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三份奏折 (第1/3页)
第四十七章三份奏折 古怀真这边是三百人押了五十多辆骡车,对面的官军,看阵势也能有个近千人 他率领三百人去攻击官军一千人,表面看来,和找死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古怀真也有自己的算盘 斩龙帮一共四个堂主,各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好比白虎堂堂主刑鸣安 ,算得上是老jianian巨猾青龙堂是四堂之手,堂主古怀真自不会是泛泛之辈,当年斩龙帮在陕西起事,他就参与过即便最后无功而散,却也保存了一定的实力 古怀真懂得一些兵法,他知道,现在是冲锋的最好时候,趁着官兵开道的部队向后蜂拥逃窜,他率队猛追上去,定能冲散官兵的阵脚,福建的官兵都是兵油子,怕死的很,万不会为区区几个军饷而拼命,届时肯定跟着向后败逃 事实和古怀真料想的完全一样,他率领叛匪杀到近前,对面的官兵见自家弟兄屁滚尿流的败退回来,哪有战心,是掉头就跑那位难伺候的巡抚大人吴十八刚刚得到禀报,说前面的人藏有大量的火枪,还没等下令出击了,叛匪就杀了过来,自己的手下,更是不堪,抛下他来,抱头鼠窜 吴思南见此情形,自然不会大声喊喝,阻拦官兵,因为他明白,自己哪怕是喊破喉咙,这帮兵大爷也不会回来和对方拼死一战,吴大人更是不会去做,自己的家里还有几个红颜知己,哪能就这么死掉所以,他想都没想,是跑去轿子,在亲信护卫的保护下,是向后逃窜 如此一看,吴大人似乎是一位没什么本事的官员,所谓的怪脾气,也就是能欺负欺负下属但是,在逃跑的时候,吴大人的怪脾气似乎又犯了,他冷不防地抽出亲信护卫的刀来,朝自己身上来了一下当然,吴大人是不会往要害地方扎的,也不会太下死手,插的很深 他的举动,让手下的护卫吓了一跳,连忙寻问可吴大人只说了一句话,不必大惊小怪,快跑就是,如有人问,就说是和叛匪浴血苦战,被刺伤的护卫见大人这么做,只好答应大家伙一口气逃进南平县城,这才安下心来,吁了口气毕竟叛匪也不会有胆子攻打县城吧 这种蠢事,古怀真是肯定不会做的,可以说,再没追出一半路时,他就率部回撤,赶着骡车,向别处逃去 如按正常情况来看,叛匪也就三百来人,打前哨的官兵是看到的,汇报给吴大人之后,吴大人整点兵马之后,再去追赶,绝对能追上再怎么说,带着五十多辆骡车,就这么一会功夫,又能逃到哪去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吴大人又做出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他非但没有去追,还让官兵严守城池,摆出一副,担心叛匪攻城的架势这一拖延,叛匪必然抓紧时间逃窜不过,你今天不追,明天集结部队,多派手下人出去找,八成也能找到,五十多辆大车,三百多人,不管走到哪里,也是扎眼呀可是,吴大人又没这样做,只派了十几个人出外打探,然后就窝在县城里,让自己的幕僚代为写奏折 他拟的这份奏折,简直让跌眼界,全文大概是这样的:臣,福建巡抚吴思南叩请吾皇圣安现澎湖之地,被荷兰蛮夷所占,臣有意集结水师,收复失地,然水师装备陈旧,多有战船无法,实在令臣心有余而力不足犯我国土,虽远必诛,一向是我大明宗旨,臣丢失国土,且无力夺回,实在惭愧,有负圣上隆恩不日前,臣巡视延平府,昨日回程途中,于南平县官道之上,偶遇叛匪携大量火器,伏击微臣,臣拼死力战,身负重伤,方侥幸突围叛匪能有如此数量的火器,显然是从台氵弯洋夷手中购买,欲图谋不轨此时陕西流寇作乱,此股叛匪如借此时机兴风作浪,必然动摇国本臣有心集结兵力剿灭这股叛匪,无奈重伤在身,难以主持大举,还请陛下,果敢忠勇之臣,顶替微臣,来此统筹全局,率师剿匪这份奏折和昨天发生的事,那是半点不符,夸张成份自不用说,最为令人不解的是,巡抚大人的伤也不重,怎么还自请退位让贤啊 手下的幕僚是谁也不明白,可大人让写,就只能这么写了,写完之后,快马送往北京 从福建到北京,要是用六百里加急,有半个来月,基本就能抵达然而,现在驿站大部分都撤了,没有几个换马的地方,这走起来,时间可长了,用了一个多月,方送进京城 吴思南在奏折之中提到澎湖被占,却没有说台氵弯被占,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那个时候的大明朝,尚不承认台氵弯是中华的国土,只是将澎湖列岛划在版图之内所以,吴大人才会这么说荷兰人早在万历末年,与葡萄牙人争夺澳门的所有权,结果战败,无奈逃到澎湖列岛,驻扎下来 当时明朝已经将澎湖列岛上的驻军撤回,于是荷兰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澎湖到了天启二年,不知斤两的荷兰人竟然带了一两千军队去sao扰泉州漳州一带,还恬不知耻地要求开辟租借 当时的福建巡抚也不是好惹的,立刻出兵狠狠地教训了荷兰人一顿,不仅把进犯泉州漳州的荷兰兵打跑,还一举打到澎湖,将荷兰人撵走兵败的荷兰人只好逃到台氵弯南部,因为大明朝对台氵弯的不重视,福建巡抚也没有继续追赶,就令荷兰人扎下根来不过荷兰人当时只是占据了台氵弯南部,在台氵弯北部,他还有一个好邻居,这个邻居叫作西班牙 在荷兰人占据了南湾南部之后,西班牙的海上航行和贸易受到威胁天启四年五月,西班牙驻马尼拉总部派遣提督安敦尼率板船十二艘士兵三百人人,由吕宋出发,越过巴上海峡,沿台氵弯东海岸北上,五月十一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