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如鲠在喉 (第1/2页)
永历君臣与一万明军被围困在小山之上,就在绝望的时候,太湖水盗的“总瓢把子”邓宁与李嗣兴突然率领船队杀到,而就在邓宁选择即将击溃大河西岸清军的时候,黑山和方孝玉的“第二军团”突然出现在大河以西,将西岸清军的退路全部堵死。 西岸的清军见到木桥已经不可能修复成功,东岸的清军调头向东绕过小山逃走,便知道大势已去,在如狼似虎的水盗面前,纷纷扔下手中的武器,跪地投降了。 等到黑山和方孝玉率领“第二军团”赶到战场,河西的战事已经结束,水盗们开始打扫战场,收拢俘虏。 钱三海此时也在河西,刚才手刃了七八个清兵,包括两个参将,大大地出了一口恶气,当他见到一老一小,两个明军将官骑着马率领明军飞快地赶到战场时,便猜到来的可能就是“第二军团”的两位主将——黑山和方孝玉。 黑山是大明长汀伯,又是军团长,身穿赭黄麒麟甲,身后的一个骑士高举着一面钱三海赶紧上前参拜,躬身道:“末将钱三海,恭迎长汀伯、方大人,万岁爷正在河对岸的小山上。” 方孝玉早就看到对岸小山上的明军防线,但并不知道山上的明军主将是什么人,现在听到竟然是万岁爷在指挥作战,急忙说道:“赶快修好木桥,必须马上支援对岸!” 黑山也点头道:“我们军中有木匠,让他们来修桥吧,干的可能快些。” 钱三海马上表示同意,他也担心对岸皇帝的安危,刚开始“过江龙”邓宁选择攻击西岸,他是反对的,因为皇帝在东岸,不马上救援皇帝,却转向西岸,这不是置皇帝陛下安危于不顾吗? 可是邓宁坚持在大河西岸登陆,他的理由是“饭是要一口一口地吃”,西岸的清军不过万人,绝对有击溃或者消灭的可能,至于东岸,小山上有万余明军,清军短时是攻不上去的,等到消灭了西岸的清军,东岸的清军必然胆寒,甚至会不战自退。 事实上果然如邓宁所料,在西岸的清军被围困以后,东岸的清军不但见死不救,反而原路返回逃跑了。 “第二军团”有几十个随军木匠和铁匠,这些工匠的作用很大,平时可以制造各种军事用具,战时可以修补损坏的兵器或者辎重。当他们被带到河边,马上开始搜集木料。战场上有很多未被损坏的清军辎重,其中十几辆木制大车,可以拆卸下木料,用作搭建木桥。 趁着木匠修补木桥的时候,钱三海将邓宁引见给黑山和方孝玉。黑山和邓宁都是草莽绿林出身,以前便相互听说过对方的名号,所以此次见面,很是欢喜,均下马抱拳寒暄了一番。 过了半个时辰,木匠们就搭好了木桥,因为时间紧迫,并没有按照原来的样式修建,但却很牢固,连续通过几万人马绝对没有问题。 见到木桥修好,黑山和邓宁等人马上各自回到本军,下令过河。因为黑山和方孝玉是大明的高官,方孝玉是正二品将军,黑山更是贵为大明伯爷,所以钱三海和邓宁将大路闪开,让黑山和方孝玉率领“第二军团”先过桥,而后才指挥各部人马过河。 此时洪承畴已经率领清军绕过小山,向东撤去,很快就消失在东方大路的尽头。永历并没有下令堵截和追赶,毕竟自己的兵力不过万人,而清军则有两万多,况且清军跑的又快,就向一群兔子转眼就跑的不见踪影。 洪承畴虽然老谋深算,但也胆小如鼠,当明军的援军到达西岸的时候,他才不会去“硬碰硬”强攻小山,尽管西岸还有万余清军,但他竟然不管他们的死活,下令撤军。 但是这一仗,永历知道自己也算是占了大便宜,不说在东岸消灭的两三千清军,就是西岸可是整整歼灭了一万清军,所以说这仗是明军胜了。 黑山、方孝玉等人过河以后,直奔小山,在山顶见到了永历。自从上次麒麟山一别,永历已经有将近一年没有见过黑山和方孝玉。当永历再见到方孝玉的时候,竟然有种惊异的感觉。 方孝玉年纪还未到而立,本来一个清秀的年轻后生,此时目光炯炯,神采奕奕,而又显得沉稳大气。 永历暗叫一声“好!”知道自己这两年以来,终于磨练出一个人才了,方孝玉此刻绝对可以独当一面,就是做一个军团的军团长,也绝对胜任。 黑山和方孝玉见礼完毕,没等永历开口询问,钱三海和邓宁便走上山,当然还有麦复。 邓宁虽然是太湖的水盗,但是永历知道“草莽出英雄”的道理,从来没有轻视过他们,更何况他心里还有一个盘算。 南京毗邻长江,长江虽然是一道天堑,但也不是不可以逾越,只要有水军船队,一样可以横渡长江。大明还都南京,在长江上却没有水军,如同敞开了大门一样,江北和上游的清军随时可以渡江南下。所以建立一支长江内河水军是当务之急,而太湖水盗人数众多,又常年生活在水上,虽然以前常干些打家劫舍的勾当,可是被逼无奈,如果能够收编太湖水盗,组建一支江南水军,想来在长江之上就会增添一道防线。 现在邓宁率领水盗与“第二军团”配合,消灭了万余清军,邓宁算是立了一大功,何况永历也看出他想归顺大明的意思。也许是他想要高官厚禄,封妻荫子,流芳百世,也许他还怀有别的目的,不过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就算他出身草莽,也可以慢慢改变,只要控制得当,邓宁和他手下的水盗可堪大用。 于是永历在接受邓宁的三叩九拜大礼之后,马上使出了自己的“封官大法”,加封邓宁为四品奋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