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二十二章 趁火打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趁火打劫 (第1/2页)

    永历秘密回到南京,立刻雷霆万钧地处死了“国舅爷”杨国平,廷杖了皇后杨灵秀,让南京城内的风气为之一新,那些随着大明光复南京以后出现的“新贵”们无不战战兢兢,不敢再招摇放肆。

    杨氏宗族更是将强占的五处大宅院退回,全族人跑到城内的城隍庙住下,因为他们名声太臭,竟然没有人卖给他们饭食,饥寒交迫之中,只好打理行李,上千余人打道回江西了。

    事情还不算晚,还有让永历恼火的事情,就是应天府的那些捕快们,竟然坐视“应天府尹”被围殴而不管,理由是对方是“国舅爷”,还拿着“皇帝御宝”为信物,也就是说“奉旨抢劫”。

    “皇帝御宝”只是件信物,“国舅爷”更是狐假虎威而已,难道他们比大明律法还大?大明立国三百年来,历朝历代都很重视律法,谁都不能坏了“规矩”,即使是皇帝也只能在大明律法的框架内行事。

    按照永历的信念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是那些捕快们也太不称职,让他们来维护京城治安,京城不得成为权贵们横行无忌的乐土。“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权贵们没有了约束,欺压百姓,骄纵不法,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快亡了。

    永历可不想将来“权贵们”惹了事,祸害了百姓,事后说句——我爹是王刚,然后就万事皆无,继续惹是生非。

    所以干纹被殴受伤,但永历还是严厉地训斥了他一顿,责备他御下无方,竟然在挨打的时候,手下捕快因惧怕“权贵”而无动于衷。接着又下旨,全部开除“应天府”的捕快,反正那些人多是前朝的人,良莠不齐。然后重新招募捕快,一定要身世清白的良家子,严加训练后,再上岗维护京城治安。

    安排下这一切后,永历忧心江北的战事。这些天里,每天都有战报从江北扬州传来,有喜有忧,喜的是清军屡次攻城受挫,损兵折将;忧的是守城明军也损失惨重,如果不是李嗣兴、黑山他们及时渡江支援,恐怕扬州的两万守军几乎要拼光了。

    永历心想,必须马上渡江,扬州的粮草和弹药可能也不足了,也要尽快筹办,然后运过长江。粮草就由随后赶回郎廷佐cao办,郎廷佐曾经是两江总督,由他来督办最合适不过。

    廖文希从江北安徽回来,也带来了刘体纯“第四军团”的消息,这是两个月之内,关于“第四军团”的第一个消息。

    刘体纯的“第四军团”此时已经离开大别山,悄悄地转移到了滁州琅琊山,正在休整兵马,准备攻占安徽首府合肥。

    终于有了刘体纯的消息,永历心中算是轻松了些,有刘体纯在安徽,可以阻击由中原而来的清军,使扬州的压力减轻不少。

    于是永历决定立刻离开南京,在临走之前,派人送信给刘体纯,让他伺机进攻滁州、合肥、淮南等地,扰乱江北清军的布置,为明军与清军在扬州的决战分担压力。

    至于离开以后,处理政务之事,永历交给了方以智、郎廷佐和廖文希,另外估计李定国、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也快回来了,有他们坐镇,绝对可以保证后方的安宁。

    乔贵乐现在可是永历身边的智囊,当然得跟随永历一起渡江。此外,随永历渡江的还有一万新兵,都是这些日子里在江南各地招募的,只是没有经过训练,战力不足是一个问题,不过此时江北告急,虽然有六万人马的支援,但也未必能够击退清军,毕竟此次的对手可是真正的八旗兵。

    永历出征的时候,一向都是骑马,从来不坐御撵之类的,主要是因为速度太慢,而且还耗费人力。

    正当永历率军抵达镇江,要从渡口乘船过江的时候,突然两匹快马从东边的大路奔来。当卫兵将快马拦住,马上的人大喊:“我是毛八重,我要见皇上,快让我见皇上!”

    此时永历已经上船,听到岸上的叫喊声,回头向岸上看去,只见两个衣衫褴褛的人正在岸上向自己这边招手,听声音却是毛八重无疑。

    “毛八重不是在吴淞口吗?现在怎么如此狼狈?”永历感到奇怪,于是让人去将毛八重带到船上。

    毛八重肩膀上缠着绷带,左腿上也带着伤,一瘸一拐地走上船,刚要俯身参拜,被永历叫住。

    永历问道:“毛八重你这是怎么了?”

    毛八重向永历躬身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发生了什么事情?”永历急问道。

    “赵雨海、赵雨宝兄弟暗中勾结郑经,郑经的水军突然由崇明岛和吴淞登陆,两处的降兵在两人的鼓动下发动了反叛,臣不察,被他们打个措手不及,整整一千官兵都死在他们的手里,臣杀出重围后,躲了起来,才逃过一劫,臣有全军覆没之罪,罪该万死,请陛下处置!”毛八重将事情的经过简单地说了一遍,说完跪到地上。

    永历走过去,伸手将他扶起来,说道:“赵雨海、赵雨宝二人是前清降将,他们与郑经勾结,肯定是早有预谋,毛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