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变_第一百七十六章 幸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 幸福 (第5/5页)

称之为“浆洗夫君”。

    鲜卑使臣显然很了解我,没几句就问到了天狼。

    大凡北方外族人都很喜欢谈我的这件兵器,而且都很想要,最起码也要见见。

    我自然回说,没带,不过可以给你们看一个山寨的。

    于是我让人送来了皇上赐的那个,并解释说形貌尺寸大小,都一样,就是重量轻点。并顺便打算卖个人情,为此地寻一个发财之路:此高仿真天狼系上林苑铁匠铺荣誉出品。接受预定,尺寸齐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如果真想订购可以照顾你们鲜卑贵族,买一送一,量大有更大优惠,我可以当场签售。

    当然场面上我没有这么说。

    仲道兄事后点头一本正经说道:“很有大家风范,jianian商风骨。”

    我越来越喜欢我们的博士祭酒了,我总觉得太学的孩子们不致成为书呆子了。

    我承认那几日我有点开心过头,不过场面上还算掌得住自己。

    我有一个鲜卑人兄弟,所以我相当直率地转到了正题:你们的单子我看了,我朝上下一致决定借粮给贵部,东西已经调集在路上了。之所以迟见你们,一是因为接待外宾,要沐浴斋戒;二是我们这里刚也遭了灾,前几日大雪,贵使节等都见了,政令下达迟滞,东西调运也困难。为了永修同好,贵部的困难我们一定帮。

    开埠互市么,皇上允了。这次我们双方冲突本是旧怨累积,既逢天灾,那些我们占的地方将尽数退兵,广设市埠,进行交易,我们会买你们的牛羊马毛皮,你们可以买到盐,布匹,器物。希望我双方不要再出现互相残杀之事,贵使觉得这样可好?

    关于贵单于公主和亲之事,陛下只两位公主,现下两位公主都已出嫁或定亲,我们不想让宫女充数,怠慢于连单于,再等等如何?我汉人女子十五之前需得成婚,重臣之女约十一二便大都订下婚约,她们嫁于于连单于,岂不降了于连单于身份。若是鲜卑各部首领,需得多等几年,让那些小姐长成。而且未免厚薄不均,引起贵部内部矛盾,总得列个首领名录,以便一次补齐数目送去为最好。我们也希望一结秦晋之好。

    全篇唬人的话中就秦晋之好这一句费了我颇长时间来解释。我一直后悔干嘛不学他们多用禽兽的类比,如同什么苍鹰只与猎隼嘶鸣;豺狼只与山豹竞吼。

    我处处替他们考虑,极尽关照厚道本色。加上他们汉话大多不错,基本上还能让他们满意。但终究让他们憋不住的事出来了。

    他们拐弯抹角地问我关于羌人的事情。显然,他们已经听到了风声,我想他们怀疑我们是因为羌人闹事,无力继续对鲜卑攻势,才服软的。他们或许感受的不是我们的“诚意”,虽然其实没啥真的诚意;而是一种怯懦,虽然不是真的怯懦。

    这是故意的,我一直没有提那一战。因为反正终究捂不住,我们早就决定已经早把消息“偷偷”散给他们。我不提就是要表现此事不值一提。

    “那有什么,他们是闹了,但我去了,打赢了,回来了。”我一脸“不明所以”:“又怎么了?有什么可说的?”

    他们问我带了多少人。我说一千,伤亡两百,有点大。

    他们有点觉得我在吹牛,或者我们汉人一起合伙来诳他们。

    于是我无可奈何道:“我们是真心想要永世安宁,若你们连这都信不过。我愿领兵去贵鲜卑王庭与于连单于前证明一番。不过,我们还是先借粮给你们,我大汉不想饿死你们的百姓。但是这几年之内,只要你们有邀约,我一定亲往。”

    我盯着他们,一群我从来没有记得过名字的人,带着笑容。

    他们也盯着我,一个他们只听闻过那些被人传得没人样故事的人。

    事情就这样在一种有些互相质疑甚而怄气的环境中结束了。

    然后我命人加急接来俄何部和烧戈部,然后安排在鲜卑使团不远处住下。

    宋担心道,不怕他们说错话么?

    我说那里都是我大汉人,况且以后还要跟着我过日子,怎会说对鲜卑有利,对我大汉不利,对我不利的话?

    铃儿觉得我越来越狡猾了。

    我点头表示同意。

    三日后,正式缔结和约。鲜卑贵族们与我饮酒无数,都认为我是一个至诚的勇士。

    我喝的还是兑水的,虽然让我喝翻了所有对手,但是却让我频繁去茅房一晚上。我问这是谁的主意。父亲指自己,老师指自己,孟德兄指自己,我立刻没了脾气。

    鲜卑使臣和我们从关中调集的物资一同归去了,我们让他们先派人回去叫人到边界上等着接受,以便如数交割。

    我估计着这一年陈仓醇的出产会有困难。

    鲜卑人一走,第二日,皇上就下旨于并凉之间,自居延泽至朔方设西北长史府,骠骑将军李真领西北长史,假节,开府仪同三司;幽州之北,自白山至玄菟设东北长史府,车骑将军何苗领东北长史,假节,开府仪同三司。

    我那条徙各国鳏寡孤独以入,被稍微做了修改。似乎父亲认为这样做对老人很不适宜。改成了鳏寡孤独尚年少者,加之游荡无业者,国收而资之以赴北;加各国刑罪之人,罪轻于城舂旦的罚徙边陲服役。以崤山为界,西输于西北长史府,东输于东北长史府。

    其实我想了很多,我觉得细节之中还是有些不太好,但是我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希望这能成为一个好主意。未来或许很多人会恨我,但是此刻却只能如此。

    那日太医令官复原职赶来上林苑。我从父亲那里得到消息,便假公济私半路截留了他,请他来帮我夫人看看。

    太医令张大人还先感谢了我父亲。说是父亲先让他住在洛阳附近的亲族那里。只说用不许久,便能复职,还让自己族人提供一切方便,让他可以去研究药物。我不好说皇上坏话,只能说:此番起复,皇上必有补赏,日后应更看重大人。

    不过张大人却为朱大人打报不平,叹说天灾,非人力可测,既时令未现明显错漏,岂可因天灾而咎太史令,唉……不提也罢。

    我赶紧推过这个话题。心道,过不许久,朱大人也该起复了。

    问过几个日常起居,身体状恙的问题,搭脉不过片刻,张大人便抑制不住喜悦,坐起身向我和银铃道贺:“恭喜越侯和夫人,确有喜了。今日晚些时候机便命人送些安胎的药过来。”

    从他与我略不合时宜的谈论政事,以及不加掩饰的笑容中,我觉得这确是个真正的医者,也是一个可交之人。

    “多谢仲景大人!”我差点给他行大礼。因为他确实给我送上了大礼。

    那一刻,我又成了最幸福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