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丰城受阻 (第2/2页)
,明军会如此顺利地攻下这么多城池吗?估计清廷早就知道明军的动向了,派大军来阻击了吧?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永历下令做好保密措施,明军在行军的时候,凡是要北去南昌的行人,全部暂时扣押。即使如此,也有人将消息传播开来,不过幸运的是根本就没有多少人相信一支大明的军队正向南昌而来,这也不奇怪,奇怪的是“说谎的人”编慌的水平也太臭了,江西哪里还有明军存在? 兴国、泰和、吉安、峡江等县接二连三地被攻破,每占领一座城市,永历下旨立刻分出少量的明军驻守,另外下派文武官员接管军政,在各县开始征兵,并囤积粮草。 大军先向北,然后再向东,一路上很顺利,基本没遇到太强的抵抗,直到距南昌还有三百里的丰城,终于在城下吃了“闭门羹”。 李嗣兴率领先锋军,接连诈开了五座城池,但是到丰城的时候,却看到大门紧闭,任凭如何花言巧语的欺骗城门上的门兵,城门就是不开。 可能明军的意图已经暴露,李嗣兴并没有贸然攻城,而是等待后队大军到来。等主力明军赶到的时候,永历也很惊讶,丰城县怎么大白天就将城门紧闭。 丰城城内有永历安插的探子,此时却根本联系不上,只有等晚上也许才能得到消息。李嗣兴建议立即攻城,但是永历和靳统武以为大军一路跋涉,很是辛苦,休息一晚,等探明情况再做打算。 于是明军在丰城城外扎下大营,永历便坐等城内的消息传来。一直等到四更天,天马上就要亮了,一个浑身是泥的人才被带到永历面前。 原来此人叫王和,正是永历在两年前就安插到丰城的一个探子。王和在前些日子收到大军即将东进的密信后,就一直注意丰城内清军的动向。但是今天一早,王和发现清军调动频繁,甚至丰城知县都跑到城墙上,却不知道在布置什么。 王和费劲心思,才打听到,明军已经攻下了丰城以南的几个府县,正向丰城而来。这个消息是几个南来的客商说出来的,城内早就传遍了。 刚开始丰城知县许云海并不相信,可是他一向小心谨慎,“宁可信其有”,派出探马出去侦察,发现了一支奇怪的军队,虽然穿着清军的服装,但是脑后却没有辫子。许云海肯定了其中有古怪,立即下令城内的两千清军上城开始布防,另外还征调三千民夫,也一起上城防守,并派出快马去南昌报信。 永历得到这个消息后,连夜和靳统武、方以智、廖文希、李嗣兴等商议如何攻打丰城,此地乃是南昌的门户,打下丰城,南昌就距离不远了。 可是先机已失,最后只有强攻一途,明军在出发前,携带了一些攻城器具,比如云梯之类的,由辎重营运输,现在看来倒是用得上了。永历自从指挥明军作战以来,都是打的野战,还没有经历过攻城战,此次倒是可以“小试”一把,丰城毕竟是一座小县城,城墙也不高,还怕打不下来吗? 第二天,攻城开始后,永历就知道自己犯了很大的错误,攻城战根本不是野战可以比拟的,守城的一方倚靠城墙具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一个英明的将领率领下,攻城的一方会受到很大的损失。 丰城知县许云海虽是文官,却有“儒将”之风,倚靠城内的五千人将方圆三里的丰城守的是严严实实。最开始,在靳统武的指挥下,明军往城**了三轮箭,又放了一排火枪,然后就举着云梯开始攻城,没想到的是城上的清兵,早就准备好了“滚木雷石”,还有“沸油”,等到明军开始攀爬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向明军砸去,明军立刻损失惨重,将近五百明军战死,进攻为之一滞。 永历开始没想动用大炮,大炮的动静太大了,一直要作为“秘密武器”最后使用,如今只好提前使用了。 二十余门新式“红夷大炮”一直摆开,对准城墙就是一顿猛轰,顷刻间就在城墙上炸塌了几道口子。靳统武立刻亲率两营明军冲了上去,准备从豁口杀进丰城。 又是让永历想不到的是,明军就要冲进城内的时候,豁口处竟然竖起了许多竹排,将缺口堵住,还有清军在竹排后面射箭,又将明军挡了回来。 “再用大炮给朕轰——”永历高声叫道。 (再忙也要更新,求票!求各种票,看书哪能不给票?! 这些天我家宝宝很健康,相当的可爱,就是脾气不太好,这点随我,呵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