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4.9 徐州布防 III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9 徐州布防 III (第1/2页)

    感谢书友“老虎油”在书评区的评论与投票。尽管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老虎油是谁,以及是否加入了本书的QQ群,但在最近一年多以来,他(她)几乎每天来书评区,虽然评论只是千篇一律的“1票虽不多也是支持加油啊”或“天天期待你的更新,票票送上”,但这让我知道有人在一直关心着这本书。还有,所有发表书评的,投票的,打赏的,都是我写书的绝对动力,甚至只是点击,也让我知道有人在看。因为这些支持,让我有了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或者说,让我每隔几天就想起要更新一下了。下面继续上次章节。

    -----------------------

    山东东路,是李全的老巢。李全以前曾在这里起事,即金末的红袄军起义。在蒙古开始攻打金国的时候,金国迁都到南京,也就是大宋的旧都汴京。然而蒙古军并未收手,得了燕京之后再次南下,在山东与河北等地大肆掳掠,其意图是为了以后与金国之间的战争而作的战略扩充。金国与周边的国家并无军事上的合作,与南宋更是死对头,基本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为了应付与蒙古的战争,金国朝庭对境内百姓采取横征暴敛的策略,由此也导致了李全的红袄军起义。

    金国南迁之前,就有了杨安儿的起义军,其实力当时就已壮大,占领的地区扩展到了整个胶东半岛。在这种情况下,杨安儿占地称王,设置了自己的朝庭,改年号为天顺。李全自幼喜好习武,又善使铁枪,人称“李铁枪”。在蒙古军进攻山东的时候,李全的母亲与哥哥都死于战乱。李全为了给家人报仇,便聚众数千起兵,响应杨安儿,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在蒙古军北撤之后,金国派出重兵镇压红袄军,杨安儿战死,余部便由杨安儿的meimei杨妙真统领。在这次战役中,李全也险些被金兵所擒。为保存实力,李全决定退守东海,也就在此期间,李全与杨妙真结为夫妇,不久,彭义斌的部众也来归附李全。

    当金国北有蒙古虎视眈眈之时,宋朝庭也开始了对金国的讨伐。为了扩大军队实力,宋朝庭招安各路义军,李全便归附于宋朝,掌管楚州。继李全之后,红袄军的其它将领相继率军归附宋朝抵抗金国,使金国受到极大的威胁。当时,南宋朝廷将北方抗金义军称为“北军”。虽然授其以官号,但只是利用他们抗金。由于担心这些义军再次造反,朝庭竟然封锁了淮水,不许江北的义军渡河越过淮水。这样的结果,使得各路义军无法联合起来,竟然又逐渐变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也正因如此,最终导致李全由一个义军将领变成了扩张个人势力的意图为王的野心家。约七八年之前,李全被蒙古军围困于青州达一年之久,李全不敌,最终投降于蒙古。宋朝因此不再给北军供应钱粮,这引起其它北军的不满,共同商议杀了李全和杨妙真献给宋朝庭,以图重新获得朝庭的供给。

    在原历史中,李全就是死于后来的内部战乱中。不过此事现在还未发生,因为大宋军队忽然倾力北伐,这是任何人也没有想到的,当然包括李全在内。

    赵范得到的消息是:蒙古兵大量集结于真定府、大名府、东平府、益都府、济南府,却将李全的部众推到了最前线—莒州。

    既然情势已明,赵范便召集众将商议。李不伟却并未参与,虽然以他的官职,这种重要会议是少不了他的,但李不伟也知道自己的斤两,要论造枪造炮,发电挖煤,放眼整个世界没人能比得上他,但谈及行军打仗,他只能是旁听的份了,纵然偶尔冒出些奇招怪势的想法,却也多与后世的武器有关。

    赵范与众将商议了一晚,李不伟也不得轻松。有时想想,能回到南宋当真是一件幸事,倘若在后世那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以他的能耐最多也就是大学顺利毕业,并且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许公司的业务不错,还可以在国外当个主管。要么就是上了硕士、博士,最终还是和大部分人一样,找工作,买车,结婚,生孩子,买房子,然后再培养孩子继续上学,培养物长光趣、上重点学校,考上大学、说不定也攻读硕士、博士,然后是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这种单调的生活,李不伟有一段时间曾极为思念,那是他刚来到南宋的时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不伟在这里结识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他自己也成了家,这让他对于以前生活的思念也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他还庆幸能够回到这个时代,让他能够任意地发挥自己本来微不足道的才能。在这里,是他的舞台,是他的时代!

