扣。如果使用高质量的钢材,显然能将重量减轻至少一半了。”李不伟道:“话虽如此,可是目前的钢材质量究竟如何,也没有测试结果,况且这批重型机械本身的使用寿命,也确实令人担忧。由此可见,除了更换锅炉之外,下一个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制造出另外一批重型机械。只有等到优质钢材能够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再将其它的机床进行一次全面升级,然后才是考虑钢丝拉制机的制造了。” 范东来道:“校长所言甚是。眼下这几台重型机械,可以说是第一代产品。然而就是这几台机器,便能使得钢材质地已大为改善。如此一来,要继续生产第二代、第三代的重型机械,其制造周期显然会大为缩短。实验室通过跟踪这几台机器的制作进度,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第一代的锻造机,其生产周期为五个月。有了第一台机器,第二代锻造机的制作周期便可以缩短到两三个月。至于第三代、第四代产品的制作周期,估计只有一两个月了。”李不伟笑道:“范大人总结得巧妙,这与车床的换代进度正好有些类似。虽然锻造机的体积不小,但毕竟没有车床那般精密复杂。” 正在此时,前方传来几人呦喝的声音。李不伟向前方向看去,只见一辆小车慢慢驶了过来,再一仔细观察,却见这小车后面还有四五名工人,推着小车缓缓前行,而小车上放着的,正是十几根铁制的轨道。李不伟喜道:“这车上放着的铁轨,可是为了铺设实验室的铁路?”李广胜笑道:“正是。两月之前大人来此视察的时候,也应该见到过一些铁轨。不过当时那批铁轨是铸造而成,为了保证铸件的强度,每米铁轨的重量已达到九十多公斤。如今既然有了轧制机,我们便将以前的铁轨重新回炉熔炼,再用轧机轧制。此时的钢轨,每米的重量已控制在三十公斤以内,其强度又较以往大增。”李不伟道:“铸铁的质地脆硬,用于铁轨的制作显然不太合适。但是球墨铸铁不也可以制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