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2.66 电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66 电机 (第3/4页)

人极为重视,而且整个大宋的新式武器制作,也全部由实验室发起,因此大宋的所有军事机密,对于李大人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大人试想,如今整个大宋军中,也只有几百门火炮,以及近万枚炮弹,另外加上七十多台机关弩与几十万支弩箭,基本上已是大宋的所有新式武器了。虽然另外有近千支十字枪弩弩,但比起火炮与机关弩来说,枪弩弩的威力终究不敌。倘若将这批火炮与机关弩运往四川,自然会增添了不少胜算。然而以目前的运输能力来看,火炮与炮弹运抵四川之后,已是过去了八九日,显然是有些迟了。”李不伟点头道:“郑大人如此一说,我便明白了。但是近两月来,大宋已有几百门各式火炮,又有炮弹万余发,又为何不将这些武器运往经常发生冲突的宋金边境一带呢?倘若大宋守军有了火炮与机关弩,又有了充足的弹药,便可以大大降低将士的伤亡数量了。”郑清之摇了摇头,又笑道:“看来李大人还是没有弄明白。大人试想,一支五万人的部队,配备一百门火炮与一万发炮弹,外加五十台机关弩与几十万支弩箭,可以对抗多少金兵?”李不伟想了想,道:“如果金兵数量在十万左右,我军必有胜算。”郑清之笑道:“其实远远不止。枢密院与兵部经过计算得知,配备一百门迫击炮与五十台机关弩,五万大宋的官兵完全可以与二十万敌军对抗。倘若再配备有二十门神武一号与二号直射大炮,不仅是野外作战,便是攻城掠寨,也是易如翻掌。”李不伟听得微微一惊,他以前只是觉得如果有了火炮,大宋的军力必定大增,却未仔细算过,有了这些火炮之后双方兵力的变化情况。

    历史上的宋朝部队,多以步兵为主,而步兵配备的又主要是弩与弩车。宋军的弩威力极大,这才使得蒙古攻宋时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然而此时有了更远攻击距离的迫击炮与机关弩,军队的战力显然大为提升。但李不伟也没有想到,这种装备竟然已达到以一敌四的程度。

    郑清之又道:“倘若将一百门火炮与五十台机关弩配发给边境的将士,必定会迅速扭转战局,然而这些数量的火炮与机关弩,已占到整个大宋火炮数量的一半还要多。倘若万一有个闪失,这些武器不幸落入敌军之手,到时我军与敌军的武器数量相同,作战时又哪来的优势呢?”李不伟奇道:“郑大人的意思是说,朝庭担心这些武器落入金兵之手?但是……”说到此时,李不伟已多少猜到了一些,恍然道:“啊,我明白了。郑大人的意思是,倘若将大宋超过一半的精良兵器全部配备给一支部队,万一这支部队……”说到此时,李不伟又忙住嘴,转头再看郑清之时,却见他正在那里微微点头,显然自己猜得没错。

    郑清之道:“李大人,最近几日,临安军校已经开学,估计再过半年之后,便有近百人完成学业,这些人中有近一半是一些年轻将领,其余的都是各地的驻军首领,甚至是各路制置使。当然,大宋各地的驻军将领并无太多的时间前往临安军校,不过这些将军都身经百战,此时多了火炮与机关弩等武器,对这些将军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至于十字枪弩弩,因为其cao作简单,因此直接发给普通士兵便可以了。近几月以来,大宋所有的弩厂都进行了改造,以前的神臂弓全部停止制作,全部的人力都投入到三种十字枪弩弩的制作中了。只有武器达到一定的数量,这才能将其中的一半用于北伐,而剩余的一半却要留在大宋境风,一是防止敌军乘机南侵,二是为了应对来自其它国家,或者是内部的威胁。”

    李不伟点头道:“郑大人说得极是,对于大宋官兵来说,火炮与机关弩都是新式武器,理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培训才是。至于三种十字枪弩弩,其中滑轮弩的射程已与神臂弓相差无几,又因为使用了棘轮上弦装置,因此射速已较以往快了三倍有余。”郑清之笑道:“十字枪弩弩的优点不止如此。首先,这种枪弩弩带有肘托,完全可以单臂射击,对于骑兵来说,如果能够转身单手射击,其威力非同小可;其次,目前的三种单兵弩机,即使射程最近偏心轮弩,也达到了三百米,而且其精准度又较以往大大提高,显然不是旧式的弩机可以相比的;最后,由于有了各类制造机械,尤其是钢臂弩的使用,更使得弩机的制作进度已较两年前提高了五倍有余。倘若以此速度发展下去,不出一年,十字枪弩弩便可大量装备于大宋军中。”

    二人又交谈了一阵,李不伟已完全明白了目前的局势。自从转炉与重型机械投入生产之后,短短数月时间,大宋的生产能力又提高了一大截。虽然目前有几百门各式火炮,然而朝庭的顾虑也不无道理。倘若控制这批火炮的将领起了异心,又或是不小心落入敌军之手,由此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但是如果有了一千门火炮,然后将其分配给十路大军,则其风险要小上很多。如此一来,即使最坏的事情发生了,例如其中有三路军队发生了叛乱,朝庭也有能力镇压,更何况,目前的炮弹厂全部掌握在兵部的手中。

    其实,南宋时期发生军队叛乱的可能性很小。宋朝对于军队管理极严,就连岳飞都能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更何况其它的地方制置史。再说,此时正值大战前的关键时期,军中一些地位极高的将军都知道大宋的军力日上,又怎会起了异心?然而皇帝与朝庭可不这么想。眼看着收复江北有望,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差错都不会允许发生,凡事做到有备无患,将各种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这也许就是帝王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吧。李不伟已将此事想得清楚,也明白了一件事:史冀能否带兵出征,自己是万万不能开口求情的了。

    既然枢密院已有了北伐收复失地的打算,又有了详细的计划,李不伟觉得自己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在后方搞好建设。当然这是李不伟自己的想法了,后来等到北伐开始之时,他竟然也要随军离开临安。此乃后话。

    又过了八九天,发电机的制作终于要完成了。李不伟赶到之时,电机厂的车间已围了一大群人,正在进行最后一台电机的安装。李不伟凑了过去,又仔细地查看了一番,眼前这台电机果然是完全按照设计的要求制作的。电机的各个线槽中都铺了油纸当作为绝缘层,范文进将最后一根铜线卡入定子的线槽之后,又将绝缘纸对折重叠,完全包住了绕组,然后再塞上了木制的卡条。至此,整个布线工作便算是完成了。接下来,范文进又忙碌一阵,将各个线头对接好,用火烙铁加锡做了焊接,便站起身来。此时安装钳工在一旁已等候多时,这钳工将电机尾端的端盖用锣丝固定好之后,又有另一名钳工过来安装了轴承,两人又共同上好前面的端盖。如此过了约半个小时,交流发电机便算制作完成了。

    其它的三台电机早已制作完毕,此时四台电机摆在一起,占了一大片地方。这四台电机都只是试制的样品,因此其功率与体积都不是很大。交流发电机因为带有同轴的直流励磁电机,因此体积明显要大一些,大约与两只小水桶差不多,而其余三只电机就要小上一些了。李不伟知道,眼前的四台电机只是些实验品而已,如果要运用到实际生产之中,必须经过不断地改进,才能批量地生产。虽然目前的绝缘层已采用树脂与虫胶进行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