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兵工厂 (第2/2页)
得这可是华夏的第一座“兵工厂”,甚至是世界的第一座,将来会被载入史册的,所以还是自己来写吧,也好让后人铭记自己。 紧接着,十声巨大的炮仗响过,石牌坊后的空地上人群广布,开始动工了,搬砖的搬砖,扛木头的扛木头,挖地基的挖地基,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还有一些手持刀枪的明军士兵,在人群中来回巡视,因为这些干活的,除了泥瓦匠、木匠这些技工外,大部分都是战俘,没人看管可是不行。 不过这些绿营战俘,并没有多少想要逃跑的,他们在此做工,不但可以吃上大rou包子,而且还会按月发给工钱,最后等完工后,就让他们各自离去回家,绝不阻拦。 战俘们自从战败被俘,虽然没有遭受虐待,但是谁不思乡啊?都想好好干,早点完工,也好拿着工钱回家去。 人多好办事,工地上一天变一个样,先是各处厂房的地基被打好,引水渠挖好,然后是筑墙、盖顶、加窗,还有各个厂房之间的道路也被修好,横平竖直,不见丝毫错乱。 终于在十五天之后,在白马镇、葫芦峪的三处工场的厂房终于建立起来,最大的厂房长一百步,宽三十步,其中以五根巨大的松木为房梁,以十根粗壮的松木为柱子支撑,其内有青砖铺地,非常平坦。其他的厂房也不小,林林总总,三处工地上分别坐落了一百、八十、七十栋各式各样的房子,而且都各有用途。 厂房建好,方以智、王富贵、戴梓,还有被永历指派来的张廷瓒,分别指挥一队工匠,进入厂区,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图纸,开始设置建造各种器具,大型的设备有炼钢场巨大的火炉,军械场的水力车床,还有火药场的配药作坊等等。 王富贵过去是铁匠营的营长,别看他只是营长,但是他的身份可不低,他的大舅子乃是大明南海船队大都督,而且他本人也曾经是永历的侍卫统领。后来觉得还是打铁比较适合自己,故此才去做了铁匠营的营长,不过他的官爵可够高的,乃是正三品都指挥佥事。 现在他更是被永历赐封为大明溧水伯,名义上为这座“兵工厂”的第一人大总管,就连方以智这个内阁大学士见到他,都得客客气气的。 不过王富贵这个人很有自知之明,从来不胡乱指挥,一切都听方以智的,让他干嘛就干嘛,只是着急没铁可打,希望工场快点建好,也好让他抡起大锤,砸上一会儿,才能舒坦。 又是十天过去了,厂房内的器械大部分都已经建好,各式工具也准备停当,一切就等方以智和王富贵一声令下,工人们就可以进场开工了。 在井冈山上的各种作坊搬运来南京的同时,全部的工匠也随之而来,这些军火兵器工匠大部分都是原明军中的人,也有少部分井冈山的当地人,有家眷的也都一起跟来。不过这些工匠只有三百人,想要三个工场一起开工,人数远远不够。 此时在溧水县内招募的三千个工人,早就在方以智的安排下,在井冈山的老工匠那里学习了二十来天,已经会做一些简单的活计,但主要还是井冈山的原班人马来做。不过也没关系,熟练任何技术都需要一个过程,方以智决定先让工场开工,然后在进行制造的过程中,再让那些生手工人跟着老师傅学习,早晚都会掌握其中的技巧,独立cao作的。 又过了两天,先进行了调试,将这些新老器械试验了一下,排除了一些故障,做了一点改进,而后方以智定下三月初三那天,“兵工厂”就要开始正式生产了。 这一个月,可将方以智累坏了,他这个堂堂的大明内阁大学士、工部尚书连日奔波在工地上,经常是日夜颠倒地不停地视察、检验,甚至是亲自上手cao作,以确保万无一失。 除了他以外,戴梓这个“火器天才”也是一头扑在工地里,浑然忘记了时间,与工匠们吃住在一起,日夜赶工。他主要是设计和督造火药场和军械场,这两处的工场不管是内部得机械器具,还是外边的格局布置,都是他亲自设计,而后亲自监工建设,无不充满了他的心血。 还有张廷瓒这个年轻人,各种原料和建材,都由他来统筹购置,然后分配到各个场地,一个来月,不见丝毫差错,让方以智渐渐的信任有加。 只有井冈山上的十三个洋人是最闲的,以詹姆斯为首,另外还有两个大肥洋妞,从井冈山来到南京后,就一直住在南京城内,并且吵吵着要回欧洲去,因为合同期满了,他们也赚够了,也该让他们回去了。 可是此时正在建造“兵工厂”,以后还需要培训熟练工人,这十三个洋人都是制造军械的能手,岂能让他们一走了之。 于是永历只好下旨,给他们加了双倍工钱,再留他们一年,等教会了徒弟再走。这些洋人都是见钱眼开的人,听到加了工钱,这才不嚷不闹了。可是让他们上工地,去帮忙建设厂房,他们就把脑袋摇来摇去,都不愿意去,说只管教徒弟,不管建厂房。 同理没有办法,只好同意,直到方以智派人送信,说是“兵工厂”马上建好,永历打算亲临现场,这十三个洋鬼子才同意跟随一同前往。 三月初三大吉大利,华夏人都这样,不管开店还是建房子,都要选一下黄道吉日。当溧水县的老百姓,听说大明皇帝要亲临“兵工厂”,都从四面八方赶到白马镇,来一睹大明圣君的风采。 这次出行,永历很是高调,不但派出三千御林军护驾,而且自己乘坐九匹白色骏马所拉的御车,更是打出了天子仪仗,光是鼓乐手就有二百余人,旌旗无数。 一路上,沿途的百姓和地方官员都出来参拜,永历频频从御车中伸出手,向他们致意,弄得张千如临大敌,担心皇上被人所乘,尤其是天地会的人。 永历现在根本不担心天地会,因为前几天,他接到廖文希的奏报,天地会在江南的分舵基本上已被铲除,此时正准备向湖广的天地会分舵下手。有了这个消息,永历当然不再担心,再说还有三千名精锐的士兵护驾。 到了白马镇以后,永历先接受了方以智等人,还有溧水县地方官员的参拜,而后才到“兵工厂”所在地。 当仪仗队走到石牌坊,永历望见自己写的三个大字“兵工厂”,心中美得开了花,觉得自己开算是“古今第一人”了,因为天下第一家“兵工厂”是在自己的旨意下建立的,光此一点,将来各国的史书上,都会写道:大明永历皇帝亲自督办世界第一家“兵工厂”,将军械的生产集中和系统,开历史之先河! (年末就是事多,昨晚又喝吐了,不怕各位笑话,五瓶青岛就吐了五次,难道我喝的是假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