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章、治荆南(1) (第2/2页)
都有所能力,故而竟要萧雷随同诸葛亮一道,料理荆南民政事务。 掌政? 萧雷惟有一笑而过。 刘备将荆南交给了诸葛亮治理,一开始那诸葛亮自是不以为然,然则后面事情一多,大事小事一起来,竟是也忍不住有些伤神起来。 萧雷自先前随诸葛亮处理事情,当真是尸位素餐,盖因那诸葛亮大才,些许事物,不需与众人商议,便有妥当安排下去。萧雷自是叹服不已。 这日,萧雷亦是无事陪在府衙内学习诸葛亮处理政事。上首诸葛亮自是一道文书一道文书审批不听,那萧雷坐在下首,眼瞅着府里府外肩有公务的小兵在面前来回走动,出门进府者更是络绎不绝,直晃得眼都花了。不料诸葛亮看着一份奏章竟忽然脸色一变,谓下面萧雷沉声道:“萧将军,且看此折?” 眼见诸葛亮色变,萧雷自早是好奇心起,当下便急起身上前接过那文书,看毕,亦是忍不住脸色难看起来。 那诸葛亮见萧雷如此,乃叹息道:“荆南四郡本事偏狭之地,止有百姓五万户,四郡总共合计不足二十余万百姓,今荆北猛地迁来十万百姓,四郡城池,如何能容下如此数量之百姓?” 十万百姓随刘备渡江,如何说来,也不至于是一件坏事吧?萧雷亦是有些无奈。 原来关于百姓计,诸葛亮曾有献策,令那些荆北迁来而身无长物的百姓,官府出钱出农具,租给百姓,尽管开荒,让其农作,来年只需上缴小量的租税便可。此条政令一下,前来荆南四郡各府衙官府画押租借农具的百姓自是无数,那新增田地自然也是与日俱增。
然而问题也来了,便是这份文书中所言:近日两地百姓数次起了冲突! 依诸葛亮这等智人来看,先时如何会想不到尽量避免两地之民起争端?只是不想如今动静竟是有如此之大。 文书中明言,两地百姓起冲突原因无外乎三点,其一乃是被开发之良田,其二乃是荆北百姓之新住处,其三便是荆南严重匮乏之粮食。 关于良田,萧雷与诸葛亮自是心知肚明,乃是荆北之民眼红。普通平民如何有如此大胆?换言之,必是又涉及到荆南当地豪门望族了。而关于新百姓的居所,则仅是因为四郡城小,不能容之。关键则在于那粮食。 粮食者,何物?百姓生存之根本也!未有粮食,此荆南新迁之十万百姓,如何挨过这一年?须知此时正值秋末,面临的,可是长长一个冬季!初时跟随刘备迁移来之百姓,皆是贫苦大众,在荆北尚不能过,是以追随刘备而来,那时岂能带来诸多粮食?未有带,刘备仁义,自不能将治下百姓饿死,自是命官府开仓。然则,荆南本是穷困之地,官仓内,粮食能有几何? 如此,惟有向世家买粮!只是世家不卖,卖则高价!刘备买不起,百姓便无有活计,既是活不了,抢粮之事便自然而然发生! 萧雷眉头紧皱,沉声问诸葛亮道:“如今这荆南粮食情况究竟如何?” 看了萧雷一眼,诸葛亮从案头取出另一份奏章,略微过目,乃道,“一月前,荆南粮价仍是每石二十万钱,如今,竟是高达四十万钱,翻了一番了!此荆南百姓一到此,粮食之消耗与日俱增,荆南库粮不存,世家所持商家,粮价却是趁机涨得如此之快!” 那萧雷对荆南粮食总量亦是早有些耳闻,本以为紧衣缩食,亦能堪堪挨过一冬,这时闻言,沉思一下,便叹道:“那时定下荆南四郡之时,军师便已然知晓今日之必然境地,早有对策。雷亦是见军师早便悄悄将荆北富余之粮暗暗搬至荆南,不想竟还是不足!” 诸葛亮闻言甚是气急道:“亮行事素来谨慎,既是料定,如何能有偏差?只是亮万万不能想到,仅仅才数日,此荆南粮价便涨了一倍!此必是有荆南世家在背后cao纵!确是不敢想象,荆北那些大族敢欺负我等,也就罢了,此区区偏狭之地,那小世家也敢如此!” 萧雷冷冷一笑,道:“还指望从世家手中买粮….世家?哼!” 诸葛亮回复常态,当下却又陷入沉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