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章 扭头就跑 (第1/2页)
耿精忠在仙霞关西山遇见了神仙“王天君”,除了在给父亲的密信上说到此事外,他并没有跟其他人说起,主要是此事太匪夷所思,而且人家神仙说了,他有“九五之尊”之像,这要是被朝廷知道了,还能有他的好吗? 其实耿精忠所遇到的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骗局,只是他自己还蒙在鼓里罢了。所谓的神仙“王天君”不过是一个会“腹语”的江湖艺人,那只大白兔子也是一只白毛狗装扮成的,那座荒废的道观倒是现成的,不过附近的村民早就被收买了,将编好的谣言说给清兵听,由不得他们不信。 况且福建当地的百姓信奉“妈祖娘娘”,“妈祖娘娘”是道教中的正神,而“王天君”也是道教中的正神,只是地位要低于“妈祖娘娘”,当“王天君”下凡显形后,作为信徒的善男信女们,又会有那个不信的? 那么那个假扮“王天君”的人是受谁指使的?这场骗局又是谁设计的?当然不会平白无故去招惹靖南王世子,更不会说他有“皇者之像”。这些都与大明“第二军团”有关,都是方孝玉与黑山商量好了,特意在西山道观摆下的一场“装神弄鬼”的把戏,目的就是蒙骗耿精忠,让他深信自己将遭遇一场大劫,而不敢在今后一个月内轻举妄动。 黑山和方孝玉已经收到消息,清廷的浙江巡抚赵廷臣亲帅两万浙江兵,并押运大批粮草,准备南下由仙霞关进入福建支援洪承畴。 浙江一共只有五万清军,赵廷臣此次抽调两万清兵增援福建,其余的三万清兵则分散在浙江各个府县。如果消灭了赵廷臣的两万军队,“第二军团”就可以趁虚而入,将浙江的府县各个击破,直到攻占杭州。而此时江南必会震动,大明皇帝东征攻入江宁之后,东南半壁便可落入大明的手中。 可是要消灭赵廷臣的两万清军,以“第二军团”一万余兵马的实力,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过虽然不能强攻,但是可以智取,如果用设伏偷袭的战术,还是有希望消灭赵廷臣的。 消灭赵廷臣的提议,是方孝玉提出来的,并得到了黑山的大力拥护。方孝玉来到闽西后,与黑山一老一小,一直配合的非常默契,屡次得到永历皇帝的嘉奖,而且“第二军团”发展壮大的速度在初期是大明“五大军团”中最快的,当然后期被“湘西联合军团”赶上,不过兵力已经达到了一万三千余人。战斗力在“五大军团”也是首屈一指的。 集中“第二军团”主力消灭两万清军,也不是不能做到,关键是选对埋伏的地点,利用地形的险要来困住敌人,进而消灭之。在这一点上,方孝玉深得靳统武的真传,要知道他可是靳侯爷的“嫡传弟子”,就是永历皇帝和李定国都曾经指点过他,所以领兵打仗早就不在话下了。 仙霞关是闽浙的交界,地形险要,所以洪承畴才会将耿精忠调来,守卫闽浙的这条交通要道。关上有一万清兵驻守,又有高大的关隘,假如强攻,必然会损兵折将。 所以黑山和方孝玉已经打定主意不会强攻仙霞关,而是在以适当的兵力牵制仙霞关,主力围攻赵廷臣的入援的清军。设伏地点选在距离仙霞关只有十里的地方,那里地形呈葫芦形,中间为谷底,两边为高山密林,为兵法中的“险地”,是设伏的最佳地点。 虽然距离仙霞关较近,但方孝玉有十足的把握不用担心耿精忠会出关增援赵廷臣,传闻中耿精忠心高气傲,怀有不轨之心,与洪承畴相互嫉恨,又生性多疑,当然不会轻易出兵救援。何况耿精忠还要“渡劫”,更不会出兵了,如此看来赵廷臣便只有“死路一条”。 赵廷臣挺憋屈,原来以为吉力嘎走了以后,这闽浙总督由自己来顺位右迁是很可能的一件事,但没想到朝廷最后却用了洪承畴。不过赵廷臣与洪承畴以前的关系不错,甚至在赵廷臣刚入满清为官的时候,洪承畴还有提携之恩,于是赵廷臣便咽下了这口气,尽力地协助洪承畴治理闽浙。 当福建出现兵力吃紧,粮草不济的时候,赵廷臣都没用洪承畴吩咐,便筹集了一万担稻米,还有浙江库存的兵器数车,准备送往福建。洪承畴得知以后,当然高兴,以为赵廷臣这是“雪中送炭”,但是因为前段时间运粮队被劫,担心再次遭遇劫粮的事情。另外福建的兵力也捉襟见肘,而浙江却太平的很,于是洪承畴又命赵廷臣调集两万军队入闽增援,并将粮草一并押来福建。 两万清军入闽,赵廷臣不放心将领军之事交给别人,而且他也想见一见洪承畴,当面请教一些事情。 于是赵廷臣亲自带兵自杭州出发,一路南行,三日之后即将到达仙霞关。这一路上,赵廷臣也不是没想过被偷袭,但只是想想而已,他自认为此事是绝不可能发生。要偷袭两万人马的军队,起码得一倍的人数,况且此地距离仙霞关已然不远,关上随时可以出兵救援,如果有人想要偷袭自己,那就是自己找死! 还有一点让赵廷臣到现在为止还没搞明白,就是福建到底有多少“叛匪”,在康熙三年,东南沿海的“匪首”张煌言被抓后,东南沿海也就只有郑经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