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6 电机 (第2/4页)
度。 其实到了最近,李不伟也越来越觉得兵器制造的重要性了,因为按他以前所知道的历史,再过几年便是南宋与蒙古结盟灭金的时间,而且在此之前,还会有镇压山东李全作乱的一战。然而在几天又出了一件大事,便是金国在均州一带与宋朝发生了一场战争。李不伟得知这个消息之时,这场战事已经结束,但他还是吃了一惊,因为这场战争在史书中并无记载。 “难道是这场战争规模不大,这才未被载入史册?还是历史已经发生改变,本来不该有的战争竟然发生了?”李不伟这样想着,终究还是忍不住心中的疑惑,直奔火炮营,准备去找只冀问个清楚。谁知赶到火炮营之后,却未见到史冀,就连周伍与程风两人也不知去了哪里。李不伟心中大惑,再一打听,原来临安军校虽然仍在建造之中,但史冀与周伍、程风三人在昨天便已赶了过去,竟然开始讲授火炮在战事中的应用了。 李不伟只好又匆匆赶往临时的校址,等他赶到时已是下午时分。 史冀听了李不伟的来意,点头道:“李兄弟,其实这十多年以来,宋金两国在边境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战事,然而金国全力对抗蒙古,因此其主力大都投入到北边的黄河一线。金国与大宋之间的战事虽然不断,但与黄河一线的战事相比,规模却是要小得多。在兄弟来到临安之前,宋金每年都会有一两场较大的冲突,然而金国此时已不比二十年前,再加上蒙古在北方用兵不断,大宋这几年已接连取得了几场胜利。兄弟所说的这场冲突,是在六天前发生的。当时,大约一万多名金兵南下入侵大宋,结果刚好赶上四川制置使于大人前往汉水训练水师,因此金兵被我军两路夹击,经过三日作战,金兵在损失了三千多人之后败退。”李不伟忙问道:“史大哥,可知道大宋的损失如何?”史冀道:“大宋只损失了一千八百多名士兵,另有十六艘战船。但金国的损失却是更多,因此这一仗我军算是大胜。”李不伟听得皱眉不语,因为在他看来,已方的损失如果超过敌方的一半,便算是打了败仗。 史冀看出李不伟的心思,又道:“其实兄弟来到临安这一年多以来,宋金的冲突从未停止过,然而大都是些小规模的战事。此次双方出动的人马也不算多,但战事发生在均州以西,便有些奇怪了。按理说,均州以西属于汉水流域,虽然也属军事要塞,却比不得襄阳重要。”李不伟道:“史大哥,兄弟并不清楚宋金边境到底哪些城市才算是军事要塞,但金兵既然发动此次攻击,显然必有所图。不知道汉水流域到底有何特别之处?”史冀沉思半晌,摇头道:“汉水流域大多是些产稻区,论战略地位不及襄阳府与建康府。其实不仅是为兄,就连枢密院的众位大人也不清楚金国此次发兵的意图何在。” 李不伟这一年多以来,一直忙于临安附近的工厂与实验室诸事,对于宋金的战略布防却始终未有研究,此时听史冀如此说来,一时也不明所以。然而他后来听到‘产稻区’这三字,心中一动,不由得又记起一件事来,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这个想法不太成立,当下问道:“史大哥,金兵既然在西线南攻大宋,此次落败之后可能还会卷土重来,不知朝庭是否会将火炮或机关弩投入均州的战事?” 自从火炮能够批量制作以来,大宋已有了各式火炮几百门,炮弹万余发,李不伟自己也忍不住想看看这种几百年后的兵器到底有何效果。 史冀摇头道:“根据这几天的情况来看,枢密院还未有使用火炮的计划,倒是临安军校的培训却忙碌了起来。这几天,为兄与周伍、程风二人也被调离火炮营,来到临安军校,对军校中的学生进行火炮的行军、布阵、瞄准射击、以及后勤保障的讲授。赵范将军也带了几十人一同赶了过来,专门讲些机关弩的行军打仗之法。”说到此时,史冀又在那里皱眉不语,显然他极不愿意来到这临安军校担任教师一职。 李不伟听说火炮并不准备用于和金国的战争,也不禁颇觉纳闷。按理说,宋金百年世仇,此时将火炮用于攻金,应该是人人期盼的事情,为何枢密院又迟迟不做决定?难道是担心此举泄露了大宋的军力?不过这也说不通啊,对金主动开战是迟早的事情,难道朝庭是准备完全准备好了之后,再行致力一击?李不伟想了半天也不得其因,又看史冀此时闷闷不乐,笑道:“史大哥也不必烦恼,临安军校虽然需要史大哥这样的教师,但等到第一批培训过后,便有更多的人掌握了火炮的行军布阵之法,到时史大哥还是会回到火炮营中的。”史冀本是愁眉苦脸,听了李不伟此话,不禁神色一动,继而又叹道:“兄弟有所不知。赵范将军本就是两淮制置使,因此临安军校中的培训结束之后,赵将军自然可以回到弩车营中,又或是返回原职,将来对金开战时还可以带兵北上。然而为兄虽然是左卫上将军,在官职上也比赵将军略高,但并无带兵作战的权力。虽然我也曾对家父多次提出请求,然而此事终究是不好办的。我本想着成立火炮营之后,便可一尝夙愿,谁知前段时间枢密院又成立了临安军校,看来日后的北伐作战,近一半的将领都要从临安军校中选出了。” 李不伟也是吃了一惊。他只知道史冀与赵范都是将军,却不知道大宋的将军竟然还划分得如此清楚,有的能带兵,有的不能带兵,有的是地方的驻官,有的却只是朝中的官职。听史冀如此说来,他这将军的名号应该是不能带兵了。李不伟暗自寻思道:我平日常与史大哥交谈,早知他有报国之念,又不时流露出一雪靖康耻的愿望,如今听他的语气,竟似无法实现这一愿望了,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我如有机会,还需帮他说说话才是。想到此处,李不伟笑道:“史大哥不必担心,其实等到战事一起,朝庭必定会安排最合适的人选作为带兵之人。史大哥对火炮战术研究已有一年,整个大宋再也无人能及得上大哥了。到时朝庭自然会选出最佳的人选的。”史冀苦笑道:“兄弟如此一说,倒也有几分道理。其实做哥哥的并不只是想着自己痛快,只要大宋能够收复失地,我又岂会在乎谁带兵打仗呢?”说到此时,又微微摇了摇头。 李不伟一时不知说些什么才好,大宋的官职编制竟然如此复杂,有了将军的称号,而且训练火炮营近一年,竟然没有资格带兵出征。史冀的情况既然如此,看来周伍与程风也多半不能参与北伐了,又或者他们二人与史冀有些不同,毕竟官职低微,或许可以改编到其它的军中担任职位。 李不伟既然对此事有了疑问,还是忍不住找到了枢密院使郑清之,准备就此事问个清楚。一是为何现有的火炮不用于对金作战,二是史冀等人到底有无可能参与出征。 郑清之听了李不伟的来意,笑道:“李大人终日忙着实验室与兵器厂之事,对于出征作战一事并不十分了解。其实早在八九日以前,枢密院就得到了金国南侵的消息,然而当时枢密院与兵部做了商议之后,决定暂不将火炮用于对金作战。”李不伟奇道:“对于两军交战或是兵力布防之事,我的确不懂多少。但是火炮既然制造了出来,不正是要装备到大宋军中的么?难道是时机尚未成熟?”郑清之点头道:“李大人如此说来,也是没有错的。”说着,又压低声音道:“皇上对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