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4.7 徐州布防 I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7 徐州布防 I (第1/3页)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该城由周文王建造于公元前十二世纪,先后有几十个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历史上的西安,又被称为西都、凤城、斗城、酆京、镐京、酆镐、长安、常安、京兆、大兴、永兴、奉元,西京。其中最为著名的称谓,便是长安了。长安意为“长治久安”,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极少数可令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然而在唐以后,长安城不再成为首都,其发展亦受到一定影响。尽管如此,长安仍然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城市。到了北宋时,长安城的人口虽然大为减少,但仍是全国主要的商业都市之一。无论是以前的北宋还是如今的金国,都在长安城设置了京兆府。

    李不伟与赵范看了孟起带来的密件,相视良久无语,均觉得此事颇为重大。二人也早就知道,早些时候朝中也曾有过类似的提议,但以当时的情势来看,要做出某种决定,似乎又有些过早,许多人都觉得眼下最大的事情便是北伐,至于其它的,都等到战争取得了一定阶段的胜利之后再行定夺也不算迟。

    然而密件中又写得清楚之极,任由谁都能看出其中明确的意图:大宋将要迁都京兆府了!而且,按照六部共同的提议,恢复其旧称为西京。

    一国迁都,这是何等的大事!这本不该在战争初始着手策划的。但为何又忽然有了如此的决定呢?

    原来,经过近一个月的作战,朝中百官对于战争的前景一片乐观,人人都在想着:既然要北伐收复失地,那么对于大宋的旧都汴京,也就是如今金国的都城南京,自然也是要收回的。再进一步讲,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长城之内的所有地域都将重新划为大宋的版图。如此一来,原先的旧都汴京重新恢复为都城,不仅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便于中央集权对于各个地域的统制。

    但如今的情况又有所变化。西夏已亡,西辽的政权支离破碎,这都是因为蒙古入侵的缘故。不过眼下大宋与蒙古开战了,而且取胜的把握也相当大,因此西边的几千里广袤的土地,自然不能随便拱手让人。在六部与枢密院的眼里,早已将其事先纳入大宋的新版图中了。如此一来,迁都京兆府,似乎是最佳的选择了。

    李不伟心中也是如此想法。倘若此事完全由他做主,那么以他对历史的了解,多半也会如此决定。

    长安地理位置优越,东北有山西的煤炭供应,北部有蒙古的牛羊与稀土资源,西有西夏的河套之利、青海有无际草原与几千里的战略纵深,南有秦岭天然屏障。在中国最强盛时期秦、汉、唐时期,国都均是长安或是长安附近的咸阳。汉朝、唐朝定都长安,使得经济繁荣、人民富足、民族团结、四海臣伏。在李不伟看来,长安,也就是未来的西京,显然是中华民族的风水宝地。在此地建都,子孙万代富足安乐矣。

    当然,做出迁都的决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朝中许多私囊已饱、不思进取的大臣们,更看好临安舒适的环境,他们更愿意在家看看孙辈、安享晚年,自然不会愿意长途跋涉、辗转西京的。但赵昀却正好利用迁都这个机会,让这些人隐退下去,这将极大地改进朝庭内部的构成与效率,扯断长期阻碍朝政的复杂关系网,扼制各种派系势力。

    如今朝庭以密令的方式将迁都的意图传达到作战前线,显然是有所用意的。赵范沉思良久,终于开口说道:“李兄弟,置京兆府为国都一事,本是六部该考虑的。如今咱们在前线打仗,虽说也该出谋划策,但依为兄看来,朝庭对此事早已做了定夺。说心里话,为兄也觉得此事有些太过仓促了,不过既然皇上心意已决,总是有他的理由。咱们不妨如此理解:若要置京兆为都城,西线大军在攻打京兆府时,便不可不加顾虑地破坏城中设施,反而要尽力保护才是。另外,既然京兆府已成为新国都的首选,那在短时期内,附近便不会再有其它的修建工程了。派往京兆府的技工、劳工、农夫,其数量必定比徐州城中要多出许多倍。皇上将此事告知你我二人,想必是让咱们也知道朝中的大事吧。”

    李不伟点头道:“赵兄分析得是。朝庭既然决定迁都,那么以后的增兵、补给,想必会优先西孟元帅大军吧。说不定,枢密院还会派出第三路军,直接取下京兆府呢。”

    话虽如此,但李不伟已隐隐意识到,迁都西京的计划听起来简单,但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赵昀掌握大权之后,早就想着要巩固自己的实力,同时将反对自己的势力尽可能地削弱。如今正逢战事,而且前线捷报频传,倘若乘此机会迁都,不仅可将原先在朝中的地方势力铲除,而且是一个重新用人、排除异已的大好时机。六部既然赞同赵昀的提议,显然赵昀在朝中的地位已无人能撼了,此事也证明皇帝的手段确实非寻常人可以想象。

    二人又商议了一会儿,均觉得迁都一事,朝庭也只是发了密旨通知,并无向二人征询的意思,当下又将话题转到了徐州城的布防。

    第二日,李不伟起了个大早,带着陆天四处巡视。徐州城中,众士兵早已得知了西线孟珙部初战告捷的消息,城中百姓更是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走到南城门附近,远远便看见城墙上众多士兵忙碌奔走。抬眼望去,城门上方已立起了十几根电杆,这些电杆约三米多高,部分电杆已架起了电线。李不伟正待出城查看一番,却听旁边陆天说道:“大学士,徐州城中刚刚平定,您还是待在城中更为安全些。”李不伟笑道:“说得也是。我便上城墙去看看罢。”

    二人刚刚步上了城楼,有一名军士打扮的人迎上前来道:“卑职王得虎,恭迎大学士前来视察。”李不伟微微点头,心想看这王得虎的着装,应该是负责修建的工兵头目了。又有一人听到几人说话,也赶忙跑过来行了官礼,道:“下官刘开弓,参见大学士。”李不伟笑道:“原来刘先生,我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倒没注意到你在这里。”这刘开弓,李不伟原是认识的。此人在临安时,李不伟曾与他见过数面。当时电线厂在研制绝缘胶的时候,曾遇到一些困难,多亏了刘开弓一些的建议,绝缘电线才得以研制成功。也正因如此,李不伟对其印象颇为深刻

    寒暄片刻,刘开弓道:“大学士,徐州城中的电线铺设刚刚开始,主要是照明电线与通讯电线。大学士请看,电杆上总共架设了四根电线。”李不伟顺着他的手势看去,果然在电杆上发现了四根电线,其中两根稍粗的,应该是照明用电了。

    刘开弓又道:“这些电线传输直流电,可为城墙上的巨型弩机提供电力,同时还可以连接路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