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节 回头浪子周福海 (第2/3页)
汪守节听说张元空有意往清溪洞一行,当即表态说自己近期也正要过去一趟,大家顺路就好。 “大真人真是宅心仁厚……其实,那地方之所以会被太平道蛊……唔,劝诱,您到那儿,一看便知。” 坐在马车中,笑容满面的周福海一边为张元空倒茶,一边这样说着。 “唔?你对那儿很熟悉吗?” “恐怕很少有人比我更熟悉。” 快速前进的马车晃动相当厉害,但周福海的手稳稳的,一滴水也没有倒到杯子外面,为张元空和张元津都倒上茶水之后,他才放下壶,袖着手,微微的弯着身。 “大真人、三真人,武荣地区第一个太平道的香堂,正是我建立起来的啊。” ~~~~~~~~~~~~~~~~~~~~~~~~~~ 今天的周福海,是汪家最信任的大管家,没有之一。持重、老成、稳健,被公认为是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榜样,那怕是汪守节,也经常被父亲耳提面命:“你能够有老周那怕一成的稳健,我也敢把这个家交给你当了。” 但年轻时的周福海,却被长辈们公认为是个“不安分”的人。 “……甘为中流拦巨浪、耻居穷壑伴群峰。” 带着自嘲的笑,周福海表示说,自己年轻时,就是这么狂妄、不安。 “那时候啊,我作了很多荒唐事呢。” 一个人离开家,跑到江湖上闯荡,甚至还加入了太平道,聪明勇进的周福海,很快就成为太平道的重要人物,并被派回袁州开展传道工作。 “那时候啊……真是给朝廷添了很多麻烦呢。” 但有一天,周福海“幡然醒悟”,于是从太平道中离开,回归到原本的生活中来。过人的能力、周到的安排,以及地方上很多世家的暧昧态度,保证了他的平安退出,再之后,他被汪家招揽,逐渐成为汪家最信用的大管家,今年已经快六十的他,有时也会回顾自己的年轻时代。 “荒唐啊,就象一场热闹的恶梦一样。” 微笑着,摇着头,周福海这样说道。 关于清溪洞地区,周福海的看法是,那里发生民变,是必然的,即使不被太平道蛊惑,也一定会有别的什么宗门来到这里,因为,那里的人,实在是……太过野蛮,和愚蠢。 “……那里虽是夏民,却已几同四夷,完全没有受过教化。” 起初在武荣地方上组织传道,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没能发展出非常忠诚的道众。后来,按照上面的要求,周福海和同道们走到深山中,去对那些世世代代在山间耕种捕猎的山民传道。 “麻木不仁,完全的麻木。” 按照周福海的描述,那里大概是袁州最野蛮最落后的区域了,很多地方甚至还有刀耕火种的遗痕,圣人教化之类的东西,对他们毫无影响。无论和他们如何沟通,对方都只是用一种或者漠然或者躲躲闪闪的眼神看过来,与其说他们象人,不如说更象是一群行尸走rou。 “为了活而活着……每天都是机械重复,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激动,那怕连算计,也只有最卑微最低下的小小算计。” 很快,周福海就厌倦了这种似乎永无止境的单方面交流:无论他问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对方总是低低的“哦”着,没有任何其它有意义的回答。如果自己施舍些什么,他们会很快的取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仍然是低低的“哦”着,没有任何其它有意义的回答。 这样的日子重复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周福海看到一个村民在村边的溪水里,把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溺死,这件事就象一个导火索,终于使他爆发了。 “直到现在,他们仍然在杀婴啊……生下来的小孩,立刻就用水淹死。这样的行为,简直是禽兽一样。最可恶者,这虽然只是一些穷人在作,但在其它地方,却传说成为整个袁州的风俗,他们败坏的,根本就是本地所有人的名声。” “杀婴?” “是啊。生下来,然后就淹死,淹死的时候,连滴眼泪都不掉,就好象天经地义一样。你训斥他,他连你为什么要训斥都不明白,就那样站在那里,呆呆的看着你,活象一根木头。” 回忆当初,周福海说,自己之所以决心离开太平道,正是因为这起杀婴事件,当时,自己怒斥“不知人伦,几同禽兽”,并且甚至殴打了那个其实连禽兽都不如的父亲时,却被其它同道批评说,这不是传道时该有的态度。 “从那天起,我就突然醒过来了。” 就是为了这样一群野蛮、无知,不识字更不懂道理的山民,自己就要把自己的青春时光消耗,当一个被官府通缉的反贼? ……那一天,周福海突然觉得,自己真是无比的可笑。 “周伯他,始终是善人呢。” 笑着补充,汪守节介绍说,那怕是现在,周福海也经常会施粥舍药,又或者是出面募资来修路铺桥,在四里八乡当中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虽然有过出身太平道的污点,却能够被当地的官府无视。 “也不是什么善人,只是能做,就想做一点。” 叹着气,周福海说,人最重要是要读书,要知耻,要受教化,而且,看着那些接受施舍的人的感谢,他也会感到温暖。 “象清溪洞那里的人啊……只是群氓罢了。不懂道理,也不想听你的道理。” “……总之,就是小人。” 斟酌了一会,周福海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 “小人不知古今,小人喻之以利,小人畏威而不伏德。” 所以,宣抚警示什么的,周福海觉得没有用,这些连书都没读过,连对大成至圣先师都没有敬畏之心的粗鲁山民们,根本就听不懂道理。他们的“造反”,根本就是一种群氓的癫狂,只要朝廷能够保证有快速的反应,及时将之镇压,也就够了。 “这些人不读书,不修身,只知道拼命的生、生、生,过得几年十几年,就要造反,朝廷镇压下去,杀上一批,便能太平几年。” 好象预言一样,周福海慢慢的道:“从上次到现在,已经,又太平不少年了呢。” 这样漠然的说着,似乎有什么寒冷的东西从周福海身上冒了出来,张元津恨恨的骂了一句,道:“太平妖道,蛊惑无知百姓赴死,当真该杀!”张元空没有骂出声,但也感到颇不舒服,轻轻晃了晃头,似乎是想把这种感觉甩开。 ……窗外,是连绵不尽的毛竹林,不住的向后倒退着,马车在这山路中奔驰,已经有整整两个时辰了。 ~~~~~~~~~~~~~~~~~~~~~~ 当太阳开始向西边滑落的时候,张元空一行终于赶到了他们的目的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