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大清洗(中) (第1/2页)
【P.S.】小弟知道这本书写得不好,情节安排上也很有问题,不过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如果您有什么好建议的话,敬请在书评区留下意见,或者加入群128605678,感谢“书恩”的宝贵建议,感谢“龙琨”的一贯支持,感谢每一位愿意看这本书的读者。 另外,一直忘了感谢“白云过隙01”、“【恋战】闪电”还有“笨笨510”,多谢你们的打赏,小弟很汗颜,很感动…… 祝大家圣诞快乐! 刘辨整了整衣冠,起身朗声道:“秦易周制,遂能一统六国;武帝维新,方能北逐匈奴。可见,变法可富国!变法可强兵!世间万物皆随时而异,倘若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与刻舟求剑何异?昔日我朝国库殷饶,仓禀充实,人民安居,海内清平,遂能国泰民安,而今呢?国库亏空,人民流离,社稷板荡,贼寇四起,此乃亡国之象也!” 从天子口中说出“亡国”二字,效果何止是震撼! 毕竟此时人心思汉,在座诸大臣之中,多数人还是真心拥护汉室的,只是很多人目光短浅,只顾家族。 众臣只是默默地听,不敢打扰刘辨。 杨彪见刘辨果然如自己所料,必会有更大的动作。此时正是表明立场的时候,杨彪觉得自己该表一下态了,遂起身言道:“昔日韩国处列强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者,何也?变法之功也,申不害相韩十五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遂能‘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遂能南平诸蛮;北并陈、蔡;西伐强秦;东吞吴越。陛下昔日曾数举我大汉五毒,字字珠玑,今既知病因,仍不对症下药,与待死何异?” 袁隗见杨彪突然表态,大吃一惊,脸上虽然还是保持平静,心内却早已涌起惊涛骇浪。众大臣见听了杨彪的发言,也是惊魂不定。 而忠实的帝党如孔融、张邈、郑泰、司马防、蔡邕、王允等人纷纷附议。至于郭嘉、曹cao、荀彧、荀攸、贾诩等人则不必说,完全与刘辨一条心。 张丑仍不服气,道:“我朝所以天灾人祸不断,乃是中涓、逆臣误国所致,绝非祖制不当,请陛下明鉴!” 董重、周毖等也出列反对变法。 也有聪明人知道掉转枪头,旁敲侧击。周奂出列道:“陛下,且不论是否需要对朝制进行改良,但戏志才、郭奉孝、张翼德等人有何德何能,身居朝廷要职?” 周奂说完,泣血叩首不止,其余一党的大臣也纷纷效仿。 磕吧,磕吧,把头磕破了朕也不会心疼。刘辨不屑地看着那帮大臣,也不教他们起身,朗声念道:“朕的北邙大军尔等可是见识过了,其战力如何?而北邙军乃何人之功?正是戏志才、郭奉孝、糜子仲、马德衡、赵子龙、张文远、高伯平、甘兴霸、太史子义等人之功也! 前者何进、阉党谋逆,朕与众卿几死于乱军之手,救朕者何人?北邙诸位将军也! 董贼盘踞洛阳,倒行逆施,又屯兵虎牢,抗拒王师,何人击破洛阳,救尔等于逆贼之手?北邙诸位将军也! 张儁乂、于文则、乐文谦舍生忘死,保卫王府,又捐躯洒血,护卫宫门。前者讨董之战时,三人也屡立奇功,董卓败退时,三人又随黄汉升取下函谷,又协助徐公明稳住新丰,今洛阳所以安如磐石,皆赖这些人之功也! 曹孟德举孝廉,弱冠任洛阳北部尉,置五色棒于府衙,洛阳气象为之一新;后为济南相,大力整饬,十县县令一次‘奏免其八’,于是‘jianian宄逃窜,邵界肃然’;黄巾之时,孟德又拜骑都尉,与皇甫义真、朱公伟一把大火,烧掉波才十万大军;后又拜典军校尉,早晚在朕身边,屡献奇策,方能驱逐董贼,孟德居功甚伟。 刘玄德、关云长、张翼德三人于黄巾之乱时,先于幽州破程远志、邓茂,又协助朱公伟大破张宝、高升,其功不可谓不大也;后张举张纯反,三人又协助刘虞破此二贼;前者董贼猖獗,诸侯束手,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又有三人大败吕奉先,如此英雄朕岂可不用?且玄德乃太傅门生,又是汉室宗亲,朕用之何妨?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在朕身边,捐赴国难,朕方能驱走董贼,光复洛阳,何谓无德无能?而值此四海板荡之际,尔等又有何作为?” 说到最后,刘辨已然是声色俱厉,咬牙切齿。 郭嘉、戏忠、曹cao等人闻听刘辨历数功劳,眼中已然湿润,刘备早已垂泪不止,张飞、关羽也是松了一口气。 与之相反,周奂、周毖、张丑等人则已经是噤若寒蝉。 刘辨继续喝道:“何进指鹿为马之时,董卓拥立伪君之际,尔等可有作为?” 众皆诺诺不敢答。 刘辨又话锋一转,说道:“今日洛阳局势不稳,治安混乱,绝非卫尉、执金吾等人不用命,而是有些人,欲故意搅乱视听,以为朕当真不知耶?” 众人更惧,胆小者已颤抖不已。 周奂已知今日讨不到好,率先交出印绶,上前拜倒:“陛下,臣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