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新大陆 (第4/5页)
而且结构也要简单许多。赵将军虽然只接手了一艘战船,但这几日已开始考虑蒸汽机船队的编队航行训练了。另外,我们又接到电学实验室的通知,听说再过几个月,将要有探照灯装于船上,因此目前在改装战船与商船的时候,便已开始考虑发电机的安装,以及电线的铺设了。” 李不伟听得暗暗心惊,这方稳有如此大的口气,看来必定不是随口说说这么简单。自从宋朝南迁之后,朝庭一直重视水军的建设,各家官办造船厂的负责人,也多为驻地的官员兼职。而临安造船厂却是一个例外,其负责人的职位,恐怕比起地方的太守,也要高出不少。这就如同后世的名牌大学,其校长虽然不是政界人士,但职位却与副省级一般。看这方稳的年龄与阅历,在官场也混了多年了。如今他既然敢说出如此大话,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其实李不伟自己也不知道,如今的大宋,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工业发展日新月异,几乎所有相关的人,都适应了这种发展的节奏,对于新技术的出现,也理所当然地接受。然而这其中有一人,却始终显得信心不足,不时又套用一些历史上的经验,又或是原历史上的发展顺序,总是认为,以宋朝的能力,要在某些方面一步发展到几百年后的水平,决不是一两年能做到的----这人正是李不伟自己。然而此时的历史,又或是技术的发展进程,已完全不能按照原历史的标准进行判断了。否则,六百年后出现的螺旋浆,又怎么会在十三世纪的宋朝出现呢?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现在不也在皇家实验室中试制么?还有,电子管这一划时代的发明,不也是马上要诞生了吗?然而,李不伟虽然受了历史的影响,更多的却是从中收益。因为过不了多久,另一项重大的发明,也即将在宋朝出现。 凡是发明,大都是经过了成千上万次的失败之后,只要一次不错的运气,便会载入史册,而且这类东西的难点大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如何发现。《大百科全书》中讲到的这类发明数以万计,李不伟甚至有些担心,在他自己的有生之年,是否能将其中十分之一流传于世,又或者说,其中有些东西根本就不该告诉世人。 到了大型商船的船坞之后,李不伟又是吃了一惊。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看真正见到此船时,他不由得有些沉不住气。方稳在一旁说道:“大人,此船的长度为九十八米,宽三十六米,载重量约为一千一百吨,能容纳一千二百人。甲板上有一个小型足球场,如果支上篮板,还可以当作篮球场使用。船舵的长度为十五米,如果没有蒸汽机作为辅助动力的话,仅是转动船舵,便需要近二百多人。这船上共有八层楼房,甲板上为六层,甲板下为两层,其中最下面一层为蒸汽机室与燃料室。按照设计图纸,船上总共安装有十二台各种型号的蒸汽机。其中主驱动蒸汽机一台,备用蒸汽机一台,其余的全部用于控制转向、起锚、火炮冷却之用。”
李不伟早已被眼前的庞然大物所震惊,过了半晌才问道:“按照当初的计划,只有战船才安装有火炮,商船本来是不配备火力的。只不过由于此船是第一次制造,因此才会安装火炮,这也是为了以后制造更大型的远洋战船而做些准备。不知道此船的火力如何?能否对付海盗的sao扰?” 方稳笑道:“大人请放心。此船总共配备六十门火炮,共有两层射击孔。另外,船头与船尾也分别装有四门火炮。至于船的主体骨架,全部采用铁质型材制作,而且现在又有了铆接技术,因此整个船体要比以前结实许多。此船的火力,恐怕比临安号战船还要强大。要应付十艘海盗船,根本不在话下。” 李不伟仍未回过神来,只是看着这艘巨无霸怔怔地出神,心想临安号战船的威力已经非同小可,眼前这船虽然号称商船,然而火力配备却丝毫不逊色。如果每艘商船都配备有备用的动力系统,再加上几艘专门运送各种零件的维修船,一支三十艘的船队,要去美洲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想到此处,李不伟忽然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有些过于保守。经过刚才一席谈话,他对于大宋的船队又有了新的概念。以后的战船与官方商船,不仅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就连转舵、起落锚,都由专门的动力系统进行控制。不止如此,所有的船都将安装发电机,每个船仓都将布上电线,也许照明都将使用电灯了。更何况,正在建造的上海号战船,其尺寸与这艘商船几乎差不多,足以发起跨洋战争了。只是如此一来,水军的战斗力好象又要强于陆军。不过好在陆军的两件法宝又有着极大的对敌优势,这便是迫击炮与机关弩了。 李不伟忽然觉得,他已经彻底地改变了历史。大宋目前的战力,别说蒙古,就是蒙古与金国联合起来,也早已不是南宋的对手,几十年后的崖山之战,也将不复存在。他甚至有点盼着战争赶快到来了。 一路上遐想纷飞,不知不觉间火车又停了下来,原来又到了那个小水坝跟前。李不伟远远地望去,参与安装发电机的一众人等还在忙碌着,他忙走下火车,前去看个究竟。 李广胜红着脸道:“大人,我们原以为只需要一天,便可以完成水轮机与发电机的安装,然而等到真正开始,却发现没有三四天的时间,是根本无法完成的。不过大人请放心,此时已不存在技术问题,剩下的都是些体力活了。”李不伟笑道:“李大人不必过于自责。常言道,慢工出细活。只要能将发电机和水轮机安装到位,并且正常运转,再多上几日又有何妨?” 小火车缓缓驶离,看着水电厂逐渐消逝在眼前,李不伟的心思又回到了美洲远行之上。虽然此事他早已经过了多日的考虑,也有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但今日见到临安造船厂的实力,又远远超出十多日前的预计。此时李不伟又有了新的想法,刚一下了火车,便叫上徐超等人,直奔丞相府而去。 谁知赶到丞相府之后,却被告知史弥远已去了盐厂视察,就连史红袖也是一大早便已出去了。李不伟闷闷不乐,干脆坐在厅中等了起来,这一等就是两个小时。眼看已到晚饭时分,李不伟终于再也等不住了,正待离开时,却听得外面传来熟悉的声音,原来是史红袖回来了。 看到史红袖,李不伟原本焦燥不安的心情也平静下来。史红袖看他神色,已知所以,低声笑道:“李大哥,我爹这几日都在忙着盐厂的事,每天都是很晚才回来。听说,由于使用了新的生产方法,盐厂的产盐量已比过去高出许多倍,而且纯度也要好上许多。等到这种方法在大宋境内广泛使用之后,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