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经略中原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一七一提供最新章节张英在刘体纯和马云的合力劝说下,终于答应归降大明,而且马云当即拜张英为师,两人成了师徒关系。。 马云拜张英为师,其实一点也不亏,别看张英为败军之将,马云却是天纵之才,可是张英做他的老师,还是胜任的。原因就是张英学贯古今,在很早以前就成名于大江南北,就是黄宗羲、方以智他们也与他有神交之情,相互之间写过书信,江南大儒钱谦益对他更是推崇备至,后来两人同为清廷的官员,更是相互以为臂助。 张英做河南巡抚不过两年,将河南治理的井井有条,就在去年夏天,年久失修的黄河大堤,是他带着人不分日夜地加固赶修,这才避免了一场大水患。河南本来有很多黄泛区,过去都是良田,现在却是荒滩地,又是张英带领黄河边的百姓,利用农闲之时,填土造地,硬是在那些沼泽泥地中开出了大片的良田,而后全部分给了当地的百姓。 如此重视“民生”的好官,岂能不受百姓的爱戴,于是河南的百姓送了一块烫金大匾给张英,上书:“泽被苍生”。 因为这四个字太重了,张英害怕引起朝廷的不满,根本不敢挂出去,只好堆放在库房里,任蠹虫啃咬。后来河南百姓看到张英如此谨慎,觉得可能连累了他,故此又送了一块匾给他,写着“爱民如子”,张英这才敢挂出去。 张英在河南两年来,勤勤恳恳,做了不少好事,施了很多仁政,故此深受河南百姓的爱戴。按照马云的设想,如果能使张英归顺大明,那么就等于不用打仗,就可以收取河南,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河南位于中原腹地,自古以来都有“华夏心脏”之称,很多王朝都建都于此,共有两个古都,分别是洛阳和开封,尤以洛阳为最,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在洛阳建都。虽然自南宋以来,河南屡次遭遇黄河泛滥,致使龙威不再,但依然在华夏各省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黑山、刘体纯、马云三人在设计对付王辅臣和张英的时候,便已经开始盘算如何进取河南了,现在张英归降,更要得陇望蜀了,而取河南的关键就在张英身上。 张英归降的第三天,刘体纯、马云率领明军和张英的降兵一起回到庐江,而黑山早在八天前,火烧陕军之后,便率领“第二军团”寻着王辅臣逃跑的路线,北上追击去了。 接下来的两天,因为张英身体过于虚弱,马云每日都亲自在张英的床前侍奉,无论是煎药,还是送饭,都亲力亲为,极尽周到,仿佛是张英的亲儿子一般。 张英非常感动,慢慢的眉头的郁结也打开了,对张英的话也多了起来,从天文到地理,从古到今,无所不谈,张英学识渊博,马云见解独到,两人有很多共同话题,竟然有相见恨晚之感。 第三天,张英的大儿子张廷瓒也由桐城老家赶来,此时张廷瓒刚好二十岁,年纪比马云小五岁,于是马云与张廷瓒便以兄弟相称。 张廷瓒在桐城也是有名的才子,从学十年,去年刚刚考中了安徽乡试的第三名,此时正在家中苦读,准备参加三年以后的会试。。 此次前来庐江,是张英派人送信,让他赶来的。原因是张英以降臣身份归于大明,心中总感觉不安,担心大明皇帝会对自己另眼相待,故此他找来自己的大儿子,准备让他带着自己的亲笔书信,赶往南京,呈送给永历皇帝,然后可能的话,就留在南京,其实就是人质,也表示自己的忠心。 另外,张英让大儿子赶来,也想当面问问自家的祖坟是不是确实无恙。结果是父子相见后,趁着马云离开,张英出言相问,张廷瓒把脑袋直摇,回答根本没有任何人动张家的祖坟,一切都是谣言而已。 这下张英才彻底放下心来,知道马云他们并没有骗自己,看来是真心的想要自己归顺大明。 三天以后,张英的身体细心的调养之下,恢复了大半,本来他正值壮年,连日来只是饥饿所致,经过补养,很快就基本康复了。 刘体纯、张英、马云三人会聚到庐江的县衙后堂,侍卫送上香茶,然后三人开始谈起下一步的计划。 “张大人,小马,王辅臣逃向合肥,我估计他肯定不会久留,黑伯爷率军尾随而追,他又损失惨重,肯定会就此撤走,我们是不是立刻北上,截断他的退路?”刘体纯率先发言。 “王辅臣狡猾多端,他凡事都自私自利,这种情形下,他不会在合肥死守,我估计他可能不会在合肥停留,肯定会继续向西撤退,先撤入河南境内,然后由潼关撤回陕西,再将潼关大门守住,做他的‘关西王’去了。”张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此时张英早就想明白自己失败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辅臣自私自利,延误军机,否则他快速行军,与自己在西梁山下会合,明军绝无可趁之机。 马云点点头,说道:“老师所言甚是,王辅臣和吴三桂差不多,都是枭雄也,一切以自保为首,他的人马损失了将近两万,骑兵部丢失,让他留在安徽等死,他肯定不干,就是河南,他也不敢太多逗留,而返回陕西,是唯一活命的机会。” 刘体纯攥紧拳头,挥了挥,有些失望地说道:“那就让他跑啦?等以后,我们进军陕西,可怎么办啊?他可是一条恶狗!” “先让他活两天吧,再说我们也追不上。”马云也有点失望地说道。 “好吧,现在朝廷没有下旨,指明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接下来,我们怎么办?”刘体纯问道。 许是马云有意让张英先说,便对张英恭敬地问道:“如今我们有三个方面的敌人,北京来的多隆已经在徐州代替了穆里玛,统兵十万,正与靳侯爷、方政委对阵;还有湘鄂之敌,清廷湖广总督李国英正在常州与姚军团长对峙;最后就是河南了,这三个方向,都很重要,我和军团长倒是不好选择了,如今老师在此,老师怎么看呢?” 张英看了看马云,见他眼中含着笑意,便知道是有意为之,不过就是想让自己在刘体纯面前露一手,不要让人家看轻自己。。可是张英自觉面子上的事无关紧要,关键是既然归顺了大明,就要做出些实事来,否则才是真没面子了。 于是张英说道:“嗯,马云说的不错,这三个方面,都关系到我大明的生死存亡,北方的清军南下,徐州不保,清军必会饮马长江;湘湖之战,李总督率军与姚大榜僵持于常州,如果明军战败,则清军可顺势收复河南,与广东、云贵连成一片,到时候江南又将不保;至于河南更加重要了,那是华夏的根基所在,进可攻,退可守,有山河之固。不过我为河南巡抚,只要领军回去,可以不战而定中原!” 张英刚才不经意间称呼清廷的湖广总督李国英为“李总督”,却将明军的湖南主帅姚大榜直呼其名,不过这只是他的自然流露,刘体纯和马云并不以为意,人家才加入明军,当然需要时间来改变自己。 没等马云表示,刘体纯率先高声道:“好!就按张大人的话办,咱们皇上早就有旨意,凡是在外征战的将官可以先斩后奏,但是必须一起商议后,才能做出决定,我老刘不是独断专行之人,就听张大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