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2.65 视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65 视察 (第4/4页)

厂而去。

    杨万景与胡永谦早已等候多时。对于杨万景此人,李不伟最熟悉不过,自从去年来到临安之后,他的第一个合作伙伴便是杨万景了,所以李不伟对他自然也是另眼相看。

    杨万景道:“大人,自从神武大炮停止铸造以来,火炮厂已全力投入到迫击炮的制作。经过这一段时间,火炮厂内的分工已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有专门制作炮管的,有专门制作炮架的,其它的诸如瞄准设备、炮载工具等,都有专人制作。至于迫击炮的炮弹,除了迫击炮厂自行制作外,还有另外四家工厂也在制作,这几家工厂都位于临安附近。大人请随我来。”如此说着,众人已到了一间库房跟前。李不伟进去一看,只见这库房中并排摆放了几列大小不一的迫击炮。杨万景在一旁道:“大人,这些迫击炮总共有三种规格,都是严格按照实验室提供的尺寸进行制造的。左边的是82口径的,右边是62口径的,架子上放的便是手提式迫击炮了。”

    其实早在一月之前,实验室便设计出了三种迫击炮,这些迫击炮的设计图,大都是李不伟从后世的一些设计中照搬过来的,甚至连炮管壁厚,长径比,也是完全照搬。虽说目前材质强度不如后世,可毕竟火yao的威力也要小上许多,这二者相互抵消,从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差不多的。不过,李不伟也经过了一些简单计算,以一公里的射程为例,四十五度的发射角,再根据炮管内弹道学,很容易算出炮管所承受的最大压强,在经过其它的计算之后,李不伟发现,目前这种设计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杨万景又道:“大人,由于镗床的数量又有增加,因此这几日以来,每天可以生产十多门迫击炮,其中82型三门,62型四门,手提式的约六门。所有的这些迫击炮,内孔全部要经过镗制,然后再进行身管内壁的挤压,使管径稍稍变大。对于82型的迫击炮,还会在身管的底部留有撞击顶尖,以便炮弹自由落下时击发底火。”李不伟点头道:“应是如此。不过现在尚未得知火帽的产量,因此在62式的底部也留有击发顶尖为好,毕竟火yao在击发时,其爆发力要比点燃式高出两三倍。”杨万景忙道:“大人请放心。我们已考虑到了此事,因此对于62式迫击炮,都有专门的顶尖作为配件的。如果有了击发式炮弹,到时只需将击发顶尖固定在身管的底部就可以了。”李不伟听了大喜,道:“如此说来,每天制作七门中型迫击炮,半年便可以有近一千多门了?”杨万景笑道:“大人说得没错。因为迫击炮的工艺简单,而新出来的钢材,其质量又是极好,因此迫击炮本身的制作并不困难,倒是炮弹的制作极为费时。”李不伟道:“杨大人的意思是,炮弹的数量跟不上火炮的需求?”杨万景道:“大人误会了。药捻引燃式的炮弹,其结构简单,因此制作起来并不麻烦;击发式的炮弹,如果其引爆部分也使用延时药引,制作起来也是容易;可是对于那种撞击引爆式的炮弹,却需要在弹头部位安装撞击触发机构,因此制作起来极为费时,而且击发药尚在改良,因此其性能也不得而知了。另外,密封环的制作也不容易,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火炮厂每制造一门迫击炮,四家炮弹厂便会有六十发相应的炮弹制造出来。”李不伟听得吓了一跳,忙问道:“每门火炮每天六十发炮弹,这十二门火炮,就是七百多枚炮弹?”杨万景笑道:“大人,这听起来虽然有些惊人,然而目前炮弹厂只是刚刚开工而已。等过段时间工人cao作熟练了之后,估计数量还会更高。只是眼下这炮弹引爆率并不高,大约只有七成的炮弹能够引爆。不过大人不必担心,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要带上足够的冷却用水,每分钟完全可以发射五到八发炮弹。至于炮弹的制作工艺,也是完全按照实验室提供的资料进行的。预制破片、铜制冲压弹头,延时药引、尾冀等等,全部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李不伟听得心中大慰,点头道:“杨大人,据我所知,这几家炮弹厂都使用相同规格的生产设备,然而迫击炮弹的射程却是由******与发射角度共同控制的,不知道这几家工厂是如何确定******的数量的?”杨万景道:“大人请放心。虽然炮弹是由几家工厂同时制造的,但是每种炮弹的发射药量都有早已设计好的。在需要近距离射击时,虽然也可以通过发射角来控制炮弹的射程,然而这会造成不必的火yao浪费。因此目前的82型、62型炮弹,都有两种规格的发射药量。至于击发式的炮弹,则还未确定其******的装药量,因为按实验室说,由击发引燃的火yao,其威力要比点燃式的大上几倍。”

    听了这一番介绍之后,李不伟忽然觉得自己又少去了一个地方。

    此时,临安与兰溪附近的各个矿山与铜、铁厂,都有了蒸汽机驱动的矿石粉碎机与鼓风机,因此临安与兰溪及附近的六家铁厂,其铁产量已提高了近十倍。更重要的是,各家铁厂又陆续收到化学实验室所提供的一些小册子,大都是一些新的炼铁方法与技巧,其中更有一些详细地讲了整个熔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物质,以及加入哪些原料会降低碳含量,哪些矿石又会使铁成为新的合金。如此一来,冶炼出来的铁又有了更多的其它物理特性。李不伟这时才觉得化学的重要性了,原来化学才是整个材料工程的基础。

    当然,朝庭早已对此极为重视,这也让李不伟放下心来,因为一个国家如果尽了全力做一件事,其效果要比个人或某个小团体好上许多。

    又看了一会儿,李不伟忽道:“杨大人,如今各个兵器厂、以及其它的配套工厂都已正常运行了数月,这些工厂的保密自然极为重要,但是其中又尤以火炮厂与机关弩厂,对保密的事宜更要重视。”杨万景神色一正,道:“大人请放心。火炮厂的工匠,全部都是原先各个兵器厂的精英,而且又经过极为严格的背景调查,还进行了长期的保密训练,不相干的人绝对无法知晓此事。”李不伟点了点头,这才放下心来。心想,这等机密大事万万不可泄露了出去,如果金国或蒙古马上来袭,大宋的火炮数量有限,恐怕一时也不易抵挡,即使最终能够胜出,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然而李不伟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数日,宋金之间便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战事,此事也让朝庭又加大了对各家兵器厂的投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