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险中取胜 (第2/2页)
路,半路拦截湖州清军,也许还能有胜算!” 永历听完,低头沉思起来。心想:郎廷佐这个计划很大胆,趁湖州清军行军不备,突然发起袭击,可自己的兵力不过一万,胜负未可知,何况洪承畴也不是笨蛋,他会不会马上率军增援,这些可都是未知数。 见到万岁爷不说话了,郎廷佐也不再言语,而是低头假装沉思起来,这时乔贵乐却说道:“郎大人的计策虽然大胆,但我们也不是全无胜算可言,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勇者胜!”永历叨念了一句,心中想道:也许是自己进了南京,做了名副其实的大明皇帝,开始胆小起来,想想过去,那次不是冒险取胜。如果畏首畏尾,哪有今天的成就? 现在形势危急,必须尽快解决洪承畴,想要消灭洪承畴,就不能让湖州清军与他会合,否则以清军五万之众,自己再想取胜,便是难上加难。 “好,下令军队今晚酉时吃饭,亥时由西门出营,向太湖进发,到了太湖再转到西南,寻找一处适于埋伏的地方,等待湖州清军!”永历大声说道。 明军的大营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变化,吴江城内的清军在城墙上,趁着夜色也看不清楚明军营内的变化。而此时明军已经悄悄地准备停当,在一声暗号之后,前队开始出发,后队跟上,悄无声息地就出了大营,往西而去。 走了三个时辰的小路,等到天色微明的时候,明军已经踏上了太湖边的官道。一边是晨光中明媚的西湖,一面是阡陌纵横的稻田,此时稻子已被收割,田地里只是泥泞的沼泽,如果陷了进去,必然会泥足深陷,不能自拨。 明军沿着官道又走了两个时辰,终于在一个叫做庙港的地方找到了一个比较适合埋伏的地方。这里有一个低矮的小山,正好可以用来架设两门大炮,而且小山的西方,有一条比较宽阔的大河,河上修有一座木桥,而这座木桥是清军去往吴江的必经之路。 查看完地形,永历与郎廷佐等人商议了一番,最后听取众臣的建议,决定派人将那座木桥下方的木墩锯断,等到清军一半的兵力过桥后,再弄塌那座木桥。 按时让木桥垮塌,截断清军的退路,军中有随军的木匠,这点小事还是能做到的。 大炮布置在小山上,先用稻草盖住,而后明军都先躲到山后,边吃干粮边等待清军。 直到午时,清军才出现在大路的西方,浩浩荡荡,整整两万人马,拥挤在狭窄的官道上,望不到边际。 躲在小山上稻草堆中的永历看到清军开始过桥,当走过去大约一半的人之后,听到廖习凯大叫一声:“开炮——” 炮手们赶紧从稻草堆里钻出去,掀开盖在大炮上的稻草,用火捻点燃导线,两门大炮“轰”的一声,射出两颗炮弹直奔前方的清军。 “轰——”炮弹在清军人群中炸开,立刻炸得清军人仰马翻,哀嚎一片。 也就是在清军慌乱的时候,隐藏在桥下的明军突然用锤头砸开早就锯断的木桥支柱,“哗啦——轰”的一声,整座木桥都垮塌下去,连带桥上的清军也一起落入水中。 清军的主将苏克勇显然知道自己遇到了埋伏,急忙大吼:“敌袭——” 可就在这时,从路旁的稻草堆里突然站起几百个火枪手,举起火枪迅速瞄准后扣动扳机,弹丸就射向了百步之遥的清军。其中一个脸色黝黑的火枪手,瞄准和射击的速度最快,而且他打的就是骑在马上大喊大叫的苏克勇。 “啊——”的一声惨叫之后,苏克勇的胳膊上中了一弹,用手捂住后,苏克勇赶紧从马上翻下来,害怕自己再被射中。 这时候,大批的明军从小山后转了过来,向清军猛冲过去,喊杀声震天。 此时明军的大炮已经调高炮口,向木桥的边缘射去,要将剩余的木桥砸烂,以防清军重新搭好木桥后,西岸的清军过桥增援。 被堵截在大河东岸的清军大约有一万来人,此时已经乱成一团,不少清兵为了躲避炮击,向两边的稻田里跑去,却陷在里边,连拔脚都很费劲。 一些清兵在军官的指挥下,想要向明军的火枪手杀去,可是短短的百步之遥,却成了不可及的路途,这些清军陷入泥沼后,很难行动,自己却成了明军火枪手的活靶子。 明军已经与清军短兵相接,就在大路两侧,两军挤压到了一起,兵力的多寡已经起不到作用,因为不管是明军,还是清军都无法从稻田里展开,从而包抄对方。 小山上的两门大炮仿佛长了眼睛,每一炮都在清军的人群中爆炸,将大路上的清军炸的成片倒下。 “快跑啊!”不知道谁先喊了一声,清军终于在后路断绝的情形下,开始溃散了,大批的清军向两旁的稻田里跑去,深一脚浅一脚地想要逃离这个地方。 “哈哈”山顶的永历见到这一切,不由得大笑起来,开始还很担心,没想到现在这么容易就要把清军击溃了,此仗一胜,看吴江城内的洪承畴的如意算盘可就落空了。 可就在这时,一个传令兵跑上小山,气喘吁吁地喊道:“禀告陛下,东面十里之处出现清军,兵力大概在一万左右。” “啊,洪承畴来的这么快?”永历大惊失色地叫道。 (码完字马上传,真累人!月票,我要月票,朋友们有月票的为什么不给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