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3.16 崖山海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16 崖山海战 (第1/4页)

    “三艘战船便足够了!”赵范不假思索地说道。李不伟连连点头,附和道:“赵将军果然高见,按昨日的那场小规模遭遇战来看,三艘福级战船,再配合两艘突击快艇,足以对抗十数艘普通帆式战船。再说叛众并未经过严格训练,如今忽然到了海上,根本无法与训练有素的大宋海军相抗衡。十五艘蒸汽战船编为五队,不仅活动范围大了,而且机动性能也增强许多。”赵齐远笑道:“机动性这三个字用得好!大宋海军的战船全部使用了蒸汽机,比起普通风帆式战船的确要灵活上许多。”说此话时,众人正聚集在指挥船上。李不伟早已去掉了便装,也和赵范一样穿戴起了战时的盔甲。

    这也是李不伟自从来到宋朝之后,第一次有机会在正式场合穿上盔甲。在此之前,李不伟在视察几家军备工厂时,也曾试着穿过一些步兵、骑兵、炮兵、甚至指挥将军的服装,但也仅仅是试穿而已,当时只觉得作战铠甲太过沉重,尤其是重骑兵的铁甲,若非坐在马上,恐怕走上十几里之后,便已将消耗了大半力气。再后来,这些军装又经过了多次改良,同时,金属加工工艺有了大的发展,在不削弱防护性能的同时,盔甲的重量几乎减轻了一半。

    李不伟如今穿的这副护甲,正是最新的款式,这也是皇家实验室经过多次试验之后,确定了最终参数而制造出来的新型护甲。当然,这种新式护甲的数量有限,仍然不能在所有士兵中普及。

    赵范在一旁看得暗自称赞,心道:李大人平日间虽然衣着随便之极,在实验室与工厂视察时,有时候甚至连官服也不穿,但今日配上这身战甲,却也显得威风凛凛,当真不输于我等武将。对了,这两年间,他似乎又长高了一些。

    李不伟看到赵范上下打量着自己,笑道:“赵将军,这身铠甲是去年冬天试过的,当时还穿着冬衣,仍是略显宽大,没想到现下正值夏天,其尺寸却正好合适。”口中如此说着,心中却想,我这两年始终坚持锻炼,并未显得发胖,每天一百个仰卧起坐、一百个俯卧撑也始终在坚持,身材怎么会大了一圈了呢?

    然而军情紧急,李不伟又哪有时间考虑身材的问题,当下与几位将军商议一番,便按照前一天制定出的计划,五队战船中的四队分头从泉州出发,朝着上次遭遇战的那个小岛驶去。至于其余的三艘战船,仍然停留在泉州附近的海域,以防叛众忽然折了回来。

    再说赵范,虽然任职两淮制置使多年,却也忍不住心中的激动。昨日那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他只是从向季口中略知一二,虽然其结果并不出人意料,但赵范仍是按捺不住,盼着亲自体验一下这种一边倒的优势。

    接下来的情形却让他大为失望。四队战船遍寻了整个海域,一直到了向季所说的那个小岛,仍然没有见到敌船的影子。其它三支船队的突击艇分别驶来报告,结果却均是一样。

    赵范心中大奇。按理说,这个小岛已远离泉州近一百多里,叛众人数众多,虽然有一百多艘船只,但是离大陆太远,补给便成了问题,应该不可能再往深海中去的,难道晏梦彪并没在这小岛附近?昨日那三艘帆船也只是路过?

    然而舰队既然已经出港,赵范也不愿就此罢手,当即传下命令,四支舰队仍然按照以前的编制,沿着福建海域一百多里的范围继续南下,沿途打听敌船的讯息。毕竟四万人的行踪,也不是那么好隐藏的。

    船队行驶了半天,到达浯州屿已是晚上时分。浯州屿是一个岛屿,其周围还有许多小岛,距离大陆也不算太远,正好用于驻军。其实浯州屿就是后世的金门岛,只不过现下并无人知道这个名字,除了李不伟之外。但李不伟也没想到赵范等人会一路南下,晚间竟然驻扎到了金门岛。

    宋朝时的沿海地区,人口并不稠密,因为大多数人都聚居在内陆的大城市周围,虽然当时海上贸易极为发达,但也只限于若干个大型的商业港口。大陆周围的一些小岛上居住的主要是一些少数民族,当然一些大的岛屿也有汉人居住,例如澎湖屿,也就是后世的澎湖列岛,都有不少汉人定居。

    探子连夜打听,终于从小岛的渔民口中获得一些消息。大约十几日前,有几十艘大船从南边的海域经过,一直向西南方向驶去。当时船队距这个小岛极远,若非小岛的居民靠着捕鱼为生,渔船根本不会远离海岛,也绝不会发现有船队经过。

    赵范听了却吃了一惊。按照朝庭的律令,凡是超过五艘以上的大型船队出海,均须报知当地的官府,至于几十艘的船队,更是要得到当地掌管沿海贸易的机构的批准。但当地官府显然也不知道这几十艘大船的出海计划,看来多半就是晏头陀一行人了。这倒也罢了,毕竟反贼的行踪是不会告知官府的,但如果小岛上的居人所言不假,这伙叛众要么是向着澎湖屿去了,要么是沿着海岸线向西进发,或许已经去往广南东路附近的海域。宋时的军队管理极为严格,倘若判众真的离开福建,这便超出了福建驻军的势力范围。平叛军如要继续追击,就需要与广南两路的驻军联络。虽然在出发之前,枢密院已给了赵范这个权力,但广南两路的驻军却没有准备,这多少会有些麻烦。

    再说李不伟,自从赵范率领十二艘战船出海之后,他一个人待在泉州实是无聊之极,虽然也穿了一副铠甲,却没有机会亲自参战,这多少让他有些失落。当然众人心中也明白,虽然大宋海军只有十五船大型战船,但如果与叛众相遇,肯定是有惊无险,因为福级战船装备的火炮,根本不会让敌船有机会靠近,李大人的安危自然也得到了保证。但众将领心中均明白,泉州附近已没了敌军的影子,这里自然是最安全的地方。倘若真的出现危险,三船战船随时可以启航,凭着战船的航速与火力,要确保李大人的安全自是不成问题。

    就这样,李不伟在泉州的临时驻军码头待了三天,其间虽然有史岩之相陪,每日又不乏酒宴歌舞助兴,但李不伟心念着远在临安的周依依与香儿,又不时思着皇家实验室与各家工厂的进展一事,自然没有心思享受眼前的轻松。

    若是换作以往,恐怕没有任何一支平叛军队的总指挥会如此轻松,身在临时设立的总指挥部,又有福州太守专程跟随到泉州作陪,每日享受些轻松的歌舞,坐等大捷的消息传来,这也只有当今的大宋海军才可以做到。

    “也不知道我这个总指挥,比起炮轰通吃岛的韦都统,到底哪一个更强些呢?”李不伟如此想着,脸上不知不觉地露出一丝笑容。“三军听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