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3.11 往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11 往事 (第3/4页)

旁,心里早已转过千百个念头,却始终不知如何开口。正在低头想着说辞,忽然听到史弥远的声音:“贤侄,知晓此事的还有何人?”这声音极是沉稳冷静,完全不像是刚刚经过心理震撼的人说出来的。

    李不伟被这声音惊醒过来,抬头一看,史弥远又恢复了往日的威严,目光如电,向是要将自己的内心看清楚一般。

    李不伟稍觉宽慰,低声道:“丞相请放心,雷大人与众士兵,只想着如何营救晚辈与红袖,并不了解其中的内情。知晓此事的只有三人,除了红袖与晚辈,还有晚辈的侍卫长徐超。不过徐超并没有随船回到江南,而是继续留在了金国。因为晚辈在想,既然那赵先生有意协助完颜洪烈攻打山东,此事非同小可。若是留有一人在金国,或许能探得些消息。”说着,话锋一转,又继续道:“徐超是晚辈的亲信,丞相大可放心。若无晚辈的允许,徐超定会守口如瓶的。”

    此言一出,史弥远终于放心下来,点头道:“如此就好。现下大战在即,倘若被人知晓了此事,势必会影响军中的士气。”话虽如此,史弥远心中的惊异却是不小,暗自想道:这李不伟去了金国十多天,回来之后像变了个人似的,竟然有如此心机。他这种安排,显然为自己留了一步棋。知晓此事的人并不多,他定是防着我万一动了杀机,就此将他灭口,这才将徐超留在金国。若是我有何异动,这徐超便会将事情的真相公布天下。但是话说回来,李不伟对于大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又怎么会为一已之私,做出这等事情呢?他的心事未免太重了些。

    李不伟观言察色,早已将史弥远的神情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庆幸自己的选择,忽又听得史弥远叹了一口气,道:“贤侄既然知道了此事,想必心中仍是好奇,我为何会认识金国的公主?”

    说着,也不待李不伟回答,又继续道:“贤侄应该还记得,去年在西湖边上钓鱼时,老夫曾讲过,在十八年前的理学大会上,大宋与金国学者曾有过一番唇舌之争。”

    李不伟点了点头,也不开口,知道史弥远会继续说下去。

    史弥远又道:“理学原是大宋的国学,金人虽然也对其有些研究,但终究是辩不过大宋的学者。当时大宋学者已然占了上风,老夫虽然觉得此举不妥,但由于金国入侵大宋一事,便未对此多加阻止。谁知到了第二天,李纯甫突然也加入了辩论。本来以他的身份是不会与大宋的学者进行辩论的,也不知道他当时如何作想,竟然也加入舌战。此人一出马,大宋学者自然不敌,不一会便满堂的鸦雀无声。这李纯甫时任金国的尚书右司都事,此次前来只是作为带队之人,万无参与辩论之理。但他突然出言与大宋学者相驳,却是大大出乎老夫的意料了。当时我也在场,看到整个大宋学者竟然无一人能辩得过他,终于忍不住开口相驳。李纯甫没想到我一个礼部侍郎竟然也对理学如此精通,刚开始确实有些招架不住,后来竟然不惜身份与我对骂起来。当时我觉得奇怪,像他这种饱学之士,本不该有如此激烈反应才是,可他看起来竟似受了金国皇帝之命一般,无论如何不肯败下阵去。”

    李不伟道:“晚辈当时听丞相讲起此事时,也觉得奇怪,后来去了徐州,这才明白原来让这李纯甫开口的人,正是金国的公主。”

    史弥远微微点头,道:“原来贤侄也知道了此事。”心中却想:李不伟既然知晓此事,完是从阿秀口中获知。没想到此事埋在她心中十多年,终究还是告诉了自己的女儿。

    史弥远又沉思良久,继续道:“等到下午时分,李纯甫已摸清了我的底细与思路,又开始从春秋之时的百家学说开始引经据典,我们二人一时又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本来按计划,理学大会到了这天便该结束了,谁知老夫晚上又被皇上连夜召进宫中,说是理学大会仍然要继续。老夫观颜察色,发现皇上竟然对此也隐有支持之意,便回到家中彻夜准备了一番,心想第二天务必要将李纯甫驳得体无完肤。”

    “谁知道第二天一早抵达净慈寺之后,我才得知李纯甫一早就被皇上召进了宫中,上午的理学大会也因此而延期了。但既然已到了寺中,我也不愿再折回去了,心想不如利用这段时间再准备一下,从而在下午的辩论中一举获胜。当天上午,我独自一人在寺外来回思索,不知不觉已然走到西湖边上。当时西湖游人如织,唯独这一块却无人出现,我正自纳闷,忽然看到湖边站了一位粉衣少女。这少女生得极美,我见过的美貌女子也不在少数,可眼前这位女子却是惊为天人。我当时已然呆了,停下来一动不动地望着她。谁知这少女似乎并不害怕,又看到我手中拿着的理学书籍,竟然向我问及理学的学说。”

    听到这里,李不伟已隐隐猜出一二,史弥远口中的这位粉衣少女,必定是当年的完颜洪秀了。难道她也和红袖一样,喜欢穿粉色长衣么?不对,应该是红袖与她一样才是。

    史弥远又道:“当时我本想着一个女儿家又如何懂得这理学之道,谁知没说得几句,却让我大吃一惊。这少女不仅对理学了如指掌,竟然对尹焞的《论语解》、胡安国的《春秋传》、以及张九成的《论语解》都极为熟悉。我当时吃惊不小,便与她继续交谈了下去,这一聊便是一上午。等到下午再与李纯甫辩论时,因为我已有所准备,李纯甫自然讨不到半点便宜。我当时也颇为自得,心想你虽然号称理学大家,却连我一个大宋的普通官员也无法辩胜,想必金国也只是兵马之勇而已,若要论及诸家学说,自然离我大宋还差得远。”

    李不伟道:“丞相所言极是。纵观千年历史,外夷入侵中原本就是凭着武力,然而最终还是为汉人同化,这也是诸家学说的妙处了。”

    史弥远点头以示赞许,又接着道:“第二天一早我又赶到寺院之后,却被告知金人提出要求,以后数日的理学大会只在下午进行。我当时一听就有些来气,心想在我大宋的地盘上又如何由得金人制定时间安排?但没有皇上的旨意,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左右无事,便又赶往西湖边上,竟然发现前一日那少女竟然又在湖边。我当下大为欣喜,上前又与这少女聊了起来,到了下午时分再去参加理学大会。如果过了五六日,我与李纯甫却也相互辩了五六日,到后来双方该讲得都已讲完,此时李纯甫突然话题一转,又开始与我大谈孔孟之道。对于儒家学说我向来不输于他人,当下也以孔孟之学说相回应。眼看理学大会的时限越拖越长,这时却从金国传来消息,要求李纯甫等人务必马上返回江北。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自己果然不负皇上所托,终究没让这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