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800万 一家人不说两 (第2/2页)
面有了三种颜色。除了保留了一点青玉本色之外,周围玉质泛黄,还有一块地方呈现出了精褐色。 根据这玉璧上的泌色,郭靖判断出,如果这两种颜色不是后来染上去的话,这块玉璧应其是有些年头的古玉,而且是从墓里出土的。 “年代我断不准,不过应该是汉玉。而且是两色泌的。不错,佩佩,应该能够卖个十万左右。”郭靖已经用神识看过这玉璧了,里面的确有宝气的存在,颜色是黄色,不过数量并不是很多,郭靖猜想可能是这玉璧材质不是很好,又少人把玩的原因吧。 佩佩闻言之后那是喜笑颜开,她现在也感觉到从这地摊检漏的快感了。 “几乎出土玉都是必带泌色的,而泌色对于玉器那也是相当重要的,它是考究玉器年代和同期玉文化、工艺美术、雕刻艺术、丧葬文化的重要依据。 在土里,特别是在墓葬里面。玉器接触的环境很复杂,泥土的多样或随葬的物品的丰富给玉器挂上不同的沁色。” 从墓葬中盗取出来的古玩,大多都是珍品。众位可想而知,那些个皇帝大臣们活着的时候地位尊贵,都想着死后在阴间还能继续享受荣华者生前身后的尊荣。 为了那些墓葬里丰厚的随葬品,盗墓这个行业从古至今就没断绝过。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无数盗墓贼铤而走险,发掘古墓。至今在河南陕西等地,还存在着一些盗墓世家,这都是有明文记载的。 在河南陕西等地的农村,往往都流传着这么一句口号:掘坟盗墓。发家致富,可见这些墓葬对于人们的吸引力有多大了。
近代众所周知的盗墓案,就要数原本是土匪出身,后来混到革命队伍里的窃国大盗孙殿英了。孙殿英驻兵河北的时候,将整个清东陵给挖了,把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给清洗一空。这还不算,临走还把棺材捣碎,毁尸弃骨,收敛了穷奢极欲的清代最高统治者的随葬宝器。 可怜乾隆皇帝活着的时候自称“十全老人”,死后就因为这些身外之物,落得个尸骨不全的下场。慈禧更凄惨,整个人被扒光了弃尸在地上。 不过孙殿英这事情做的不是很隐秘,不久之后就被满清遗老们知道了。当时以溥仪为首的所有满清皇室联名,将孙殿英盗掘其祖宗陵墓的罪行告到了******那里,为了平息这些人的怨气,******声明要严查此案。 孙殿英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之后,为了自保,他将盗墓所得中最为昂贵、价值连城的九龙宝剑送给了******。同时把慈禧墓中盗得的硕大无朋的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宋子文也得到了慈禧墓里的金玉西瓜,另外像是孔祥熙、何应钦、阎锡山等政府要员,都收到许多名贵古玩、字画等宝贝,这惊天大案也就不了了之。 你说这些帝王将相死都死了,还非要把这些宝贝留到地下去。虽然有很多珍品古玩是因为墓葬保存下来的,但是像那些字画类的古董,几乎就都腐烂在这些帝王将相的墓葬之中了。 回到别墅之后,郭靖二人先去洗了个澡。把那十多片碎瓷拿到洗手间里,用牙刷仔细的将瓷片上的污泥清洗干净。有道是老货不怕新净,新货不怕脏做旧。这件汝窑瓷的釉色很均匀,等郭靖清洗干净之后,每一个瓷片上,都散发出一股天青色的淡淡幽光。 郭靖把这些瓷片放到了雪白的餐桌上,开始拼凑起来。这十六个碎瓷,刚好就是一件汝窑笔洗 笔洗是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其中汝窑出品的笔洗就叫汝窑洗,但流传至今的不多。根据一些统计,现今世界各地,完好的汝窑洗,不超过五十件。只要修复好这件汝窑洗,那绝对能卖出一个高价来。 按耐不住心中的欣喜,郭靖立时取出一张金刚符,灵气一激,化为一道黄光把这件汝窑洗包裹住。 待得黄光散去,一件如同被蛛网般的开片包裹的笔洗呈现在二人的面前,发出天青色的迷人光芒。 “靖哥哥,这件笔洗的品相如此完整,以我对市场的了解,应该能够卖到800万左右。今天你的这个漏捡的可是太大了。” “呵呵呵,一般一般了。” “咯咯咯,靖哥哥,你真是臭美透顶了。往后我一定要捡到一个更大的漏,让你也羡慕死。” “哈哈哈,我才不用羡慕呢,你捡漏和我捡漏有区别吗?” “呵呵,也是,捡的再多也是收藏在我们家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