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8 徐州布防 II (第2/3页)
,看出去只是模糊一片,此时需打开一个小机关方可看清。另外,只要稍稍用力拧转镜筒,里面的装置便会将镜片压碎。如此一来,即使落入敌军之手,望远镜也起不了作用。”赵范点头道:“正该如此。” 清点完所有物品,已近深夜。李不伟走出库房,看到陆天仍然在门口等候,心下稍有歉意,但他忽又觉得自己多少也算是一个大官,不该失了官威,当下不动声色,道:“陆天,这几日咱们都是步行,好在城中的道路即将改造完毕,到时咱们便有车坐了。”陆天忙道:“卑职走路走惯了,倒是大学士的身体要紧。如今大学士身为监军,卑职有幸成为您的随从,也算是为祖上争了光了。” 接下来的几日,再无军情传来。赵善湘在取了海州之后,似乎也没了动静。而西线孟珙大军,估计也在新蔡休整,又或者已开始攻打汝阳也说不定。 李不伟明知道此时必定有些事情在发生,但自己在徐州却无法知晓,不由得又想起临安实验室的那台无线发报模型,也不知道那台机器是否有了进展?电子管的制造似乎没多大起色,高效的放大电路做不出来,其它的一切都没法实现。倒是徐州城中的有线发报器,近日已开始试运行了,而且情报兵也逐渐掌握了一些发报电码,除了传送战情之外,还能传送一些诸如“码头有船来了”、“打孔纸快用完了”等消息。 另一件让李不伟觉得可惜的事情是,徐州城内无法安装水力发电机,所有用电都是通过蒸汽充电机为蓄电池充电,或是直接用蒸汽发电机来实现的。徐州附近并无大落差的河流,因此水力发电机的安装看来是没戏了。也正因为如此,城外靠近码头不远处,已开始修建火力发电厂了。黄河北岸盛产煤,采矿机械已有两台运抵煤矿,其中一台已开始运行,每日的产煤量完全可以满足徐州城中的日常需求。然而要让火电厂运行起来,目前的产煤量仍是远远不够。好在火电厂也未建成,一时间也用不着许多煤。 对于这个火电厂,李不伟多少心存遗憾,因为由煤变成电能的转化效率极低。先是煤燃烧后将水烧开产生蒸汽,然后蒸汽推动蒸汽机,再由蒸汽机带动发电机,再经过输电线路到达最终用电设备。要知道,在原历史上蒸汽机最先出现的时候,其热效率不足百分之一。举个最容易懂的例子:燃料燃烧时,释放了一百份的化学能,但真正用于加热蒸汽的,却只有六十份,其余都通过锅炉的烟囱流向外界。这六十份能量用于加热蒸汽,并让其体积膨胀,变成了热能与势能。但是在蒸汽流过管道,以及推动活塞时,又有一部分热量通过对流、热传导等方式,释放到了大气中。这样一来,原先的一百份能量,就只剩下了二十份不到,但这种浪费还没有结束。活塞运动时,要考虑与缸体的摩擦阻力,以及各个曲柄连杆机构的机械能损失。因此,最终输出到传动轴上的能量,估计只有十份不到。 李不伟在《大百科全书》中所知道的是,最早出现的蒸汽机,其热效率就不是很高,只有百分之二或三左右。后来瓦特进行了改良,终于将蒸汽机效率提升到了百分之八。这在当时来说,几乎是极限了。再后来,内燃机出现了,其热效率骤然提升到百分之二十以上,蒸汽机这才被逐渐取代。 但李不伟却很明白,虽然现在比英国工业革命早了好几百年,但大宋工厂制造出的蒸汽机,却是按照十九世纪初期的设计进行的,其先进性、合理性、以及热效率,也不见得比瓦特当年低多少。再说,依照目前的科技发展进度,并不该将蒸汽机的改造继续下去,而是要利用这种效率并不是很高的蒸汽机,制造出更为先进的机械,例如蒸汽轮机。当然,这在一两年内看来是无法实现的。 终于,赵善湘传来了消息,大宋东海舰队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大军分为了两路。第一路,由大型战舰组成。舰队沿东海北上,直取福山岛,也就是当今的青岛。第二路,由徐敏子、杨义带领的一万陆军组成,而突击艇与平底运输船,则由东海进入沐水,先向西,然后再折向北,水陆两军遥相呼应,最终目的地正是莒州。 莒州,是李全的老家,在这里有必要重新讲一下李全与红袄军的事情。约二十年前,金国军队镇压了红袄军,起义军领袖杨安儿被杀。杨安儿的meimei杨妙真又集合了残余的数万人,在莒州一带活动,再后来,杨妙真与李全会合,并结为夫妻。这二人领导的义军,其实还是以抗击金国为宗旨,并随时准备接受大宋的招安。后来由于史弥远的原因,李全又与宋朝庭反目,在一段时期甚至有了倒向金国的趋向。到了蒙古与金国开战时,李全已归附了蒙古大军。就近来讲,在一个多月之前,李全也是奉了蒙古大汗之意,意图渡过淮水攻打南宋。 如今李全的先峰部队已尽数损失,其占据的海州也被赵善湘拿下,大部队估计早就退到莒州老家去了。赵范也明白,要与蒙古开战,必须先将李全的问题解决。解决的方法有二:要么开战,要么劝降。当然,对于赵范东路大军的许多士兵来讲,还是愿意选择后者,毕竟李全的部众大都是原先的大宋子民,宋人自相残杀总是最坏的结果。 考虑到这种情况,赵范当即下令,由雷东河带领五千陆军,即日起程,乘坐运兵船抵达下邳,与驻守在下邳的林立功会合之后,清点一万兵马,沿沂水北上,经沂州直抵莒州,配合徐敏子与杨义大军作战。如此一来,等于是大宋的两万陆军两路夹击莒州。 但这里有个奇怪的现象。在以往,步兵或骑兵行军时,往往是在陆上进行,而且粮草与军备也是由车辆拖行的。但如今所有的军事调动,全部是沿着水路进行。例如雷东河本来在徐州,若是要前往莒州,本该走东北方的承县,但如今却要向着东南方向背道而驰,先与林立功会合,再由水路前往战场,这看起来多少有些奇怪。 其中的原因显而易见。在以往,敌我双方都有战船,都可以在河道或海上发起袭击。虽说宋朝的水军更强大一些,但还不至于将水路作为必胜的王牌兵力,毕竟双方差距不是很大。但有了蒸汽动力船与火炮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蒸汽平底运兵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