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3.12 攘外必先安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12 攘外必先安内 (第1/3页)

    回到临安仅仅数日,李不伟又恢复了往常的习惯,每天都要去实验室和几家重要的工厂察看一番。然而今天却有一件事让他大跌眼镜,而且真的是与眼镜有关的事情。

    看着范东来额头上绑着的那两块玻璃片,李不伟着实吃了一惊,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只有明朝或清朝的电影中,才会出现戴着眼镜的人。然而范东来此时佩戴的这两块玻璃镜,只是用铜丝做了一个框架,框架中镶了两块玻璃片,然后用绳子随便绑在头上。虽然与后世的眼镜大不一样,但也算是一副真正的眼镜了。

    李不伟奇道:“范大人,前两日见你还未带着眼镜,怎么今日忽然带上了?”范东来听得一愣,忽然笑道:“大人见笑了。下官在制作游丝时,因其尺寸太小而无法看清,便想到了透镜的放大功能,一试之后,果然能将细小的物体拉近放大。后来下官又突发奇想,倘若将这种透镜一直放在眼前,岂不是随时都能看得清了?因此下官让司天院的几位学生做了这两块镜片,随时佩戴着,果然比以前看得更清楚了。不过大人给这镜片起得名字甚好,能让眼睛看得更清的透镜,自然要称为眼镜了。”

    李不伟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此时第一副眼镜刚刚发明,显然世人还没有这个概念,更没有‘眼镜’这个词了。但他还是忍不住心中好奇,道:“范大人可否借我一观?”范东来笑道:“这是自然。”说着,将绑在头上的绳子松开,又将那副简易的眼镜递了过去,继续说道:“这绳子绑起来极是繁琐,因此下官又想着用杜仲胶与绵布带做一个绳子,这种绳子即舒适又有弹性,更不用每次都打结了。”

    李不伟笑而不答,伸手将那副眼镜接过,正准备照着范东来的模样绑在自己的头上,谁知他刚将镜片放在眼前,便觉得前面的景象一片模糊,手中动作也为之一滞。范东来见状笑道:“大人正值年轻,目力还好使着呢,自然用不着这种镜子。下官发现,大多数上了年纪的人配上这种聚光镜之后,就能看更清楚了。”

    李不伟微微点头道:“是啊,看来人的眼睛也是一种透镜,这才能将远处的景像尽收眼底。如今范大人带上这种玻璃镜之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楚,显然是调整了其焦距。不过范大人是否想过,若是在铜制框架的两边分别连接上挂件,便可直接佩戴在耳朵上,根本无需什么绳子了。”

    范东来闻言,低头琢磨了一会儿,忽然笑道:“大人所言极是。下官只想着用绳子来固定,竟然没想到如此妙法。若是这眼镜能够按大人说的方法制作出来,配戴时就更为方便了。下官这就吩咐人去做两个挂件。”忽又补充道:“倘若那种挂件可以折叠,将更加方便了。”

    李不伟笑道:“范大人果然才思每捷,如此正是再好不过。但我又想起另外一件事,若能在光学实验室中开设一小的实验室,专门研究这种眼镜的制造方法,岂不可以造福百姓?虽然望远镜此时仍属机密,但等过了几年江北平定,眼镜也可当作普通货物出售了。”范东来点头道:“其实下官也正有此意,并且早已命实验室研究镜片的制造之法。另外,光学仪器厂已开始试着磨制这种镜片,同时还有些测量镜片的仪器在造。”

    李不伟点头道:“如此甚好。若能在玻璃片中加入各种颜色就更好了。例如深色的镜片可以在强光下或雪天使用,而带有布边密封的则可以遮挡风沙。眼镜的功能也将更多了。”范东来喜道:“大人说得极是。没想到眼镜不仅可以用于增强目力,还有这么多的功能。”如此说着,对李不伟早已是佩服之至,心道:李大人今日第一次见到这种镜片,便能想出许多的主意,不仅为其加上了挂架,而且还想到了加入各种颜色,若是换作我等,一时之间哪能想到这么多?还有,‘眼镜’这个名字,显然极是贴切。

    其实在宋朝时,眼镜还没有出现。眼镜最早出现于几十年之后的意大利,这也是因为意大利最先发明玻璃的原因。也有人认为,中国人在汉朝时就发明了眼镜,当然这只是一些学者的假设,史无考。尽管眼镜发明谁为先至今仍是个谜,但有确实史料记载,中国在明朝中期出现了眼镜,却是不争的事实。只是因为李不伟的到来,眼镜却成了范东来的发明,这又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以至于一百多年之后,史学家在考证眼镜的发展史时,将其功劳大都归于了范东来,以及光学实验室中的另一名学者。

    今日诸事已了,李不伟闲着无事,索性与范东来一同去光学仪器厂查看。远远就望见工厂外站了几十名士兵,李不伟心中大奇,因为在通常情况下,除了工厂区内驻守的士兵,其它士兵是很少来到工厂的。但看这些士兵的装束,显然又不是工厂内的守卫。然而更令李不伟惊讶的是,他看到了一名武将打扮的人,正是赵范,看样子这些士兵是随着他一同前来的。

    赵范远远看到李不伟,忙迎上前来,面带笑容,却是压低了声音道:“李大人,听说前一阵子您去江北,如今安然返回,下官理当恭贺一番。”说着,也不待李不伟有所反应,又继续道:“近日有二百六十台望远镜出厂,这些望远镜将全部用于川陕一线的驻军,下官此次前来,正是要将这批货物押运出临安府。”

    李不伟听得一怔,再左右一看,果然见几十名士兵正忙碌着将一些木箱搬上马车。这些箱子大小不一,有的是装有手持式望远镜,而有些则是安装到弩车上,作为远距瞄准之用,更有些包装严密的箱子,显然这里面的器械甚是精密,士兵搬动时极为小心。

    赵范悄声道:“大人,这十八只小木盒中装的,正是用于远程瞄准的望远镜。听说长管火枪还在试验中,因此这些望远镜暂时也只能用于狙击枪弩弩了。”李不伟顿时恍然大悟,当下也悄声道:“赵将军,此事我也有所耳闻。长管步枪的确不易制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