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 拥护与反对 (第2/2页)
将那些封建制国家全部沦为自己的“殖民地”,掠夺别人的财富,充实自己的国家,然后继续发展壮大。 作为穿越而来的永历,当然知道华夏在两百年后会有何遭遇,那可是“半殖民地”啊!满清皇帝们以“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心态,将大把的金银送给西方列强,还有一个老太婆大言不惭地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慢慢的华夏变得孱弱不堪,成了所谓的“东亚病夫”。而西方列强们则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以西方为统治地位的体系,此种影响乃至百年之后,依然如此。 永历在穿越前,每读到此处,心中无不是大恨。现在他穿越了,竟然变成了大明的永历皇帝,他可不想让另一个世界中的不堪历史,在这个世界变成未来。满清的统治必须要推倒,但是大明也必须要变革,思想上,法制上,科技上,全部都要实现近代化,否则即使自己实现了大明中兴,自己的子孙后代做了大明皇帝,不思进取,抱残守缺,让华夏依然处于封建制。若干年后,西方列强的战船驶来,国门是不是会被打开,国家是不是会沦丧,也是未可知的。 所以永历决心必须变革,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华夏的腐朽制度,提前进入自由社会,而后发展强大后,不但不让西方列强来华夏“殖民”,还要打到欧洲去“殖民”。永历曾经听说过地中海的气候不错,伊比利亚半岛下端得直布罗陀风景更是美不胜收,如果能把那里占领了,变成大明的殖民地,呵呵—— 想到这里,永历不禁笑了起来,刚才黄宗羲和郎廷佐的辩论并没有听到多少,等他这么一笑,黄宗羲、郎廷佐都愣了,马上停止了辩论,都看向永历。 “啊,你们说到哪里了?”永历有些尴尬地问道。 “回陛下,臣以为可以实行,但郎阁部认为这是变法,而变法都得不偿失,故此不应该实行!”黄宗羲答道。 永历心想:“变法得不偿失”这是什么谬论?郎廷佐虽然是降臣,但是这么长时间以来,都是为大明兢兢业业,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今日为何他反应的如此激烈? 忽然,永历想到一个问题,黄宗羲的思想开明,在做内阁首辅之前,并没有做过官。而郎廷佐则是出身满清的科举,他要代表的是想要科举晋身的读书人,还有那些官僚们,故此当然在心底反对这样的变革,担心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会就此消失。 永历摆了摆手,说道:“大可不必这么想,读书仍然是晋身为国效力的根本,没有才能如何帮助朕治理国家啊?还有如果郎阁部认为这是变法,那么朕就说它是变法好了。穷则变,变则通,以前王安石曾经变过法,本朝张居正也变过法,为什么一个失败了,一个却成功了,关键还是要看用人,王安石所托非人,变法中又有不符实际之处,故此失败了;但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却推行的很有实效,关键还在于用人,附和实际。所以朕打算战事告一段落之后,要重新整顿吏治,选拔有真正才能,品德高尚的人做官,再有滥竽充数,贪污**者全部要被赶出朕的朝廷!” 这句话说出来,郎廷佐的脸色一暗。 永历知道郎廷佐以前是两江总督,江浙赣三省中,有很多地方官都是他的门生或者亲信,而且其中也确实有些不能胜任或者贪赃枉法的官员,所以郎廷佐听到自己如此的坚决,便有些“兔死狗烹”的忧愤之心了。 “郎爱卿,天下是朕的天下,也是你的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孟亚圣曾经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朕一心为大明千秋万代,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劳心费神,虽不求成为千古明君,但是也要对得起后代子孙!为官者父母也,要有父母之心,爱护子民,可是一些为官不廉者,视百姓如草芥,任意搜刮民脂民膏,他们就是朕的死敌,朕必须要除之而后快!不过朕也好,你也罢,咱们都是一个人,没有三头六臂,可是有人胡作非为怎么办?只有从律法上想办法,给予百姓参政议政的权利,让他们能够监督官员,这比派出一千个御史还要好,而这要实行起来,就必须要给予百姓平等的地位,如此而已,郎爱卿明白了吗?”永历循循善诱地说道。 “啊,臣惶恐,竟然没想到陛下用意如此深远,臣知错啦,请陛下责罚?不过臣还是以为此项律法太急了些,是不是等到平定江南以后,再颁布实施呢?”郎廷佐赶紧从座位上起来,躬身跪倒。 “呵呵,郎爱卿不必自责,你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凡事不能过急过躁,咱们应该循循渐进才行,可是是势在必行,朕敢断言,它肯定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如此一来,征兵一事便会顺利的进行了,你也不会再为百姓不踊跃参军而苦恼了!”永历笑着说道。 郎廷佐老脸一红,低头道:“陛下的话真让臣茅塞顿开啊!臣惭愧——” 永历起身,走过去,拍了拍郎廷佐的肩膀,而后说道:“郎爱卿,你以前的,朕就不说了,但自从你归顺大明以来,一心为公,朕是看在心里的。”说着,转向黄宗羲和方以智,又道:“诸位爱卿,接下来你们要按照朕的意图制定,至于细节,你们来商议,你们要知道等将来实施以后,百姓会记住朕和诸位爱卿的,定会流芳百世,千古留名!否则,错了时机,我们会遗憾终生的!” 黄宗羲和郎廷佐一场辩论后,永历就此做了决定,马上就开始制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