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2.77 新的一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77 新的一年 (第2/4页)

以射击,而且电池容量有所增加,可以使电机连续工作十多分钟,几乎可以射出近两千支弩矢。再加上随军的大型蒸汽机充电车,以及备用的蓄电池,机关弩几乎所向无敌了。”说到此时,范文进也感叹不已,又道:“其实近一年以来,学生只是专于电机与电路,对于兵器制作却并不知晓多少。然而在短短十分钟内,便可射出近两千支弩箭,而其能量来源却全部取自一只瓷质容器,这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了。”

    李不伟叹道:“是啊,这两千支弩箭,其最终的能量来源,都是带动电机的那只蓄电池了,的确是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兵部此举也有些道理,你不妨试着这样想一下,大宋的发展如果要得以长久,必须要有安定的发展环境。而这一切,都需要那些当兵的来实现。倘若在武器上无法满足要求,又哪里来的安稳呢?眼下仅仅是直流电机,再过不久,估计实验室与工厂的最新发明,都是需要先用于军中的。其实,任何一项发明,只要对战争有益,则这项发明才能够继续下去,并且真正推广开来。也就是说,战争才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动力。”

    范文进呼得默然不语,过了一会儿,忽问道:“那电灯呢?似乎打仗时也只用于照明吧,但是其最有用的,却是用于百姓的日常照明。”

    李不伟听得一愣,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过了半晌,复又叹道:“电灯也许是个例外,但是多少也和打仗有些联系的。你想想看,战船上的探照灯,以及你刚刚提到的行军照明灯,以及战船的船舱中,不都需要安装电灯么?另外,如果电灯普及了,又能节省多少照明用油?这其中节省下来的大笔开支,不又可以用于战争么?”

    两人相视无言,均在想着这两年以来的诸多重大变化。

    过了许久,李不伟忽然笑道:“对了,我又想起一件事。既然灯炮已能点亮,是否可以先找几个地方试用一下?”

    范文进忙道:“学生也有此意。目前这一批灯炮,虽然也有损坏,却并未出现过爆炸的现象,显然使用时并无危险。经过这次的试验之后,众工人已掌握了灯炮的最优成型法,以及更好的真空抽制技术。估计过不了多久,便会有一批新的灯炮制造出来。到那个时候,不仅整个实验室会全部采用电灯照明,就连皇宫中也会开始铺设电路,而且宫中那台用于蓄电池充电的发电机,也该换成更大功率的了。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准备先在您的府上试装一下电灯。毕竟只有校长您用过了之后,才能提出更多的意见。”

    李不伟喜道:“如此甚好!就由我先来试试吧,免得又有些问题,在皇宫中出了什么差错,咱们可就丢脸了。”话虽如此,心中却想:看来我家里比皇宫还要优先啊,先是摆钟,再是玻璃器皿,现在又是电灯,这校长一职还真不是盖的。又道:“对了,如果要在我家里装电灯,不仅要涉及到线路改造,而且那台发电机也要换一下了。还有,再修建一个发电机房吧。现在的发电机噪声太大,每天晚上总能听到蒸汽机的轰轰声。”

    范文进忙道:“校长请放心,学生即日就去办。不过实验室范围之内,却不需要直流发电机用于照明了。在过年期间,临安所有的工厂都没有放假。电机厂利用这段时间,已将发电机安装完毕。我们曾试着带动二十多台三相异步电机,结果发现一切正常。看来这台小型发电机的功率,完全可以满足现有的动力设备。即使工厂有了更多的动力设备,也不用太过担心,因为更大型的发电机组,已完成了设计,过几天便可以开始制造了。现在的电机,虽然其频率仍然不到五十赫,然而用于三相电机与照明,却没有任何问题。不过校长请放心,刚刚完成设计的这台发电机,其频率将稳定在五十赫左右。”

    李不伟点了点头道:“正应该如此。关于电机的转矩、转速的控制原理,想必你们已都了解,接下来便是将发电机的频率固定下来,然后再按此生产不同转速与转矩的电机。不过,既然发电机与电网已建造完毕,接下来便要考虑一些辅助配件的制造了。还有,电子管的试制情况如何了?”

    范文进忙道:“其实只要有了电热丝与抽真空技术,制作电子管的难点便已不存在了。这一个月,我们试制了几只管子,然而均以失败造终。究其原因,却是因为极间的距离没有控制好。后来又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参数,明天又将进行新一轮的试制。如果这次能够成功,便可小批量试制了。我们这次还设计了更多极的电子管,可以用一根灯丝,同时实现多个控制电路。在电子三极管试制的同时,实验室已设计出了简单的整流与稳压电路。当然,这些电路还只是一张设计图而已,只有等到第一只电管制作成功后,才能进行所有的实验。”

    李不伟赞道:“对!电子管才是最重要的。等到试验成功后,制造出来的电子管,需要按其特性进行分类,然后再外表上加以不同的标识用于区分。另外,拉线式开关、按钮开关、匣刀、保险盒、接线柱等等,也该考虑成立专门的工厂了。”

    范文进道:“这些我们已经考虑到了。校长请看,这里记下了一些将要成立的工厂……”

    ……

    听完范文进的介绍,李不伟心中大定。目前的皇家实验室,基本是整个大宋的科技中心,任何工厂的成立,以及临安大学科别的设置,甚至整个国内的技术发展规划,都是从这里发出的。不仅如此,现在的实验室,已能够独立完成一些重大决定,即使是李不伟不参与的情况下,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过年的这二十天,实验室在没有李不伟的情况下,便完成了与电力相关的几家工厂的筹建计划,显然实验室中又多了一批得力的骨干了。

    至于电学的发展,虽然眼下只有一台三相同步发电机,以及保险措施不太完善的小型电网,又有十几只尚未经过完全检测的灯炮,还有几十只制作失败的电子管、一些简陋的保险盒、临时制作的木制匣刀与开关,但毕竟已算是起步了。看来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都将带动一个产业链的发展。倘若大宋真的能解决了外扰,粮食供应也不成问题,再将一些工厂与技术向民间开放,接下来的发展将会极为迅猛,甚至要从民间招收技工了。

    既然电机与电灯的制作已基本步入正规,本该是轻松一下的时候了,然而接下来的两天,李不伟又忙了起来,因为现在已到了临安大学招收新生的时候。

    此时开学刚刚两天,学校里陆陆续续来了许多新生。如今的临安大学,新老学生加在一起已近两千人。按副校长王思维的话说:每年一千,在校四千,加上教师,总共五千。

    虽然现在的临安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