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趁火打劫 (第2/2页)
卿能回来就好!” 毛八重一听,感动的眼泪都掉下来了,继续道:“臣有罪,致使吴淞口丢失,但是臣在逃回来的路上,看到江面上有一支船队正逆流而上,打的旗号是‘郑’字,臣派和我一起逃出来的参将打听了,江上的船队正要进犯南京,为首的主将是刘国轩和冯希范。” “啊——”永历惊叫了一声,心中大急。 永历心想:郑经虽然名义上是大明的“延平郡王”,实质上却是偏于一隅的“独立”国王。以前他父亲郑成功就不怎么听大明朝廷的命令,如今到了郑经执政,更是如此。不然明军光复南京后,郑经应该献表朝贺才是,怎么又会突然派兵冒犯南京? 而且刘国轩和冯希范是郑经的大将,由他们领军进犯长江,必定所图不小,难道他们想要攻占南京,取而代之? 可是郑经怎么说都是大明的延平郡王,悍然进攻南京,这不是“以下犯上”吗?肯定是不得人心的,难道他还有什么依仗? 永历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这时乔贵乐说道:“陛下,刘国轩、冯希范率军进犯南京,臣以为他们是有备而来,南京刚刚光复不久,根基未稳,而且江北战事紧急,他们便趁虚而入,趁火打劫!” “这些朕知道,难道郑经以下犯上,就不怕天下人唾骂吗?”永历如此问道。 “他不怕!”乔贵乐肯定地答道。 “嗯,为什么?”永历很是疑惑。 “陛下当年在云南蒙难,天下人皆以为陛下殉国,那时郑成功便抬出‘宁靖王’朱术桂为监国,直到郑经也是尊崇朱术桂。如今虽然陛下回归朝堂,励精图治,但郑经不甘于人下,肯定要犯上作乱,而宁靖王就是他手中最好的招牌,对外他可以宣称陛下是假的,然后篡立宁靖王为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图谋天下!”乔贵乐如此说道。 乔贵乐的话让永历恍然大悟,郑经从福建不远千里派兵进入长江,原来是想“摘桃子”,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学曹cao问鼎天下,这可是好算计! “那么下一步怎么办?朕的水军草创,实力肯定不如郑经。”永历忧心忡忡地说道。 乔贵乐想了想,说道:“陛下,刘国轩、冯希范的目标是南京,而南京如今防守空虚,那一万援军恐怕是不能渡江支援江北了,看来只有回防南京,同时在江浙赣调集援军进京勤王,至于粮草和弹药得马上给江北送过去。” 永历听后点点头,说道:“就按你的意思办!” 于是永历下令货运船尽快渡江,将粮草和弹药送往扬州,同时带去永历的亲笔信,信中让李嗣兴、黑山他们继续坚守扬州,等待援军。 看到运粮船北渡后,永历立刻下令回师南京,还派出数队探马,沿长江向下游侦查郑经的船队。 虽然刘国轩、冯希范的船队肯定经过镇江,但是永历和乔贵乐一致认为郑经的船队肯定不会在镇江停留,而是会西进直抵南京,只是不知道郑经的船队里有没有步兵,会不会登陆? 正当永历率军回南京的路上,突然遇到了从南京来的信使,信使带来了急报。 永历看过急报后,又是大吃一惊,急报上写道:“南京水师受人鼓动,昨夜午时发生兵变,正副提督遭遇埋伏受伤,叛变水师已离开南京,向长江下游而去,目的不明。” 南京水师正副提督分别是邓宁和麦复,他们统领的水师成分复杂,既有新招募的水兵,也有原“太湖水盗”,但大部分都是前清的降兵。水师军心一直不稳,但永历没想到这么快就出事了。 “受人鼓动?” 永历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能在江南一带蛊惑人心的,除了“天地会”陈近南以外,还能有什么人能够做到? 既然郑经已经撕破脸,想要进犯南京,取而代之,水军都开进了长江,那么陈近南和天地会一定会有所行动才是。 永历现在后悔的是,大明光复江南以来,自己一直忙于征战和政务,竟然就把民间最大的帮会“天地会”给忘记了,谁知现在郑经要“趁火打劫”,天地会也出来捣乱。 “怎么办?”永历自问道。 现在大明的主力水师远在南海,张煌言想要率军北上支援,至少得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况且古代信息传送落后,等到张煌言接到北上的命令,又得是十几天以后了。所以让张煌言率军北上,是不现实的,还是得就近想办法才行。 叛乱的水师正顺流而下,可是永历此时并没有水军,根本不能阻截,只能放任他们与逆流而上的刘国轩他们会合,然后再一起进犯南京。 最后永历、乔贵乐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率军先回南京。 永历心说,回到南京,整顿城防后,朕倒要看看郑经的水师有没有能耐把南京城攻下来?还有朕那“义弟”陈近南,也得想办法抓住,不然他总得给朕添乱! (求票啊!有气无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