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7 出征 (第2/3页)
取而代之,如此往复,这才是技术发展革新的必由之路。但他带到大宋的这些技术,有些是领先当时几十年,有些则是一百多年甚至近六百年。所有的这些不同阶段的技术同时出现,必然会让相关的产业或领域出现空白与断层,从而使得另一领域必须迅速建立起来以适应均衡发展的需求。就这样一环套一环,竟然像是要将几百年后的工业秩序全部建立起来才行得通。 然而时下毕竟是宋朝,产业结构与财富分配还没达到几百年后的水平,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大多局限在自给自足的年代,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组织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赵昀也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会急着在江北展开战争,意图缓解一下这种矛盾。 既然要作战,就需要将领。先是建康府都统制孟珙,然后是四川制置使于玠,就连张迪,杨连胜等人,也都已一一得到密令。枢密院军议厅中,每天都有将领前来领命,每天都有将领返回驻地。再后来,赵善湘也赶往平江府的军事驻地去了。李不伟虽然没有得到枢密院的命令,却另有一件重要的任务,让他片刻闲瑕不得。 这次北伐,与其说是战争,倒不如说是扩张。大宋的士兵在前方攻城掠地,众学者与工匠随后建造铁路、码头、工厂,当真是抱了必胜的信念。这种情况,也只会在当今的宋朝才会发生。若是换作以往,又有谁能保证攻打下的城池,不会被敌军再次占领呢? 李不伟的任务,便是与工部和户部商议,确定了近千人的名单,又由各地抽调几万名工匠,只要攻占下一处矿山,便开始就地取材建设矿场与工厂,以供战时所需的物资。此事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是极难,不过李不伟已有了应对之策。煤矿、水泥、铁矿,都可以就地取材。而那些需要复杂工艺的设备如机关弩、左轮手枪、军靴、军衣、药口等物,则仍由江南的工厂提供。江南的工厂日夜加紧制造各种设备,等到江北的工厂扩大到一定规模时,再将新设备尽数运过去,完全可以实现以战以战。 一切都布置妥当,李不伟还有一事放心不下。山阳城中,莫烟紫带着小向南匆匆一现,竟然没机会见面,虽然如今已回到了临安,但不知她们是否受到了惊吓呢?长时间未见到史红袖,不知道她近况如何,是否从丧母之通中恢复?心情是否好转了些? 想到这里,李不伟匆匆赶往史冀府上,远远就听到院内传来几个女子的声音,再一细听,正是莫烟紫、史红袖,以及玉清在那里说话。 李不伟笑着走了进去,对小向南招手道:“来,叫爸爸。”那孩子眼睛瞪得溜圆,忽然又转过身去,口中叫道:“怕怕,怕怕。”李不伟喜道:“孩子会叫爸爸了。”史红袖摇头道:“他是在怕怕呢。也真奇怪,这孩子从来不叫爸爸,只会叫mama。”话音未落,便又听到孩子口中发出‘mama’的声音,一只小手却抓着莫烟紫的衣服不肯放开。 莫烟紫将孩子抱了一会儿,估计是觉得有些累了,试着将孩子放在地上,却看到孩子腿一软,竟然无法站立。她忙又将其放入童车,由一个小丫头推着,笑道:“看来,孩子太小还是无法走路的,我当真是有些心急了。”又转过身对着李不伟道:“听说李兄弟要离开临安一段时间,今日我们刚好备了些酒席,也算是为你送行吧。”李不伟忙道:“其实我也正好是前来辞行的,不巧又有饭吃。”说着,紧跟在莫烟紫身后,悄声问道:“大嫂,山阳城中可否吓着了您?”莫烟紫微微摇头,道:“有兄弟在,我又担心些什么?”忽又转头看着童车中的孩子,轻声问道:“他的亲生父亲,当真已不在人世了么?”李不伟点了点头,叹道:“本该是一段为后人所传的姻缘,却逢战乱,不得不生离死别,甚至还为世人所唾骂。”莫烟紫忽然停住脚步,沉思良久方道:“是传为佳话还是被人唾骂,我也不甚明白。我只知道这孩子身世可怜,有我在一天,便不会让他受到半点委屈。” 史红袖听得二人说话,也凑了上来,忽听李不伟‘咦’了一声,颇为惊讶地问道:“红袖,那些小狗呢?上次依依与香儿不是救活了两只么?”史红袖道:“小向南来了之后不久,烟紫jiejie便少有时间照顾那些小狗了。”说着,又伸手指向一间屋子道:“原先住在那里的两只小狗,现在已归我了。”李不伟顺着她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原先为小狗准备的那间小屋,此时已打扫得更为干净了,而且还铺了地毯,地毯上又摆了许多婴儿玩具。李不伟笑道:“这样也好。你的烟紫jiejie现在有孩子作伴,自然没时间管那些小狗了。”史红袖附道:“是啊,倒是我的时间多得很。”李不伟哑然无语。 虽说是酒席,但甚是简单,也无酒可饮。史冀不在,李不伟更无心喝酒,不一会儿便匆匆起身准备告辞,忽又转过身来,对着身边的史红袖悄声问道:“红袖,我离开的这段时日,你还会去找依依和香儿玩吧?”史红袖听得一愣,道:“这是自然。”李不伟点了点头道:“这我就放心了。对了,我现在要向你爹爹辞行,不如咱们一起去罢?”史红袖又是一愣,茫然道:“好啊。”当下叫过了玉清,一同上了李不伟的马车。 …… 这一日已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傍晚。李不伟坐在院子中,微风徐徐吹过,带来丝丝凉意。看到坐在身边的周依依衣着单薄,李不伟站起身来,接过身后小侍女手中的披风,轻轻盖在了周依依后背,柔声道:“依依,虽然白天仍然很热,可一到晚上就有些凉嗖嗖的,我离开的这段时日,可要注意身子啊。”周依依嗯了一声,幽幽叹道:“我没什么好担心的,倒是你,在江北又要打仗又要建工厂,听说到了冬天,那里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还需得多带些棉衣才是。唉,若是我能陪着你一起去江北,那就好了。”李不伟忙道:“万万不可。”忽又意识到周依依并非当真,只是在说出自己心里话,当下也跟着叹道:“其实呢,跟随大军北伐,也是我的意愿。江北矿藏丰富,如不加以利用,恐怕不利于大宋的均衡发展。唉~~若是在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横跨长江的大桥,也算不枉此生了。” 二人随便闲聊着,早已心意相通,知道此去参加北伐,少则半年,多则几年,是根本无法相见的了。李不伟忽然觉得有些不舍,但一想到自己能亲眼见到大宋收复故土的那一刻,又不禁豪情万分,当下大声叫道:“上酒来。” 话音刚落,已有人笑道:“酒来啦。”却是香儿的声音,她此时手中拿着一串葡萄,刚刚放了一颗到嘴里,却又被酸得呲牙咧嘴。香儿身后跟着两个小丫鬟,分别端着酒壶、酒杯。 周依依抢过香儿手中的葡萄道:“我来尝尝如何。”说着,取下一粒放入嘴中,‘咦’了一声之后,又取下几粒细细品尝起来,赞道:“今年的葡萄当真好吃,想必是放在冰箱里的缘故吧?”香儿奇道:“当真好吃么?我怎么觉得带些酸味呢?” 李不伟哈哈笑道:“酸儿辣女,酸得好啊。”众人闻言尽皆讶然。 一轮圆月升起。 宋朝的天空晴朗之极,月亮竟然也显得大了许多。李不伟抬头望去,竟然觉得有月光有些刺眼,当下又眯起了眼睛,心想,有人说明月寄相思,我这一去,与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