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一百四十四章 兵分两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四章 兵分两路 (第1/2页)

    明军只在南昌休整了三天,便要踏上征途了。此时江西的事情已经飞快的传播出去了,在大军出发的时候,永历已经接到各地的急报。

    首先是广东方面最先发现的异动,广州的尚可喜在听到街面上的留言以后,一方面派人绕路去北京报信,一方面调动兵马,向粤赣交界的各个隘口移动,有兵犯江西的迹象。

    接着湘西的战报也传来了,这回是喜讯,又是一次“湘西大捷”。“湘西联军”在晋王李定国和姚大榜的率领下,采用王夫之的“声东击西”之策,在辰州大破胡柱国的五万兵马,夺回了辰州,下一步准备攻打衡阳,准备夺下这个湘西重镇,然后联合黔东和黔西的地方土司,攻取贵州。

    看到这里,永历忽然有些担心,吴军虽然连败两次,但未伤筋动骨,况且“老贼”吴三桂还没有出马,李定国他们贸然进攻贵州,会不会引来吴三桂的反扑?到那时,以“湘西联军”的实力肯定不是吴三桂的对手啊,看来还是求稳的好。

    湘西距离长沙不远,“湘西联军”是否可以向湖南腹地发展呢?至于吴三桂,在云南还有阿桑妹等地方土司的牵制,未必会很快出兵。在时间上,完全可以在吴三桂再次出兵前,将湖南纳入大明版图,等明军主力攻下江南,再回师与吴三桂决战,也为时不晚。

    当永历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方以智和廖文希等人后,方以智表示赞同,廖文希没有发表意见。于是永历命方以智拟旨,下令“湘西联军”放弃进攻贵州的计划,规避与吴三桂决战,转而向湖南腹地发展,尽快克服湖南全境。

    永历一向重视与各地的联系,为了不引起满清官府的注意,信使一般都假扮成行商,甚至是清廷官府的信差,并配有快马来往于各地,有时候也利用信鸽来互通信息,务必要尽快传递消息。还有一点,就是永历引入了“密码”技术,虽然还不成熟,但是要想读懂密信,就必须要有密码,而信使是不掌握密码的。

    尚可喜算是清廷的“铁杆汉jianian”了,这老贼甚至要比吴三桂还可恶,一直到死,对满清都是忠心耿耿。毕竟广东地近江西,也许北方的清军还没到江西,广东的清军就已经出兵了,所以这个方向,不得不引起永历的注意。

    好在广东也有大明的军队,就是梅山的“第三军团”,此时顾炎武正在梅山监军,在协助指挥和监督作战上,应该对“第三军团”有所帮助。

    永历心想,如果广东的清军进犯江西,明军就会腹背受敌,江西就会得而复失。怎么办?

    可以调动一下“第三军团”,该军团战力较弱,兵力也不过五千,但是可以出梅山,进攻附近的府县,以此来搅乱广东清军的视线。

    给“第三军团”的命令也下达了,永历这才想起明军主力“东进”以后,南昌会作为大军的后勤补给地,是不容有失的。南昌地处江西中部,西部赣州暂时不会有事,倒是北部九江和西部湖南可能会有清军攻入。

    “谁能替朕镇守南昌呢?”永历开始寻思合适的人选,从靳统武、李嗣兴、到新近归附的周鹏等人,逐一比较,还真没有能当此任的人选,不是另有任务,就是经验尚浅。

    想到明军出发后的后勤补给,永历忽然想起一个人,就是任明军总兵备指挥使的金川。

    作为新永历朝的第一位“榜眼”,金川曾任“第二军团”的政委,但是指挥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政委”一职,后来被永历用方孝玉代替了他,调任他回井冈山任“总兵备指挥使”,主要掌管明军后勤补给。

    金川自从调职后,没有任何怨言,继续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将军队的粮草供给或者运输物资等事物,都打理的井井有条。

    此次金川随军出征,继续主管后勤和运输,为大军提供粮草和军械等的保障。

    南昌将作为后方的补给地,那么不如将金川留在南昌,一来可以继续为大军提供补给,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治理南昌的主官。

    想到这里,永历便与方以智和廖文希等人商议,方以智还没发表意见,倒是廖文希先表示了赞同,对金川又是一番赞言,好像在他眼里,除了金川可以胜任外,再无第二人选了。

    既然如此,金川也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了,于是永历下旨召见金川,当面加封他为大明江西布政使,兼江西粮草转运使。根本没有“粮草转运使”这个官位,这是永历临时想出来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保证后勤供应,金川的职责重大,所以临时加衔“粮草转运使”,也是权宜之计。

    新近归附的周鹏等人,永历也有安排。听从了方以智的建议,此次大军出征,周鹏和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