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2.65 视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5 视察 (第3/4页)

甚而偶有咬死现象发生。不过此事已得到了解决,润滑油厂已有了新的加工方法,近来又将油品进行了一番改进,再加上轴承也使用了新的加工方法,因此在大负荷情况下,如果散热条件良好,每分钟一千五百转倒还能应付。”

    李不伟转速竟然有一千五百转,也是吃了一惊。要知道,能够制造这种转速的轴承,说明轴承的加工工艺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而且此种轴承完全能够满足绝大多数的工况了。当然,以数字来看,一千五百转的转速尚无法用于交流发电机,因为要得到五十赫兹的频率,单绕组的转速要达到三千转才行。不过李不伟并不担心这些,因为三千转的转速,只是针对切割磁力线的次数而言的,如果使用了多个组级的线圈,并不需要如此高的转速,也可以得到满足要求的交流电的。例如手摇两相交流发电机,如果要得到50赫兹的频率,必须转速达到三千转才行。然而八极的绕组,则只需七百五十转就可以了。

    李不伟又看了一会儿,对货架上的十多种轴承样品极为满意,又问道:“言大人,不知滚动轴承是否容易制作?”言有信面露难色道:“校长,滚动轴承的制作还有些问题,目前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眼下的磨床仍然是第二代产品,因此滚子的精度无法保证;二是轴承厂的冲模尚未制好,还没有合适的模具用于加工衬环,因此滚动轴承暂时不易制造。但是如果非要制作,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成品率却要大大降低,估计每磨制出一百个滚子,只能挑选出十个配套的合格件。”说到此处,言有信忽然又想起一事,道:“校长,十多日以前,范大人曾拿过来一份图纸,听说要为校长制作旱冰鞋。因为这种冰鞋的负荷不大,而且精度也没有要求,因此滚动轴承用在其上也算合适。下官已基本制作完毕,不日使可送到实验室中。”李不伟笑道:“原来范大人将旱冰鞋的轴承交给轴承厂制作了。不过这倒令我想起一件事,言大人刚才说到,每生产一百个滚轴,只有十个可以合格,不知道那些不合格的滚轴是如何处理的?”言有信笑道:“那些次品滚轴,全部交给自行车厂了。听说自行车的车轮使用了这种滚动轴承之后,性能已是大为改变。”李不伟喜道:“言大人说得没错,我就是这个意思。合格的产品可以交给各家工厂使用,至于那些次品,便可作为自行车,又或是农用的牛车的车轴。”

    虽然说滚动轴承尚无法批量制作,但李不伟对此并不担心,他担心的反而是润滑油的问题。经过硫化处理的植物类润滑油虽然也能够满足高负荷运转,但毕竟其特性不如矿物油那般稳定。不过听言有信刚才所说,润滑油似乎并不是问题,李不伟也放下心来。一行人在轴承厂逗留了片刻,又转向齿轮厂而去。

    齿轮厂紧挨着轴承厂,两个工厂的门前都有一条火车道经过,当然眼下铁路尚未开通,只有一些工人与士兵正在铺设枕木。过了一会儿,有十几人人推着一辆轨道车驶来,然后众人按一定的间隔,将车上的铁轨卸下放在路基两旁。李不伟大概观察了一下,这批铁轨的长度已接近十米,看来型材轧机的工作情况还算不错。

    齿轮厂的负责人名叫吕方德,原是机床车间的一名学者,与范东来等人极为熟悉,李不伟也是见过此人的。后来由于成立了专门的齿轮厂,这吕方德便来此任职了。

    因为齿轮的制造大都需要定制,因此齿轮厂生产的齿轮规格甚多,竟然已达到了六十多种,其中不仅有六种蒸汽机的变速箱齿轮,而且还有一部分矿山机械、大型机械的齿轮。目前的齿轮厂除了要负责齿轮的加工之外,还要制作各种设备上的变速传动箱。当然,有些齿轮并不在这里生产,例如机关弩所需要的传动齿轮,则是由弩厂自己制作的。

    吕方德与李不伟已较为熟悉,因此先是来了一番滔滔不绝的演说之后,这来才讲起了齿轮厂的情况。

    以现有的技术,齿轮主要采用铣刨相结合的方法,其实主要还是范成法,因此也限定了齿轮的最少齿数不能少于十七。由于加工设备的限制,目前制作的都是圆柱齿轮与蜗轮蜗杆,斜齿轮目前是没办法制作的,不过圆椎齿轮却已有了部分样品,只是精度极差,究其原因,却是制作方法有些问题。

    李不伟道:“吕大人,其实齿轮厂极为重要,因为任何机械都离不开齿轮传动。此处的各种机床一应俱全,吕大人这里其实是整个机械加工业的关键所在啊。”吕方德听了有些受宠若惊,忙道:“校长请放心,下官必当竭尽全力。”稍作停顿,又笑道:“其实以齿轮厂目前的生产能力,已比其它工厂要好上许多了。目前生产的齿轮不仅能满足各个工厂的需要,甚至还有一部分库存,而且新来的工人练手的零件,除了为钟表厂提供配件之外,还有一部分会用到自行车上。”李不伟奇道:“自行车?难道现在自行车改为轴传动了?”吕方德笑道:“这倒不是。只是自行车的棘轮机构已改为全铁制了,而且下官还听说,其中已有了类似滚动轴承的一些装置,只不过这些滚动轴承全部来自轴承厂的练手次品。”李不伟笑道:“原来如此。我刚才在轴承厂查看时已有所耳闻。看来将次品用到自行车上,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此一来,既让工人有了实习的机会,又不会造成浪费,而且还能提高自行车的性能。”

    杨千行忽道:“大人,这几日间,已有一些国家的商人聚集在此,听说过一段时间会有新的自行车制造出来,因此这些商人都在临安城中观望。”李不伟喜道:“原来自行车厂已有了如此进展。如此甚好,咱们这就去自行车厂罢。”杨千行忙道:“大人,按照您的行程,下一站应该是去火炮厂了。”李不伟听得一愣,这才想起今日的行程,笑道:“多亏杨先生提醒,我倒差点忘了,估计铁厂的胡大人此时已赶去火炮厂吧。”杨千行道:“应是如此。”

    说起火炮,李不伟又是一阵激动。因为目前的火炮性能,已远远超出一年多以前的第一批火炮,而且仅是在临安城中,就有了两家火炮厂,更别提还有七家专门制作炮弹的工厂。想到此处,李不伟早已等不及,马上便要赶往火炮厂,好在杨千行及时提醒,这才发现午饭时间已过去近一个时辰。众人匆匆用了午饭之后,又直奔火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