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一百四十三章 计划有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 计划有变 (第2/2页)

    永历这才想起,昨夜抓住的两个信使,身上有两封密信,其中一封就应该是黄宗羲写给自己的。让人找来密信,打开一看,一封是周鹏他们所写,信中所提的就是“反正”归附大明的事;

    另一封就是黄宗羲所写,信中将自己在江北大别山中如何协助刘体纯制定作战方略和作战目标,还有江北形势等说了一遍。接着又提到大军“东进”在即,江北事了,便急忙赶回江西,在路过南昌的时候,遇见了好友的儿子周鹏和王紫山,又听说丰城遭到围攻的传说,便知道是大军快要抵达南昌了,于是才说服周鹏等人趁八旗兵出城,在南昌突然“兵变”,一举拿下南昌。信中最后也交代了自己以后的去向,湖南岳阳知府李任远是自己的师兄,还与其他一些湖南官员有些关系,此去湖南试试能否说服他们,一起“反正”,复归大明。

    信中还提到,此去湖南可能需要耗费近一个月的时间,但湖南地近江西,清廷一向驻有重兵,如果让湖南的清兵自西向东进入江西的话,江西便会得而复失。所以必先搅乱湖南格局,以图缓冲,为大军东进争取时间。

    最好黄宗羲还说道大军正在关键时候,却不能在皇帝身边辅佐,深感不安,但同时又对皇上充满了信心,希望大明军队在皇上的带领下继续东进,早日拿下长江沿岸的各个府县。同时自己也会尽快赶回皇上身边,估计在明军进攻九江的时候,会遭到清军的阻击,所以建议绕过九江,直取安庆、芜湖等地,迅速向江宁进军,不要浪费时间。

    永历读完密信,想了想,觉得黄宗羲所言甚是,不过他去了湖南,自己的身边依然缺少称职的谋士。永历有些无可奈何地想道:“难道他们就那么相信我,以为我是曹cao在生吗?还有为什么他说九江难取,需要绕路而行呢?按理说安庆的清军实力更强,黄宗羲应该提醒安庆才是,怎么却要我注意九江呢?”

    九江的情况,永历多少也了解一些,赣北重镇,长江沿岸的名城。此地驻有清军近一万人,兵力远不足与下游的安庆相比。九江知府名叫文庆之,总兵叫做赖玉冰,都是汉人。

    大体情况就是这样,也没感觉九江有多难攻打,再说南昌都归附大明了,九江孤悬于长江边,难道能够抵抗的了吗?

    想不透,于是永历转而问屋内的众臣,方以智和廖文希听后,摇摇头,表示也不太清楚。这时周鹏说话了。

    “臣倒是想起一件事”周鹏说道。

    “嗯?快说!”永历道。

    “文庆之曾经是弘光朝的翰林编修,却因‘诽谤’被马士英治罪,差点掉丢性命,故此常对大明有怨言;赖玉冰却是闯贼的部将,投降满清后,认贼作父,屠杀了不少汉人,但此人善于打仗,用兵凶狠,常常能出奇制胜。”周鹏如此说道,显得很是凝重。

    “九江兵力虽不过万人,八旗也并未驻扎此地,但是在赖玉冰的训练下,其军战力不下八旗兵,而且九江城外江边还驻扎有一支水军,兵力大概在五千上下!”马云在旁插话道。

    永历听完,心想,九江看来还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看来大军“东进”的路线是应该重新设定一下。

    明军进入南昌以后,永历下旨明军除了必要的城守和巡逻外,大部明军都退到城外,并命令明军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如有违反军纪者,杀无赦。

    在严肃军纪下,明军在南昌秋毫无犯。经过两天的观望,城内的百姓终于稍微安下心来,大街上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南昌不能没有知府,江西各地更不能没有文官治理,永历将原来在井冈山的文官基本上都派了出去,可还是不够用。

    这时候,廖文希提出“科举考试”的建议,永历却摇摇头,这太耽误时间,还是容后再议。

    两天后的丰城传来消息,李嗣兴连续两次进攻,都被击退。就在永历打算发兵支援的时候,丰城知县许云海却派人来了。

    (不好意思,才发上来。但是我再忙,也更新了,大家给点支持吧,推荐票很容易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