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一章 袁术之死 (第1/2页)
于是他就要派人去找自己最信任的族弟刘偕来。 刘偕早就听到了风声,已经在家给僮仆分发了武器,给马匹喂足了草料,随时准备冲入太守府救刘勋。见黄猗带人撤走,还不等刘勋派人找自己,他便带人跑到了刘勋跟前。 刘偕见到刘勋,得知袁术要调任刘勋去丹阳,立即劝道: “此事断不可行,堂兄,当日我随你拖家带口到这庐江郡上任,仲氏天子可曾拔过一钱一粮?全靠堂兄你苦心经营,如今的庐江才能兵多粮足,大好基业,怎能拱手让人?” 刘勋的想法和刘偕完全一样,他绝不可能放弃这钱粮富足的庐江郡,听袁术的安排当什么丹阳郡守。丹阳是什么地方,穷山恶水、政令不行之地。东有孙策虎视眈眈,西边有刘繇的余部时不时sao扰,内部也有诸多山越部族时常起兵作乱,当地的地主豪强不遵号令,和庐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刘勋阴沉着脸,他可是把庐江郡当作自己的地盘经营的,怎么可能轻易被袁胤摘了桃子? 于是他转头带着刘偕进入府中,不多时,刘偕又走了出来,带着身后十几名门客,翻身上马,直接往庐江城外的军营飞驰而去。 此时陆勉虽然名义上接管了庐江大营,但是军中大多数将尉都是刘勋刘偕的部下,刘偕轻易就带人混进了军营,接着又换上了士兵甲胄。 此时黄猗正欲把兵符印信交给陆勉,刘偕直接带门客斜刺里杀出,就要抢夺兵符印信。陆勉和黄猗面对突然杀向自己的士卒皆是大惊,以为发生了哗变,当即带着亲随夺路而逃。 刘偕的第一目标是夺取兵符印信,以此控制军队。结果虽然兵符没有抢到,但是却赶跑了陆勉和黄猗,各营主官多是刘勋一手提拔,也是纷纷表明了忠心。因此刘勋交代给刘偕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此时刘勋也控制了舒城守军,又开始派兵抓捕袁术曾经任命的官员,此时太守府从事刘晔等人才知道发生了变故。好在在刘勋心里的名单上,曾经带着部众前来投靠的刘晔是自己人。 接着刘勋宣布自己举兵是为了帮助朝廷讨伐伪帝袁术。接着又自封为扬州刺史,任命刘晔为别驾从事。 陆勉和黄猗前脚刚屁滚尿流逃回袁术处,后脚便马上传来了刘勋举旗拨乱反正,率两万兵马前来攻打皖城行宫所在的消息。 袁术闻言又惊又怒,急火攻心之下居然昏厥过去,醒来又剧烈咳嗽,据照看袁术的小黄门所说,袁术咳嗽用过的蜀锦手帕都带有血丝。 袁术的行宫设在皖城以北的龙逢城,这里原本是旧皖城的旧址,袁术因其名称便将行宫所在定在这里。但是龙逢城城垣残破,于是杨弘袁耀便急忙护送着袁术,登上小船,要沿着皖水退到皖城据守。 袁术被扶上小船,这次他倒没忘了带走冯方女。却不料天气说变就变,顷刻间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小船剧烈摇晃,袁术一个不慎竟然栽入水中,虽然很快被亲随救起,但还是被呛进去好几口水。 杨弘以为此兆大不吉利,于是又令人弃舟登岸,走陆路往皖城撤去。 这场大雨也帮了袁术的忙。原本轻兵急进的刘勋所部骑兵受困于道路泥泞,没能按原定时间袭击龙逢行宫。而当袁术车驾连拉带拖终于到了皖城,刚好得知因为河水暴涨,年久失修的皖城码头被冲垮,舟船难以靠岸的消息,一时众人不免庆幸。 但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暴雨骤晴,刘勋便已是率两万大军到了皖城城下。一向不在人前露脸的袁术嫡子袁耀,这次却是站在城头与刘勋对骂。 袁耀直骂刘勋乱臣贼子,忘恩负义,是人皆唾弃。刘勋则直言自己乃是被逼反,袁术才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汉家贼臣。 两人对骂并不耽误双方打仗,刘勋担心留守舒城的刘偕不能抵挡张绣,一天之内便命令部下三次攻城。然而刘勋虽然兵力上有着绝对优势,但是他这两万人马的战斗力实在不能恭维,面对陆勉指挥的五千仲家羽林军丝毫讨不到便宜。 眼见短时间肯定啃不下皖城,刘勋心中不免有一丝后悔。难道自己这次又被刘晔说中了,不应该在张绣还在紧盯着舒城的时候攻击袁术,最后进不能克,退又无归路? 最终,刘勋心里的贪欲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眺望眼前小小皖城,里面不仅有自己垂涎欲滴的绝色美人冯方女,最重要的当然还是那方足以令所有英雄豪杰愿折身的传国玉玺! 富贵险中求!只要自己兵贵神速,在张绣反应过来前攻下皖城,拿到传国玉玺,那便有的是资本和张绣耗!他张绣一个外来的丧家之犬,奈何得了我在庐江多年经营的基业?再不济,也可以学孙策,以传国玉玺为质,求得刘表、孙策甚至曹cao的援兵! 但是张绣又怎么能让刘勋如愿呢?这一切本就是张绣的设计,在刘勋率主力到达皖城的同时,张绣也是率军开拔,到了舒城城下。 这个时间点张绣卡的恰到好处。着急或迟缓哪怕半天时间,刘勋都有时间撤回舒城坚守。而张绣进攻舒城的紧急军报传到刘勋这里的时候,刘勋正好在皖城城下陷入了苦战,没法第一时间作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