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六十四章 义务兵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四章 义务兵制 (第2/2页)

然会减轻他们的抵触情绪。

    还有可以在军队中选拔一些有才智的士兵进入“军校”,与宗室和贵族子弟一起进行培养,也可以为那些“金枝玉叶”们起个带头作用,让他们改变娇生惯养的习气,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而不是靠着祖荫活着的“纨绔子弟”。

    征兵也不需要所有人都当兵,永历不想华夏成为一个大兵营,所以征兵是有限额的,军队需要多少兵,就征多少。那么如何在应征的人中确定谁去当兵呢?

    对此永历准备学习另一个世界的米国,那就是“抓阄”,比如有十个人应征,而兵额是两人,那么这十个人就一起“抓阄”,谁抓到了那个“阄”,谁就是幸运儿,这多么简单。

    此外,永历为了鼓励当兵,还要施行一些“优惠政策”,例如凡是有服役当兵的人家可以免除徭役和减免一定的赋税;凡是在战场上立功的,可以进阶做官,颁发勋章,同时派专人如同送喜一样,送喜讯到家,让其家名扬乡里;读书人当兵的,等退出军队后,可以在科举中适当的加以照顾;最后是那些退役的官兵,凭自己的意愿,可以进入各级衙门担当捕快或者守卫。

    永历甚至想到了“预备役”,但是后来还是决定不提,本来“义务兵制”就够超前的,再实行“预备役”,恐怕世人还一时难以接受,凡事还是一步一步的来吧。

    当永历将这些设想说出来,黄宗羲等人皆嗔目结舌,好半天没有反应过来,等他们从头至尾想了一遍,都面带惊喜之色。他们明白如果按照皇上的想法再完备一下,而后实施下去,民间肯定会踊跃应征当兵,以后再也不必为缺少兵源而犯愁了。

    早就知道万岁爷不同于常人,现在大臣们心将万岁爷比作“天人下凡”,如此大胆的设想,也就万岁爷能想到,故此黄宗羲他们是又惊又喜。

    黄宗羲、方以智不同于旁人,他们本来就不是墨守陈规的人,于是纷纷出言赞同,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加以补充。

    大明需要军队,现在如此,将来更是如此,而且华夏物产丰富,养活数百万军队,应该没有问题。

    兵部并没有主事的尚书,而是一直由永历亲自掌管,黄宗羲等内阁大臣辅助,现在要实行“义务兵制”,永历得考虑一个兵部尚书的人选了。

    按照大明官制,兵部尚书都由文臣担任,有战功爵位的武官则在五军都督府。永历也不想让武官主管兵部,否则会形成军人干政的局面,以后难以收场,所以必须选一个文官,同时此人还得熟悉军队的各项事务,方可担任兵部尚书。

    其实永历心中已经有人选了,既不是黄宗羲,也不是方以智,而是郎廷佐。

    郎廷佐以前曾经是满清的两江总督,乃是有数的封疆大吏,不但掌管江南数省的政务,同时也握有一定的兵权,就是当年清廷要购买大炮,都得通过他。

    于是永历亲口任命郎廷佐为兵部尚书,命黄宗羲将兵部尚书的印鉴递给郎廷佐。郎廷佐心中既渴望,又彷徨,但君命难违,只好接过印鉴,做了大明朝廷的兵部尚书。

    郎廷佐原来还兼任大明两江总督,永历下旨取消他的两江总督之位,并明言以后大明直辖的地方不再任命总督之位,皆由各省巡抚掌管各省政务,军政必须分开。

    这是因为永历知道一个总督要掌管数省,即使是巡抚也要惟命是从,这有可能造成朝廷之权过于分散,而那些督抚们如同诸侯一样割据地方,不利于华夏一统,所以永历正好借此解除郎廷佐的总督之位,让他做兵部尚书也算是人尽其才。

    永历任命郎廷佐为兵部尚书之后,郎廷佐马上去了兵部,将兵部里外熟悉一遍以后,感觉人手不够,又从原来两江总督衙门的下属调来一些补充,而后开始着手推行“义务兵制”。

    “义务兵制”是一项新的律法,郎廷佐首先在南京开始推行,让城内所有满十八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男子到县衙去登记,然后进行一些检查,将各种不适于当兵的年轻人剔除,剩下的青壮则要抓阄,最后一共有两千个青年男子应征入伍。

    这两千人中不但有官员的儿子,甚至还有一个是大明的宗室子弟,叫做朱远,自称是大明潞王的孙子,他很幸运地抓到当兵的纸条。不过他不会立刻去战场,而是先要留在南京,等待“军校”建成,再学习一段时日,才会被送上战场。

    当然征兵期间也有一些想逃脱应征的,为此一些有钱有势的不惜花费重金想要将自己的孩子从“征兵名录”上划掉,或者找其他人代替。不过在郎廷佐的严查之下,又处死了几个受贿的征兵官员,终于刹住了这股歪风,从而使征兵顺利地开展下去。

    当两千名“新兵”站在南京城的校军场上时,永历御驾亲临,当众赞扬了一番,并且鼓励他们努力训练,将来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本来这些年轻人并不情愿当兵,对于战场更是恐惧害怕,可是当看到皇上亲临此地,又亲耳听到皇上的许诺和鼓励,他们内心中的狂热被点燃,都大喊大叫起来。

    永历心中清楚,现在他们也许是一群羊,但是经过战斗的考验,早晚他们会变成大明的铁血战士,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感谢几位老朋友一直坚持不懈的支持!他们是蓝美女、图书馆斗士还有我的十年兄弟,谢谢你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