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3.23 赵先生 I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23 赵先生 I (第3/3页)

在十多天前,下官接到了兵部的消息,要求尽快培养大批青霉菌。”李不伟奇道:“青霉菌?青霉菌的培育设备不还没有造好么?”宋慈笑道:“大人请随我来。”神色间颇为神秘。

    李不伟随着宋慈走入正房,只见这房间里挂了许多图谱,全部是人体解剖图,这些图上大都写有‘新医’二字。穿过正堂走出后门,又是一个长廊,这长廊两边有几间房子,其中一间门上挂了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新医书卷修订’。李不伟问道:“宋大人,‘新医’二字何解?”宋慈边走边答道:“在以往,病人若感不适,通常会去看郎中,而所用到的诊法多以望、闻、问、切四法为主,再辅以药物,以达痊愈之效。但疾病常有多变,更有些疑难杂症,治疗起来极为复杂。例如一些疾病,以手术治疗更为有效,又或是将药物直接引入血液,才是最直接的治疗之法。为了区别以国医或中医,我们便以‘新医’对其进行命名。”

    “新医?宋慈竟然起了这么个名字。不过这也难怪,在我所知道的历史中,这种医疗方法原是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所以叫做西医,只不过如今却是由大宋新医院发起,自然不会叫做什么西医了。”李不伟如此想着,已随着宋慈来到了后院的一座厂房内。

    这厂房甚大,与临安第一重型机械厂的占地面积相差无几,厂房内已有近一半的地方安装了设备,这些设备大多为木制,又有些像是瓷做的管线,还有些镀锌铁管,但李不伟已看得明白,这些设备要么是为了供水,要么是通风干燥,要么是保温除湿,虽然设备简陋了些,却已远远超出这个时代了。

    宋慈又道:“其实这些设备倒也罢了,眼下最难的是如何进行提纯。北平公主曾给我一些指点,颇有获益。”李不伟摇头道:“公主虽然试着得到了一些青霉素,但纯度却远远不够,其中的一些杂质甚至还让一只小狗丧了命。兵部既然有此要求,估计是为受伤的士兵准备的。在没有经过严格检验之前,万不可用到人的身上。”宋慈连连点头称是。

    其实在最近一段时间,不时有消息从各个工厂或实验室传来,李不伟已有些应接不瑕了,只觉得自己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经历了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几百年。这也难怪,从车床到蒸汽机,从轮船到火车,从纺纱机到织布机,甚至火枪与大炮,以及现在正在研制的青霉素,哪一样都是几百年后的东西。然而人类文明的进步,有时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发现或发明。这些发现或发明,又能促进技术的发展,从而又为更多的发明提供了条件。

    在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各项行业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相互配合与协调也更加紧密。例如钢铁厂最近就接到了命令,要求制作用于手术的刀具与钳子,而纺织厂也受命制造更多的医用纱布或药绵,化学试剂厂甚至专门成立一个车间生产碘酒。所有的这一切,在临安仅仅是开始,倘若在全国范围内都如此进行,无疑是一项极为浩大的工程,李不伟忽然觉得,倘若由自己来做总指挥,还真有些吃不消。

    终于到了机车比赛日子。李不伟赶到试验基地时,发现两辆机车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与事先设计的相差甚远。这在李不伟看来却是件好事,因为有了比赛才有竞争,有了竞争才有改进。

    双方各自准备妥当,范东来一声令下,两辆机车同时开动。电机车率先窜了出去,不一会儿便绕到墙边的拐弯处了。再看蒸汽机车,由于规则的限制而不能完全预热,竟然刚刚驶出十多米远,待其驶到拐弯处的时候,电动机车早已跑完了一圈。

    石仲秋却并不显得如何着急,因为他这次安装在机车上的,是最新设计出的微型四缸蒸汽机,而且所有的管线都经过了特殊的保温处理,蒸汽机使用的水,也是完全的蒸馏水,等到蒸汽温度起来之后,机车便会按着固定的速度持续行驶下去,中途并不需要停车。

    果然,过了十几分钟,电机车已逐渐慢了下来。徐永红知道电池快没电了,示意停车更换电池。等到电机车驶到停车位前,两个助手将铁轨搬到另一边,电机车从主道上驶离之后,铁轨又恢复了直路。这电机车继续向前行驶了几米,顶上的开关便碰到了横在铁轨上方的触发杆,电机断电,速度逐渐慢了下来,此时又有人上去拉住机车,刚好让机车停在检修台的正前方。几人麻利地松开固定蓄电池的螺丝,取下电池,然后安装了一只新的上去。

    李不伟大概观察了一下,从进站停车到再次驶出,总共用了约一分多钟。然而在此期间,蒸汽机车却在持续行走,将起步时损失的时间又补了回来。

    旁边已有人统计出了结果,大声念道:“截至此时,电机车的平均时速为五十三公里,蒸汽机车为四十九公里。”

    李不伟微微点头,因为在他记忆中,原历史上的第一辆机车,时速也没超过二十公里。虽然在后来的蒸汽机车竞赛中,出现了不少时速过百的例子,但那已是很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事了。眼前这两台机车虽然是缩小比例的模型,但其行驶的速度却比真实的机车还要快出一些。倘若将这些技术用到大型机车,估计又能让火车提速不少。

    电机车更换完电池,刚刚驶入赛道不久,赵范忽然走了进来,径直走到李不伟身边低声道:“李兄弟,紧急军情,皇上召你火速入宫议事。”

    范东来等人看这二人低声耳语,又见李不伟脸色一变,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紧接着又听李不伟说道:“几位大人继续比赛,我要离开一下。”说着,已跟着赵范向大门走去,边走边说:“还请范大人将比赛结果详细记下来,我明天要仔细研究一下。”听了最后一句话,众人悬着的心又放下来,心想李大人既然还有心思考虑着比赛,想必也没什么大事发生。

    走出试验基地,二人共乘一辆马车直向宫中驶去。李不伟急问道:“到底是什么紧急军情,竟然劳烦赵兄亲自前来?”

    赵范道:“沿江传来消息,李全在淮水北岸集结兵力,意图挥军南下。”李不伟吃了一惊,急问道:“李全要反?按赵善湘将军所说,李全应该不会这么快就行动的,难道事情有变?”赵范沉声道:“奇就奇在这里了。东海舰队派出的侦察艇,早就北上至福山岛一带,均未发现李全有任何异动。今日刚刚回来的侦察艇又回报,李全大军仍然在益都附近,并未南下到淮水。”

    李不伟更是吃惊不小:“依赵大哥说来,像似有人谎报军情?”赵范摇头道:“愚兄也不甚清楚,不过皇上已经起了疑心,这才召你我进宫商议,兵部与枢密院的几位大人估计早已到了多时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