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符天下_第九十四章 800万 一家人不说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800万 一家人不说两 (第1/2页)

    汝窑从创烧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位居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首。由于其工艺精湛、技术超群,造型多样,富于装饰,不仅为当时民间喜好,北宋晚期更是受到皇室的赏识与宠爱。并于宋哲宗元佑至宋徽宗崇宁五年的二十年间,把它垄断为官窑,专为宫庭烧制。

    由于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时间很短,要求甚高,产量有限,存世更少。到南宋时就成为“近尤难得”的稀世珍宝,近千年来为藏家所青睐和推崇。著名绘画大师李苦禅先生曾经挥笔写道:“天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当今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十家,而这几家博物馆的馆藏汝窑传世物总计亦不足三十件。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零二年时,散失于民间的一件直径为8厘米的北宋汝窑瓷盘在美国纽约拍卖时,成交价为四百万美元。而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中,一件宋汝窑三牺尊以三千万港元易主,这还是十多年前的价格。到了今日,一件汝窑珍品的价值已经是无法估量的了。

    近代的藏家们更是千方百计地寻觅,将收藏一件汝窑瓷器视为终生追求与自豪。所以,只要郭靖这件汝窑瓷能修复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即使是修复过的,那其价格,也将是瓷片的千百倍了。

    “靖哥哥,捡到什么宝贝了?看你脸上都笑开了花。”

    郭靖正准备去找周佩佩的时候,佩佩不知道从哪里钻了出来,手上似乎还拿着件什么东西。

    “佩佩,今儿这市场没白来,给你看看。”

    郭靖自个儿兴奋了半天,正找不到人倾吐呢,一把拉住佩佩,打开自己的手包,把那些瓷片展露了出来。

    看着郭靖把瓷片直接扔到手包中,周佩佩有些哭笑不得,什么叫业余啊?指的就是郭靖这号人。要是不值钱的东西,放在手包中那纯粹是占地方;要是值钱的好东西,一定会造成二次损坏的。

    不过在手包中看到东西之后,周佩佩的注意力已经全部放在了这些瓷片上。一块块瓷片散发着淡淡的天青色,上面有如蛛丝般的细纹,更显其胎质的细腻柔润。

    “天啊,是汝窑瓷,而且还是北宋时期的汝窑官瓷,这上面的题款是后来写上去的,不是烧铸之前写好的。靖哥哥,你是在哪淘到的?”

    “嘿嘿嘿,就在前面不远的一个地摊上,十块钱一个。”

    “靖哥哥,这些碎瓷片是一套吗?没关系,没关系,即使少了一两片,有缺口也不怕,这物价,千金不换啊!”看了许久之后,周佩佩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

    “我大致的拼凑了一下,应该是一套吧。反正回去试一下就知道了,修复好了可就是无价之宝啊。”

    “佩佩,你这买的是个玉璧呀。多少钱买的?”郭靖看周佩佩手里拿着的物件,随口问道。

    “不贵,一千块钱,这东西主要是我自己看了喜欢。”

    “在古玩里面,除了年代久远的古玉之外,玉石这玩意儿,一般没有什么真假之说的,只有品质好坏之分。你买的这个,是个玉璧,在古代最早是用作祭器和礼器的。常出现在重要的国家祭祀大典中,像是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星、祭河等。

    后来一些有身份的人,也把玉璧用来相互馈赠,随之很多人就把这东西当做佩系的把玩物品,也作为不同身份的标志,以璧为佩饰主要自战国至汉代盛。

    这玉璧常常也用作辟邪和防止尸体腐烂,为古代帝王大臣们的随葬品,现在已经发掘出来的汉代大墓中,都有众多的玉璧出土。一般是放在死者胸部和背部,有的放在棺椁之间,甚至还嵌在棺的表面作装饰用。”

    郭靖在手上来回把玩搓弄着这个玉璧,仔细打量,这东西还不错,居然是个两色泌的古玉。当然,古玉泌色作假的很多,而郭靖对于玉器上手的并不是很多,不动用神识的话,他还真无法分辨这究竟是不是一块古玉。

    古代以玉作瑞信之物,用于朝聘。一共分为六种,也被后世称之为“六瑞”古书上曾记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主,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就是用玉器的不同形态,以示爵位等级之别。

    周佩佩买的这应该是一块蒲璧,不是很大,直径差不多只有六七厘米左右,中间穿有一小指粗细的孔。在玉璧表面刻有香蒲状花纹,这种香蒲象征着草木繁茂,欣欣向荣的寓意。这块玉璧原本是个青玉雕琢而成的,只是现在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