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七十九章 兵工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兵工厂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一七一提供最新章节方以智奉永历的旨意,要在南京城周围的某一处找一个地方修建“兵工厂”,可是永历事先说明,禁止工场设在南京城附近百里之内,但也不能太远,二百里之内最好,同时也不许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建场,只能是交通便利,但又人迹罕至的地方才行。。

    这个要求有些为难方以智了,所以他将随自己出城的百余人分成十队,分别向南京城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寻找适合之地,北边是不行的,那里是长江。

    最后,还是戴梓所领的那队人在溧水县的一个叫做“漂山”的地方,发现了一块适于建造兵工厂的地方。

    漂山又叫粟山,山势并不高,溧水由山下蜿蜒而过,漂山南麓有一处山坳,地面广阔,而且都是平地,山上有小瀑布流下,水势很急,而后冲入到一条小河中,最后向南汇入溧水。此外,这处山坳面向南方,有一并不宽阔的出口,而山坳里却有四百多亩平地,故此当地人将这处山坳叫做“葫芦峪”。

    山外有一座小镇,相传有匹白色的神马从天而降,落到此地吃草,所以这座小镇叫做“白马镇”,白马镇往南过了溧水二十里,有一个叫做“华莲”的小镇,往西三十里则是溧水县城,一条宽阔的官道连接着三个地方,交通非常方便。

    按照戴梓的意见,就是要在那个叫做“葫芦峪”的地方修建“火药场”;在白马镇建设军械场,制造大炮和火枪;在溧水下游还要建造一座“炼钢场”,以提供钢材和铜料。

    此地有水源,葫芦峪中的小瀑布下可以建造“水力车床”,借助水力切断铜铁,碾压卷曲钢管等,而且距离此地三百里的马鞍山有铜矿和铁矿,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铜矿石和铁矿石,至于硫磺、硝石等其他原料,则可以由安徽通过长江再运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不得不说戴梓是一个火器方面的天才,方方面面都想到了,让方以智松了一口气,因为万岁爷只给他半个月的时间选址,而后就必须开始建设,要在一个月内,将三个工场全部建好。

    选好址后,方以智赶回南京,觐见永历,得到永历的同意后,从户部那里支出二十万两银子,立刻回转溧水县,这次随行的还有两千明军和一万绿营俘虏,另外就是四千多招来的各种工匠,比如铁匠、木匠、泥水匠等等。

    这些战俘,都是历次大战后俘虏的绿营兵,本来在南京附近修桥筑路,这次也被一并派到溧水县,准备作为修筑工场的劳工。

    整整两万人浩浩荡荡开往溧水县,与此同时,方以智派出人手四处采购修建场房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然后运到白马镇,于是几天后,四面八方通往溧水的道路上都是来去匆匆的大车队,由驽马拉运的大车上堆满了砖石或者木材。。

    要在白马镇建场,征地是必须的,但是永历早有旨意,禁止“强征”和“强拆”,不是就要颁布了吗?一定要先征得当地百姓,尤其是土地主人的同意,给予合理的补偿,然后才能征地,否则就视为违法犯罪。

    不过让方以智担心的“钉子户”并没有出现,当代表大明皇帝的“圣使”当众宣读完永历的圣旨,要征白马镇的土地,而且还要给予一定的补偿,白马镇的百姓竟然嚎啕大哭起来。不是因为土地没了而哭泣,而是因为皇帝征地竟然还要给钱,这可是自古未有的事情,以前别说是皇帝,就的七品知县,随便弄一个官府的名义,都可以在辖地之内,白白占用一块土地,何况是九五至尊——大明永历皇帝。

    方以智在土地的价格上尽量给的很高,但是当他派人挨家付钱的时候,就是没有一家去接银子,反而百般地哀求让人将银子拿回去。

    买地付钱,天经地义,方以智亲自带着银子,走访了白马镇的两个平常人家。这两户百姓见堂堂的内阁大学士走进自己的茅屋,早就吓得不行,跪在地上不敢起来。方以智亲自扶起其中的老人,然后也不端架子,坐在院中的藤椅上,开始与他们唠起了家常,等拉近了距离,才说明了来意,就是要付银子买地。

    开始的时候,这些百姓连连摆手,说不要,但是方以智不急不恼,好言相劝,这才问出原来他们是担心拿了这些银子,朝廷会“秋后算账”。

    方以智只好解释,这是朝廷的意思,买人家私产,就必须要付钱,否则就视为强抢,是会受到律法处罚的,然后就将“律法面前,人人平等”和“保护私产”讲了一遍,也算是进行了一次“普法”。

    尽管这两户人家不太明白,但是也知道这是朝廷的真心实意,见到方大学士如此坚决,最后只好接过银子,收了起来。

    见到有人敢收银子了,白马镇其他的人家这才放心,全都接下了自己的卖地钱,而且没有任何人提出过分的要求。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没了土地,就算是给他们银子,也只能是坐吃山空。对于那些没了土地的农民,永历也早就想好了他们的去处,那就是从他们之中,招收工场的工人,明码标价,每个月按照约定的薪金等级付给他们当月的工钱,绝不拖欠。

    “兵工厂”要招工,而且薪酬还不低,只要一家三口中有一个进工场做工,那么另外两口人什么也不用做,每月都能大鱼大rou的享受,如果人口再多点,粗茶淡饭也能管够吃饱,还有每月竟然还有四天假期,逢年过节除了放假以外,还会发给额外的奖金和米面。。

    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所以当“兵工厂”的招工布告贴出来,别说是没了土地的百姓,就是那些还有土地的人都动了心,不但是白马镇的人涌向了招工处,就是溧水县城的百姓,也闻风赶来。

    好在三个工场需要三千多工人,一个白马镇还难以满足用工得需要,溧水县周围乡镇的百姓赶来应聘,正好可以满足工场的需要。方以智为了方便来应征的百姓,甚至在溧水县都设置了招工处,只要在招工处签字画押,就可以预先支取一个月的薪金,等一个月后,工场建完,再进入工场上工。

    这边进行招工,葫芦峪和白马镇上已经破土动工了,方以智亲自选取的“黄道吉,祭过天地,燃过鞭炮,一座巨大的石牌坊被立了起来,石牌坊的正额上刻画着一龙一虎,龙虎之间是三个大字“兵工厂”。

    “兵工厂”这三个字出自永历的御笔,本来永历自觉自己的字比较难看,想让黄宗羲或者方以智来写,以他们的威望也足够了,但是又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