    大军向北开进是迟早的事,身为监军,李不伟也必定要随军离开。因此这一晚,当赵范等人在商议攻打蒙古军的时候,李不伟将整个徐州的建设工程图又重新细看了一遍,终地确定了最关心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发电厂的建造。目前徐州的供电是由蒸汽机带动的火力发电,其功率甚小,只能满足城中的日常照明与城墙防卫之用,若要进行生产,照明用电便得停下来。不过还有好的消息,近日有人去查看地势,找到了一处利于建坝的地方,已有工人前去挖掘小型水库。另外,一台蒸汽动力的挖掘机也正在徐州城中加紧组装调试。这种挖掘机的结构极为简单,在李不伟看来,这其实就是一个推土机。然而就是这样一台简单的机器,却有了基本的油压管路与活塞,以及四个油泵。推土机与地面之间由履带传动,不过拐弯却是颇为费力,需要四个人辅助进行,将传动齿轮调为单侧传动。虽然简陋,但这台推土机已是大宋到目前为止最复杂的野外作业机械了。李不伟也曾想过,是否有人看到这推土机之后,会试着制造坦克呢?然而他也只是想想而已,并未真正放在心上,因为在他看来,大宋的战力已经足够了,不需要更先进的武器了。不过李不伟也没有想到,后来的情况又有了变化,以至于坦克竟然成了大宋最厉害的终极武器,当然这是后话了。不管如何,水力发电厂的建造总算是按照计划进行了。

    第二件事,是徐州军用码头的扩建。以前的码头吃水太浅,根本无法停靠稍大些的战船,只有平底运输船可以勉强停靠。日后若是大规模开战,徐州无疑是大宋在江北的第一个工业基地,又是军用物资的第一中转站,若是码头的吞吐量无法满足要求,必定会影响到战争的局势。码头的建造不仅是让大船能够靠岸,更多是码头货站的建设。要知道,既然朝庭准备在徐州建立军工厂,那么各种原料、燃料、人员、日用品都需要经过码头,而且制造出来的军器,也必定要经过码头运送到北方的前线,因此码头建设是所有其它建设的保证。将徐州码头建设为临安实验室码头那样似乎没有必要,但货站与码头铁路还是必要的。前几天王新曾递上了建设方案,徐州码头大约需要三公里的铁路,两台机车,以及二十节车厢,便可满足整个码头的货动需求。制造机车与铁轨,这对于目前的大宋工玫来讲,已不算是问题。

    第三件事,是徐州到楚州的河道改造工程。此处的黄河,河道较宽,水流也不急,但有些河道的水深不够,无法通行大载重量的货船。虽然已有工程船在进行河道改造,但李不伟却知道此事实属不易,因为目前大宋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工程船,只是将几艘平底运输船进行了简单的改造,加装了探测水深的装备,以及简单的蒸汽动力挖掘机械,而挖掘装置甚至没有油压管线,只是简单的曲柄连杆机构。不过李不伟已十分满意了,因为这些机械都是皇家实验室与各家工厂独自设计出来的,他本人没有半点参与,这也说明了大宋的科技能力,已有了独自设计理论与制造工艺标准。

    将这些事理清之后,李不伟提起笔来,沉思良久,又给范东来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大宋目前最需要的是能够在水中作业的工程船,这种工程船不仅可以进行水中的测量与挖掘,而且还可以在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