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侠传_八、晋见献帝(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八、晋见献帝(下) (第3/5页)

当儿子一般看待,虽然不喜欢他的性吝好色并时时规劝,实际行为中却不免偏于溺爱。

    所以郭、荀二人都不再说什么,但却都很奇怪:“贾诩怎会如此?”以贾诩之智力品行,他不可能不知道曹洪并非帅才,也决不可能只为讨好曹cao曹洪而提此议。

    刘晔道:“曹洪将军诚然甚为合适。不过,我看还应该派一位得力大将协助,以竟全功。”

    曹cao道:“哦,子扬属意于谁?”

    刘晔道:“威西将军李典李曼成,稳健多谋,而且与曹洪将军数次合作,颇有默契,我以为有他二人领军为帅,可保万无一失。”

    曹cao心里明镜似的,郭、荀二人不置可否,刘晔积极荐举副帅,无非都是不放心曹洪的指挥才能,道:“子扬说的是。文和,你还有什么好主意?”

    贾诩微微一笑,道:“主公,子扬所言极是。江东孙策去世未久,孙权遣使者来许都探听虚实,正是他眼下无力北进的表现。曼成将军巡视扬、徐一线,明日也该能回来了。另外,还有个好消息禀报主公,西凉太守马腾已答应钟繇大人,将派其长子都亭侯马超,率精骑两千南下,来助我军抵御袁绍。”

    曹cao大喜:“果有此事?”

    贾诩道:“我也刚刚得到钟大人的快报,预计今日他们已经出发。以我看,不如令其暂归曹洪将军节制,参与进剿刘备的行动。主公以为如何?”

    诸人恍然大悟,贾诩必是已经想到有此一支援军可恃,才会赞同郭嘉这一稍显冒险的计划。而郭、荀二人更忽然醒悟:“除了四大将,主公决不会把虎贲营交给军中的任何将领。还是文和知道主公之心。”

    刘晔又道:“另外,可令阿飞大人为鲁山剿匪大军的监军,以发挥他经验丰富的优势。”

    曹cao点点头,赞同了他的建议,道:“此言甚是,我这就令文若如此办理。”

    揉揉太阳xue,忽问道:“西凉军久与羌、匈等族蛮胡之兵作战,军士勇悍,素有铁骑之名。听说那马超更是武艺过人,不知是否当真?”

    贾诩道:“确实如此。那马超威震羌氐,屡败匈奴,人称‘锦马超’,十分了得。”

    曹cao眉目尽展,道:“好。”传令:“让曹洪、曹真来见我。”

    ……汉末大乱,古阵图全部遗失,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阵法,大都是唐代以后的学者绘制的,而且许多都是无名氏,既不知其学识高低,亦不知其所绘之图有何依据。痛心疾首啊!

    ……汉代全国人口有五千多万,到三国中期已只剩下七百万,战争代价是何等高昂啊!

    ……短暂的和平,接下来就是三百年五胡乱中华。如果你能提前统一国家,开创一带盛世,少了南北朝那几个黑暗世纪,中国又会少死多少人?

    ……本来我想自己干,不过,现在……我想我可以帮助你来做!

    脑子里回响着池早的言语,顺带就闪过他那略显激动的表情。

    那是一种充满真诚正气的表情。

    难道他真是为了这么正义的理由来到三国,想着要拯救乱世,拯救万民,拯救中国的古文化遗产?

    不可能啊!

    就算他这么想,我真的能这么做么?我真不打算回去了吗?那边时空局能这么让我们在这里瞎闹?

    徐庶袖手坐在一旁,看我在室内转来转去,忽道:“飞兄,你知道鲁山的震天熊吗?”

    我一愣,停下脚:“鲁山的震天熊?”

    徐庶道:“黄河上游地区,有一支黄巾军,属于张燕的黑山军一系。为首的大头目,外号称为震天熊。”

    我哦了一声,心想:“徐庶突然提起这个人,必然别有用意。”道:“他怎么样?”

    徐庶道:“这人是鲁山人,名叫上淮子徒,力大无比,擅使一对熊掌黑铁爪,昔日纵横伊川、临汝一带,令官军非常头痛。”

    “……伊川、临汝一带的震天熊?”被池早一番话搅得非常混乱的脑筋忽然清醒过来,想起早朝时荀彧反复提到三次之多的,就是这个家伙。“你是说,牛金、蔡阳他们准备去剿灭的土匪,就是这个震天熊上淮子徒一伙?”

    徐庶道:“正是。”

    我打量他一眼:“莫非你认识他?”

    徐庶笑了:“飞兄一旦用神,心思真是敏捷。不错,我不但认识他,可以说和他还有点不错的交情。”

    我皱起眉:“我恐怕帮不上他的忙。朝议你也参加了,由荀彧军师策划,陛下亲自点将,此次领军的是中兵都尉牛金和外兵都尉蔡阳,他们都只听命于尚书台,不归我司隶府管。”

    徐庶道:“今日朝议,飞兄可注意到什么?”

    我道:“有什么?”

    徐庶道:“有一件很反常的事情,飞兄不觉得奇怪么?”

    他话题这么一转,我顿时糊涂了:“请元直指点。”

    徐庶也不跟我客气:“你不觉得当朝的皇帝陛下其实很可怜吗?”

    我慢慢低下头,掸掸自己的袖子:“元直何所见?”

    徐庶道:“当今天子,我看非常聪明,若有强力辅助,未始不能为一代中兴之主。只不过朝中大臣,多无敬爱效忠之心。杨彪袒护袁绍,张温、陈矫、牛金等为曹cao一党,只看荀彧眼色行事,华歆亲近江东孙氏,诸人皆是明目张胆,自行主张,惟独不把陛下放在心上。”

    我苦笑:“元直,现在的情况是,因为荀彧颇知大体,尊敬陛下,他手底下一干文武方能略加收敛,屈就朝堂,否则,……”

    “否则怎样?”

    我扫了一眼门口的侍卫,道:“必将君非君,臣非臣,朝将不朝,国将必亡。”

    徐庶微然震动道:“如此说来,四百年大汉之脉,竟然系于一人身上,岂非危矣?”

    我摇摇头,心想:“你是想不到曹丕代汉称帝时汉献帝的惨样。”知道他受了几十年的正统教育,完全没有改朝换代的经历,实在不敢往下想而已。所谓只知有汉,无论魏晋。其实以他的智慧学识,哪儿会预料不到后面的情景呢?

    “飞兄,你何不与荀彧联手,共辅陛下,以成不世奇功?”

    我看看他,微笑:“元直,你对荀彧可是大有好感?”

    徐庶并不掩饰,点头承认:“正是。中午与飞兄分手后,荀彧专程赶上我,对我很是嘉勉了一番。我觉得此人既忠且良,才智气度,都是上上之选。”

    我想了想,道:“元直,你要知道,现在许都文武,倾城军民,皆听命于荀彧。而荀彧此人,虽是智慧超群,却也非常固执。他现在还没识透曹cao的不臣野心,以为可以凭借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