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2.73 临安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73 临安号 (第4/4页)

来刚才的语气,他们似乎早已做过相关的实验,因此才敢如此肯定,试航一定不会失败。不过此时战船尚未返航,却也无法确定是否真的能够成功。

    范东来忽道:“校长,虽然金国的战船攻击力极其低下,现在将白铁板用于战船装甲看似有些多余,但下官左思右想,却发现还是有些道理的。倘若敌人派出死士,分乘十数艘小船前来火攻,我军虽有火炮,终究也无法将十多艘小船一一击沉。此时敌人若是靠近身来射出火箭,我军虽然能够迅速扑灭大火,却也颇受惊扰。如果将战船外层进行装甲,不仅可以避免此类情况发生,而且使得战船的防御无懈可击。”李不伟点头道:“范大人说得有理。其实我刚才经过一番考虑,也觉得有此必要。如今白铁板既已能够批量生产,理当在战船上一试。”

    他二人所说的白铁,其实就是镀锌铁的俗称。将干净的铁片浸在熔化的液态锌里,便可制得白铁片。锌的化学性质虽然比较活泼,但在空气里能够生成一层保护膜,防止内部的锌不再被继续氧化。如果镀锌层一旦被破坏,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由于锌比铁活泼,锌将作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损耗,铁则受到保护。这种技术早已被铁厂所掌握,因此要制作防水的铁板已不是难事。

    二人越说越激动,不知不觉已过去了近一个小时。正在这时,只听众人又是一声欢呼,原来战船正在返航,此时距离码头已不到一公里。众人站在岸边等了一会儿,却见战船一直在码头周围徘徊,始终不肯靠上岸来。又过了一会儿,战船经过了四五次迂回,这才慢慢靠驶向码头,最终靠岸。看来刚刚cao作蒸汽机船,水手们都有些不太适应。

    赵善湘早已在船头站立,此时正向岸上诸人挥手,神色间掩不住的兴奋。待船停稳之后,赵善湘立即跳下船来,走向李不伟这边,哈哈笑道:“几位大人,这战船果然不同凡响。有此神船,我大宋水师足以称霸整个东海,至于长江防线则更是不在话下。”

    此种情形,李不伟与范东来虽然早已想到,可如今由赵善湘亲口讲出,却又是另一番感受了。范东来左右一看,随船的技术人员尚在整理资料,显然试航的数据还要过一会儿才能出来。然而范东来此时已等不及,忙问道:“赵将军,船的航速如何?逆风行驶的性能又如何?”

    赵善湘道:“按计程员所说,此船的平均航速在十二节,最大航速在十四节左右。如果遇上好的风向与水流,甚至可以达到十六节。而普通的帆船仅能达到八节左右。”说到这里,赵善湘脸上一红,又道:“其实这种计程方法,本将军也尚未熟悉。不过蒸汽船的好处不仅在于快速航行,更为重要的是,其航行路线受风向的影响极小。敌我船队相遇时,我军在逆风情况下的优势将更为惊人。”

    赵善湘所说的航速单位,也是由李不伟介绍给实验室的。当时在确定航速单位时,实验室曾一度考虑使用公里。然而李不伟却知道,在后世的航海时代,船的速度大都以海里计,因为一海里的距离,刚好是地球子午圈的一分弧长,也就是一度纬度所对应的经线长度的六十分之一。在没有卫星定位的航海时代,这种表示法不仅可以帮助船只定位,而且也能迅速计算出目的地的距离。在历史上,十九世纪西方军舰的航速多为十八节以上,而明朝郑和下西洋的船速也能达到十四节。反而蒸汽机船刚出来时,航速却只有十二节,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因为蒸汽机刚投入使用时,其设计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蒸汽机船的航速一直无法提高。临安实验室虽然只有半年的蒸汽机制作经验,但因为有了《大百科全书》的帮助,实验室与工厂的起点极高,所以刚刚起步时,便制造出了较为先进的蒸汽机,至于那些本该有的失败阶段,早已绕了过去。此时宋朝的蒸汽机制造水平,已然超出几百年后的西方甚多,这台蒸汽机船的航速达到十四节,也不足为怪了。

    谁知范东来听了却微觉失望,怔怔地道:“怎么才这点速度?我本以为会超出普通帆船一倍有余……”

    李不伟道:“范大人,其实还有一种方法,也许可以增加一些航速,这便是在船尾部安装两个推进器。”范东来听得一愣,低头想了一会儿,大喜道:“校长所言甚是。如果在战船上安装两个推进器,不仅可以提供更大的推进力,而且双螺旋浆还可以起到辅助转弯的作用,从而使得转弯半径变得更小,甚至可以说,战船能够在原地调头了。”李不伟笑道:“正是如此。实验室下一步的工作,便是研制双推进器的蒸汽机船了。”

    范东来听得连连称是,心中已在盘算着双螺旋浆的设计方案了。赵善湘却不关心这些,他认为目前的战船已经非常强大,二十多门直射火炮,以及甲板上的二十门迫击炮,几乎已是无敌了。

    ……

    又是一天结束了。李不伟回到家中时,周依依与香儿正在四下忙碌着,竟然已开始收拾返回徽州的行李了。

    李不伟笑道:“依依,香儿,距过年还有近二十天,你们这么快就收拾行李,不觉得有些早么?”周依依笑道:“一点也不早。这次回去要带上整整四车的东西,其中还有两车是给河口滩的乡亲们的。”李不伟道:“应该如此。咱们现在有钱了,可不能忘记了老朋友才是。对了,你们俩看看,这是什么?”说着,已从怀中摸出一件物事。

    周依依刚看了一眼,便惊呼道:“啊,左轮手枪!不伟哥哥,你怎么带了两把左轮手枪回来?难道是送给我和香儿的玩具么?”

    李不伟笑道:“依依你又在说笑了。目前枪支数量有限,而且管理又是极严,我怎么会拿回来给你们玩呢?不过好在我要拿回两把枪,却也不是难事。你们俩仔细看看,可与你们当初所画的设计图一模一样?”

    香儿笑嘻嘻地接过了枪,转下转轮,却未见枪中装有子弹。李不伟道:“枪虽然可以让你们玩儿几天,但子弹却不能给你们。这玩具太过危险,玩够了之后,还是交还给我妥善保管起来吧。”

    周依依嗔道:“枪是危险的,这我自然知道。只是你今天不是要看蒸汽机船的么?怎么又带回两把手枪?难道战船今日没有试航?”李不伟脸上已掩不住笑意:“战船今日已试航了。可惜你和香儿无法赶去,否则定然会大吃一惊的。”

    香儿笑道:“话虽如此,但我们却不着急,因为有朝一日,我们定会乘坐更大的蒸汽机船的。”

    李不伟正色道:“这是自然。再过几日,又会有四艘蒸汽机船完成改造。不仅如此,还有更小型的快艇呢。但这些都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以后要造一艘全世界最大的游船,比起今天的临安号,至少要大上一倍。”

    周依依奇道:“临安号?是这艘战船的名字么?”

    李不伟道:“对!大宋的第一艘蒸汽机战船,其名字正是叫做临安号!”

    (不知不觉,本章又上一万字了。到此时,才发觉写打仗的情节,不仅读者看起来有意思,作者写起来也有劲。然而按计划,打仗还要等上四十章左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