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战前定策 (第2/2页)
“可是扬州急需增兵,不然江北门户洞开,南京如何防守?”永历急问道。 这时干纹说道:“不如将江北的军队撤回江南,放弃扬州,以长江天堑,清军未必能横渡长江,进犯我京师,再或者迁都杭州,如宋高宗南迁,也可保百年基业!” “不妥!”郎廷佐高叫一声,然后说道:“南宋能延续百年,全赖后方稳固,后来蒙元攻灭南宋,也是从西南开始,两面夹击,此时大明不过占据江南数省,背后还有三藩和郑经等未灭,根基未稳,如果一味苟安,弘光之事难道不是教训吗?” 干纹其实心里也是为大明着想,但是听到郎廷佐的话后,老脸一红,知道自己言语有失,如果真按照自己的办法做,长江天堑也未必能拦住清军渡江,而且上游湖北仍在清廷手中,随时都可能顺流而下。 “陛下,臣以为扬州不能弃守,但南京已无援兵可派,不如我们就地征兵,扬州地近泰州和南通州,人口稠密,南通州是海盐的产地,多有民团护卫,只要能得到当地盐商的拥戴,就能很快地召集起上万人的民团,然后可以调兵迂回到清军的后路,切断他们的粮道,等清军乏粮,必不占自乱!”郎廷佐继续说道。 永历连连点头,对郎廷佐的话表示认可,心想:对啊,我曾经在扬州结识了几个大盐商,好像他们都是南通州人,每户都有数块盐田,也有数百护盐民团,而这还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要说泰州、南通州都加起来,民团的团丁起码在一两万人,如果能收为己用,不就能缓解兵源不足了吗? 想到这里,永历说道:“朕去年曾经在扬州结识过两个盐商,都是当地有些名望的大商人,这次可以用上,朕就派乔爱卿带上朕的亲笔信,去南通州和泰州找他们,让他们联络其他的盐商,将民团集中交给朕,当然条件也得给人家,这个,诸位议一议吧?” 众臣均低头想了想,最后还是郎廷佐说道:“盐商重利,所图的不过就是盐引,如果在这上边让些利给他们,应该能打动他们。” 黄宗羲接话道:“一些利益恐怕还难以打动他们,陛下,不如将开放三年盐引,接着三年盐引加倍,赋税减半,再来四年加三成盐引,等到十年以后,重新开中放引,如何?” “啊”永历一怔,心道:黄宗羲好的气魄,竟然将国家的重税来源之一,拱手让人了!但是不给足好处,大盐商们能会轻易就范吗?这根本不可能! “好!”永历打定主意,继续道:“就按郎爱卿的办法做,乔爱卿,一会你去替朕写一封信,朕有几个朋友,分别叫做李福通、钱雨时,他们可能为避战乱,正躲在南通州的庄园里,写完信,就由乔爱卿跑一趟。” 乔贵乐出班躬身应是。 永历接着说道:“必须马上增援江北,南京城内可能还有不足两万人马,朕要亲征,带走五千好了,还有要催促井冈山的铁匠营,快些将新近打造出的火器送来,再有就是让江西巡抚金川把新募的士兵送来南京,同时让他要小心防范九江和韶关的清军。” 说到这里永历转向张煌言的位置,说道:“张水蛟、张煌言、邓宁,你们三人听着,朕拨给你们二十万两白银,不管是买也好,还是自己造也好,立刻给朕重新组建一支水军,好了,就这些!” 众臣听后,一起躬身道:“臣等领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历点下头,转身走下玉阶,叫上乔贵乐一起出了“华盖殿”,向左后方的“御书房”走去。 李福通、钱雨时两人并不知道永历的真实身份,所以永历得用“秦老板”的口吻口述,让乔贵乐写这两封信。 信中的内容,永历并不想先透露自己就是大明皇帝,否则会引起二人误会,但以“秦老板”的身份,表明自己是受大明的内阁大学士郎廷佐所托,让二人尽快联络南通州的盐商,将民团组织起来,再许以百般的好处,然后请他们二人带着民团去泰州会合。 是不迟疑,乔贵乐拟完信件后,永历就让他立刻上路了。 第二天一早,五千兵马早就集合在南京舞阳门外,这次出征,有李定国、黄宗羲、毛八重等跟随。其实永历并不想让李定国也随军出征,但难奈李定国壮志不已,只好答应。不过有洪曜、洪熙官、方美玉三人在,倒是也能护卫安全。 从舞阳门外码头上船,因为明军水师已经没有了大型的战船,只好征用民船,载上永历等人和五千大军,顺着长江向下游扬州驶去。 (才码完字,累!求票吧,看看各种票,少得可怜,月票根本没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