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3.16 崖山海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16 崖山海战 (第2/4页)

,兵发通吃岛去者!”这句话现在说出来显然不合时宜,因为在座的众人均不知道通吃岛的来历,再说也根本没有这个岛。对了,倘若通过这次海战,能够发现一个无名的小岛,便将其命名为通吃岛也罢,到时大旗一挥,当真是兵发通吃岛了。

    想到此处,李不伟忽然哈哈大笑。在座众人惊愕万分,不知李不伟为何前一刻还在皱眉沉思,忽然又开怀大笑。史岩之小心地问道:“大人因何发笑?”李不伟顿时醒悟过来,忙道:“没什么,我只是忽然想起一件好笑的事情。”

    史岩之赞道:“大人向来沉着冷静,虽然赵将军还未有消息传来,大人已是胸有成竹,若是换作我等,定不会有大人这般气魄与胆略。”说着,话锋一转道:“不过这几天倒真是有些趣事发生。前几日,泉州附近的田里忽然出现了许多蛤蟆,竟然有数万只之多。到了今日,这些蛤蟆竟然跑到了大街上,路人行走时还得小心翼翼,稍不留神便会踩到一两只。”

    李不伟奇道:“几万只?这些蛤蟆是从哪里来的,怎会忽然聚集在大街上呢?”旁边一人忙道:“回李大人,下官初见此异象,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得明白了,却发现这乃一件好事。泉州人杰地灵,历年风调雨顺,气候温和,本就适合万物生长。如今大人前来,更是让此处多了一份吉祥之气。正因为如此,各种奇珍异兽纷纭而至,就连癞蛤蟆也群聚于此了。”李不伟转头一看,只见这人脸庞消瘦,一缕山羊胡垂于下巴,生得獐头鼠目,像极了电影中出现的那种诡辩师爷,正是泉州贾专甲。

    贾专甲话音未落,顿时有几人附和连连,均说癞蛤蟆上街,全是李大人大驾光临的原因。更有人说,自从李大人来了之后,就连天上的云彩也变了样,云彩自泉州上空而现,汇集于西南方的大海之上,乃是西方佛祖的佛光,带来了祥和之气。

    李不伟知道这些人纯粹是为了讨好自已,但他听了也颇为受用,心想世人真是奇怪,明知说话的人言不由衷,却也听得极是舒服,对了,宋朝时有没有拍马屁这一说呢?

    李不伟正想再多听一些阿谀奉承之辞,忽见一名士兵在门外通报。泉州太守贾专甲匆匆走出去,过了片刻又折了回来,面带喜色道:“几位大人,下官刚刚得到消息,就在泉州城外的石家庄中,找到了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中只有两位老人与一位女儿,但其长子陆天,却是跟随了晏梦彪,还听说现已是叛众的二当家了。还请几位大人示下,该如何外置这户人家?”

    李不伟皱眉道:“儿子造反,怎能牵涉其家人?再说消息是否准确?”贾专甲听得一愣,摇头道:“只是刚刚得到消息,但据探子说,此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其实后世的一些小说中所讲的,一人造反,全家入狱,又或是什么诛九族之类的事情,多为小说中为了故事情节而加以渲染,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在汉代以后,尤其是到了宋朝,对于律法的执行多讲求证据。例如《水浒》中所讲的宋江虽然占山为王,但仍有机会回家探望老父,而其家中也并未被官府抄家,其弟也并不会被抓了壮丁。后来到了元朝、清朝时期,因为中国受外族统制,这才会出现株连情况。

    史岩之将李不伟的神情看到眼里,稍一思索道:“既然贾大人已有消息,不妨派人前去探听一下,倘若真的能得到一些叛众的下落,倒也对平乱有些益处。”贾专甲连连点头称是,又转身出去,估计是安排当地官府具体事宜去了。

    第二日,贾专家垂头丧气地回报,这户人家的长子陆风,早在几年前便离开了泉州,上个月回了一次家,又匆匆离开了。家中老夫妇以及小女儿,对陆风的下落完全不知。李不伟虽觉失望,却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将老头子与老太太抓起来严刑拷问吧?再说这也不是他的作风,即使有人这样做了,他也要想办法加以劝阻的。

    就这样,又在泉州待了两日,李不伟也渐渐定下心来,因为不时有消息传来,赵范已将战船分为两队,一队沿着叛众的踪迹继续向广南东路追去,一路向澍湖屿方向进发。再后来,海上的消息已不再传来,因为所有的八艘快艇均已回到了泉州,再也无法回到船队中继续传递消息了,只有陆路上不时有士兵骑马归来,这才可以得到些零星的消息。李不伟将这些消息的来源做了统计,发现赵范已沿着海岸线向西南方向进发,竟然到了后世的香港附近!

    听闻赵范竟然一路追击到了广南东路,李不伟等人均是吃了一惊。虽然赵范奉有朝庭的命令,完全有权力在沿岸补给与调动兵马,但再往西南走,沿途的补给却是问题。听说大半的燃料全数配给了前往澎湖屿的那队战船,那赵范的船队已没有多少燃料,沿途的补给就就成了问题,因为广南东路附近并无军需木炭的补给码头,倘若在南海附近逗留的太久了,恐怕返回泉州都成了问题。

    但接下来的消息又让众人心中大定,因为赵范已在返程途中了。不待前来通报的士兵继续说下去,李不伟急问道:“赵将军可是已在返回泉州的路上?”那士兵道:“回大人,小的离开之时,赵将军已令人收拾战局,此时应该已在返程途中。”史岩之与贾专甲等人听了,均是长舒了一口气。

    那士兵说着,递上一封密信,李不伟拆开看了一遍,大喜道:“两位大人,原来叛众果然跑到了广南东路。赵将军一路追击下去,终于在崖山附近与敌人相遇,一场混战之后,已将这伙叛众尽数俘获!”随即又叹道:“只可惜只有八千人,晏头陀与其余的三万多人却仍是下落未知。”

    那士兵忙道:“大人请放心。赵将军还说,如果在崖山附近再找不到其它叛众,晏头陀十有八九是跑到了澎湖屿附近。赵洪万将军率领的五艘战船已前往澎湖屿,估计过不了几日便会有消息了。”李不伟点了点头,让那士兵将前方的战局详细说了一遍,众人这才明白了事情的整个经过。

    原来,那日在浯州屿驻扎一晚之后,赵范将局势做了一番判断,又仔细分析了沿海的地图,终于有了全盘的打算。十二艘战船分为两队,他自己带着七艘战船沿着海岸线继续向西南方向进发,而另外五艘战船,则是由赵洪万率领,径直向澎湖屿方向驶去,并在沿途不断扩大搜索面。

    接下来发生的,正如赵范事先判断的一样,蒸汽战船距叛众的船只越来越近,过了一日便赶到了崖山附近。这伙叛军的头目名叫燕顺,带着八千多人分乘二十多艘战船,本是想着在福建路抢掠一番,带足补给之后再与晏头陀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