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三十一章 漕帮靠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漕帮靠山 (第1/2页)

    进了西湖,永历等人也无心欣赏西湖的美景,赵廷臣肯定会派出大队清军前来追赶,甚至还会有船队,于是两只船在向西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赶紧在一处预先设计好的地方上岸,此处有陈近南的人,还有永历等人的坐骑。

    在没上岸之前,陈近南向永历提出了一个请求,就是把他手下的短铳送给他两把,并问短铳的威力如此巨大,是在哪里购买的?陈近南可不相信远在甸北的李定国能有军工做出这么好的短铳,肯定是花钱向西洋人买的。

    人家毕竟也算是帮了自己,永历怎么能让陈近南失望,于是很大方地又添了一把,一共将三把短铳送给了陈近南,回答说这是从西洋人手里买的。

    但是永历不知道,后来就是因为这三把短铳,使得陈近南最终还是怀疑了他的身份,为此两人下次见面的时候,差点闹翻。因为在陈近南回台湾觐见延平王的时候,拿出这三把短铳,问来台湾经商的西班牙人军火商,这些短铳是不是欧罗巴的产物,可不可以仿造。被西班牙人告知,这种经过改良后的短铳,绝不是欧洲任何国家的产品,便是制成枪管的钢材就不是欧洲国家能够冶炼出来的。于是陈近南开始怀疑永历的身份绝对不会是李定国的参军那么简单。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永历与陈近南在岸上分别后,陈近南往东;永历一伙往西,沿着通往江西的大路疾驰而去。

    骑在马上的永历,一面挥动着马鞭,一面回头看与方美玉同骑一匹马的张煌言,心里激动万分,“皇天不负有心人”,张煌言“一代良将”,终于被朕救出来了,等回到井冈山,朕就把南海大澳岛上的大明海军交给他,让他替朕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可是张煌言实在太虚弱了,一年的牢狱已经使他的身体虚弱不堪,再加上连年的奔波劳累,年过不惑的他已是花白的头发,如同半百老人。

    众人连夜飞驰,第二天又是跑了一个白天,直到将马屁累的口吐白沫,才停下找了一家客栈休息。问明店小二,才知道此处已经是桐庐县,距离杭州已经有三百里之遥。估计清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上,便在客栈休息一晚。第二天清晨,郑贤和冯宝宝因为还有家业在杭州,便拜别了永历。而且两人在劫法场时,是蒙着面目的,所以不用担心被别人认出来。

    在临别前,永历有感二人的侠义,拿出随身的一枚玉佩和一个荷包分别给了二人,说如果有再见之日,当拿出此物件,必有重赏。郑贤和冯宝宝见盛情难却,只好将东西收下,却说不求回报,但愿“反清”大业早日成功,如果将来安顿好家事,还要继续报效大明。说完转身骑马往西南方向去了,准备绕路返回杭州。

    永历送完郑贤和冯宝宝,转身却见到张迪还在,便有些奇怪这小子怎么不跟着离去。

    见到永历正奇怪的看着自己,张迪紧走几步,跪下“咣咣”就三个响头,然后可怜兮兮地说道:“小的自幼无父无母,吃百家饭长大,如今也是在杭州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虽然长了一对‘顺风’的耳朵,但也无大用处,不过小的愿意从此跟随爷爷,甘为牛马,愿为爷爷驱策。”

    此次行动,虽然有郑贤、冯宝宝、张迪、古平、陆建山五人参与,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永历的真实身份,永历的身份也太过惊世骇俗,为了万岁爷的安全,廖文希对此保密,只说是张煌言的好友,即使是后来的陈近南,五人也只看出其人气度不凡,非是常人而已,除此之外,便什么也不清楚了。

    张迪这人却与其他四人不同,从小孤苦无依,为了能填饱肚子,偷鸡摸狗什么事都干过,受尽了人间的冷暖,却练就了一双看人极准的“慧眼”。他从廖文希对永历的恭敬程度,还有永历的言谈举止,就看出这位“爷”不是一般的人物,心中便生出投靠的想法,有一颗大树靠着,就算是跟着这位去造反,也比自己瞎混的强。

    面对张迪的请求,永历对他只有短短两天的接触,并没有太深的了解,更不知道此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