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袁术之死 (第2/2页)
反应。 这小半个月在庐江北界驻扎的张绣可没有闲着,而是命人大肆砍伐树木建造攻城器械。因此抵达舒城城下张绣要比刘勋准备的充分的多,两方兵将的战斗力更不能相提并论。 刘偕只是抵挡了一天不到。眼见跳上城头的西凉兵个个悍勇无比,而自己的部下人数虽然不少,但稍微能打的都被刘勋带走攻打袁术去了,自己这不到一万大多是老弱,在久经战事的西凉兵面前连乌合之众都不能算,直接被砍瓜切菜一般屠杀。 刘偕眼见城池随时可能失守,立马带人保护着刘氏族人,弃城而逃。 刘勋本指望刘偕好歹能抵挡上几天,但短短一天时间刘偕就带来了舒城失守的消息。 刘勋与刘偕商议一番,第二天两人便是打算带着军队,先撤往西边的寻阳,那里靠近荆州江夏郡,可以寻求刘表的援救。 但是此时一直难以攻下的皖城居然发生了变故,一夜间皖城城墙上士卒人皆缟素,刘勋狐疑之间,从一名刚从城中跑出的逃兵口中得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袁术死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众叛亲离所气结成病,还是因为前几日不慎落水心肺受损,袁术昨夜于床上突然惊坐大叫:“我堂堂袁术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紧接着便呕血斗余而死。 刘勋大喜,便是与刘偕商议一番,决定鼓舞士卒再攻一日。只要拿下皖城,也能抵挡张绣。 这一战刘勋军因袁术暴毙,士气大涨。但事与愿违,本以为城内守军士气低落可一鼓作气一举拿下皖城的刘勋,怎么也没想到守军此时居然团结一心,硬是给他上演了一出哀兵必胜的戏码。
张绣原本想坐山观虎斗,但得知细作来报袁术已死,便立即决定率部向皖城急行军。 胡车儿、张先和雷叙所部只携带三日口粮,轻装疾行。西凉兵本就擅长远距离奔袭作战,因此当张绣率军出现在刘勋军背后的时候,结局已经注定。 连续数日强行攻城而疲敝不堪的刘勋军见到张绣军那一刻已是不战自乱,待张绣军列好阵形发起冲锋,刘勋军中已经有部属开始往后奔逃了。 一场大战下来,刘勋大败,往西撤往寻阳。张绣留下张先所部五千人马原地扎营监视皖城,自己带胡车儿继续追击刘勋。 面对张绣的穷追猛打,刘勋连战连败,还没到寻阳就只剩下三四千人,一直随军的刘晔也是不知所踪,还带走了一些部众。 刘勋和刘偕已无战心。便又是秘密商议一番,接着便偷偷携带着家眷,离开大部队,走小路往北而去,要举族去投奔昔日颇有交情的曹cao。 先锋雷叙在寻阳很快就彻底击溃了刘勋残部,张绣主力便掉头围住了皖城,一边招纳降兵散勇,一边切断了皖城往丹阳的联系。 前几天张绣攻打舒城,使用的是围三阙一的战术,故意给刘偕跑路的机会从而以最快速度拿下舒城。现在攻打皖城已经不用着急了,便是四面派兵团团围住,不给陆勉袁耀等人逃跑的机会。 但张绣并没有攻城,反而休整起来,又派蒋干为使者,入城劝降。 此时城内已经没有了主心骨,用刘晔的话说,守军也只是强弩之末。最后能抵挡住刘勋攻城,也是因袁术陡然离世,其亲近故旧嫡系兵马难免有悲痛之情,于是士气最后回光返照了一波。 毕竟人死了,悲痛只是暂时的,这股情感劲儿过去后众人就不得不考虑以后的事情了。 于是眼见突围无望,蒋干提出的条件又并非不能接受。于是城内众人一商量,便是先由袁耀宣布去除袁术帝号,又向朝廷上表一封罪己书,由张绣上表作保,使叛逆一事不会牵连到袁术妻儿身上。 杨弘作为文官之首,奉传国玉玺及所有符节印信,包括袁术当年从太傅马日磾手上抢夺的众多符节,献给张绣。 陆勉则率城内守军,开城弃械而降。张绣为安抚这些袁术旧部,仍旧命陆勉统领袁术余部兵马。 庐江之战由此告终,但胜利的果实远不止这些。 得知袁术是被刘勋直接逼死,而张绣又击破了意图谋篡上位的刘勋。于是在蕲阳、汝阴割地自守的桥蕤、李丰等人对张绣的敌意也是大大减少。紧接着张绣又派杨弘以袁耀的名义,劝降桥蕤和李丰,以及一江之隔的丹阳袁胤。 桥蕤、李丰此时已没有了继续和张绣对抗的理由,短期内虽然还有存粮可以支撑,长期坐守孤城且夹在曹cao与张绣两方势力中间早晚会被吞灭。袁术族弟袁胤名义上是丹阳郡最高长官,但所控制的地盘实际不到丹阳郡的一半,虽然他和袁绍袁术同辈,但资质平庸名声不显也没有野心,在接到袁耀书信后第一个上表称罪请降。 而刚刚投降张绣的杨弘此时表现尤为积极,对劝降一事可谓是不遗余力。不仅成功使得桥蕤、李丰献城投降,还力劝早先被俘的纪灵、张勋加入了张绣集团。 由此,张绣几乎全盘吞并了袁术的势力,势力辖控淮河南北,也正式作为一方诸侯,登上了汉末这乱世舞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