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汝阳大捷 I (第3/3页)
骑兵在平原的优势显而易见。对于骑兵来说,无论是机动性能,还是杀伤力,都要比步兵强上许多倍。倘若没有完整装备的步兵方阵,一支由一千名骑兵组成的冲锋队几乎可以与一万名步兵相抗衡。虽然宋朝有数量庞大的弩机部队,却仍然极力避免在平原上与骑兵交战。不过若是出了平原或草原,例如在树木交错森林、崎岖不平的山路,骑兵的优势将大打折扣。
但眼下的形势又是大不一样。无论是机关弩还是野战炮,最能发挥其威力的地方,自然是一望无际的平原,最便于这些重型武器行军的地方,也是在平原地区。 孟起看到众人焦急的神色,笑道:“雷将军不用担心,咱们有火炮与机关弩的事情,金国人自然是不知道的。”话锋一转,脸上笑容收起,正色道:“西滩的最南边,距离汝水不过三四百米。孟元帅的策略是,大军在汝水北岸驻扎,准备迎头痛击金兵。按孟元帅的话说,这次当真是背水一战了。但这‘背水’二字,却又与以往大不相同,因为水面上随时可以开来数十艘载有火炮的突击艇。八月二十二的一大清早,二十艘突然艇先到了汝水北岸附近,侦察兵上岸后,就地搭起了瞭望台,用望远镜观察了近二十公里的地方,都未发现金兵的踪影。到了上午时分,已有近四千名陆军上了岸。此时,我军已控制了新蔡附近的汝水河道,河面上运兵船来往不绝。到了中午时分,又有一万三千名陆军渡过了汝水。这样,在汝水北岸的陆军就有一万七千人了。” 赵范忽道:“孟将军,可否详细讲讲陆军是如何排兵步阵的?”赵范之所以如此发问,是因为他最关心的还是新式武器到底如何使用,以及各兵种如何协调,才能在与骑兵开战时发挥最大的威力。 其实古代的两军交战,并不是非要选择一个所谓的‘决战的地方’。小说或评书中常见的片断,例如两军各有一万人,先是面对面列成形势,然后由主将单挑,如果主将单挑输了,那整个部队也就溃败了。再比如,两军相约交战,共同商议了一处地方进行决战,那么在决战前,双方士兵井然有序地进入战场,直到那个既定的时刻来临之后,双方才算正式开战了,然后再次上演‘主将单挑’的片断。以上所有的描述,都只会出现在小说或评书中。真正的打仗,可不管这些规矩,只要能获胜,不管什么阴谋阳谋都会用上的。对于这次的战争,宋金双方自然也没有约定战场,只是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各自的行军路线,又同时认为西滩这个地方,是最有利于已方的战场。 孟起听到赵范如此发问,忙应道:“回赵元帅,排兵布阵的方式,与以往演练时差不了多少,只是所有的火炮都带上了实弹,并且供弹车紧跟着火炮前行。至于机关弩,也早已充足了电,随时可以连续八分钟的发射。而备用电池也由弩矢供给车装载,不离机关弩左右。此次上岸的野战炮,总共有三十门,另有一百四十门各式迫击炮,六十二辆机关弩车。每门直射火炮与两辆机关弩车搭配在一起,排在最队伍的前面,每隔十多米,便会有长枪步兵组成的小方阵。队伍的中间,穿插着迫击炮,以及运送炮弹的士兵,同时还有一辆高达二十多米的瞭望车。一千名骑兵在两冀掩护。”说到这里,孟起稍一犹豫,又继续道:“只是如此一来,整个队伍大约有三百多米宽,若不是在平原,根本无法行进。而后来战斗结束时,孟元帅又以为先前的排兵步阵方案,是根本不可取的。” 赵范道:“不同的地形,自然会采用不同的排兵布阵了。但若未有实战,任何人都不会知道如何排兵才是最好的。你且继续说下去。” 孟起道:“排成备战的队形之后,大军的行进速度极慢,每小时只能行进四公里。按照孟元帅的预计,穿过西滩约需近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在一万七千大军行进的同时,其它陆军也已相继登岸,但并未编入作战部队,而是分为两路隐藏在东西两边,以防作战部队不敌时提供侧翼掩护。作战大军则是继续向北缓缓前进,倘若到了西滩的最北边,金兵仍然未露面,大军将原地起营休息,等候其它陆军的到来。主力大军必定会吸引金国骑兵,因此汝水南岸的三千陆军便可乘机先取下新蔡。” 赵范点头道:“孟元帅好计谋!不过万一金兵没有赶往西滩,而是改路继续南下侵我大宋,又当如何呢?” 孟起道:“孟元帅当时也有此顾虑,然而一切的担心似乎都有些多余,金兵显然更愿意在西滩决战。作战大军刚刚行进了一公里,便从瞭望车的塔顶传来消息,大约两万金兵在前方二十公里处徐徐向南行进。孟元帅当即下令原地待命备战。金国骑兵的行进果然迅速,虽然不是冲锋,但转眼间已行进了十多公里,此时距离我方只有五公里了。金兵似乎也知道了前方有大宋军队,当下分为左、中、右三路,看其情形似乎准备从正面冲锋,然后左右两路侧应或迂回。” 听到这里,众人都屏住了呼吸,因为孟起已讲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宋弩的厉害,金兵是早就领教过的。在以往,每当金国骑兵与宋军弩阵交战时,很少有正面冲锋硬碰硬的情况发生,大多是将骑兵分为多路,然后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冲击,以图撕破宋军的弩阵防线。而如今的火炮,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要比旧式弩车笨重不少,要让火炮在近距离同时对付三个方向的冲击,显然难度极大。倒是机关弩,由于安装了动力转向装置,可以比较轻松地实现多方位连续射击。 不过众人也明白,火炮的作用并不是近距离交战,而是为参战的士兵提供掩护,又或是远程打击敌人的目标。至于机关弩,本身就是为了对付敌骑批量冲锋而设计的,倘若要机关弩临时变换射击方向,岂不令其杀伤威力大减?不过好在还有步兵枪弩手与火枪手,仅是这两个部队,就可以完全取代旧式的弩车队了。至于大宋的两千骑兵,每人也配有一匣十矢的十字枪弩弩,以及四副弩匣,其战力也不容小视。即使敌骑冲入弩车阵营,也还有长枪步兵方阵作为最后的防线。 虽然听起来似乎万无一失,但金兵要从左、中、右三个不同的方向冲击过来,还是令人有些担忧的。孟珙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