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八十一章 倾巢而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倾巢而出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一七一提供最新章节永历在奉贤县观看完北上的新南海船队,心中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南海船队重新组建,大明海军总算不是徒有其表;忧的是这支船队除了一只主力船外,其他的十艘战船中只有五艘“两桅帆船”的吨位与郑经的战船相当,其他五艘破烂不堪,一炮就能被对方轰烂。。所以这支船队应该只有原来设想的一半战力而已。

    只有原来的一半战力,却要面对郑氏家族的上千艘战船,而且据说其中不乏巨大的“二桅帆船”,那是郑成功俘获荷兰人的,还有购自西班牙人的战船,船上都装有“八磅炮”,也就是“红夷大炮”,火力强大,只要两只战船夹击一艘同等级的战船,只要一轮齐射,就可以将对方轰碎。

    想到这些,永历脑袋都有些大了,不过郑经的水军可以纵横于海上,但是只要他敢上岸,大明“第二军团”已经赶到吴淞口,随时都可以把他们赶下海去。

    永历看完船队,也没心思上船了,便让张水蛟、张煌言、弗兰三人坐下船登岸,此时马云也从吴淞口赶了过来,正好可以商议一下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要想好对策,首先得知道地方的动向,到现在为止,永历还不知道郑经的意图,只是知道最近崇明岛异动连连,不断的往岛上运送军火和粮草。岛上原来只有赵氏兄弟的六千多人马,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粮草和军火,故此推断近期内郑经的军队肯定有所异动,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进军南京。

    据马云推断,在这之前,郑军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直接由长江口进入长江,逆流而上,目标直指南京;第二种可能就是由长江口的吴淞附近登陆,由步兵攻占附近的府县,然后再大举向西进犯,最后的目标依然是南京。

    那么郑经会用哪种计划呢?永历想不出,张煌言、马云他们也想不出,可是如果没有所防范,等待郑军进犯以后,再做打算,这样就会陷入被动。

    最后经过众人讨论、商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毛八重率一万人马据守吴淞城,另一路由马云率领“第二军团”主力两万人马,驻守常熟,准备随时迎击登陆的郑军,或者郑军船队逆流而上的话,则迅速西返,增援南京。。

    至于南海船队,此时崇明岛的实力,还不足以封锁长江口,故此可以先行进入长江内河,等待郑军船队进入长江,如果敌军过于强大,则先撤回南京江面,配合“第二军团”对抗郑军的进犯。

    制定完计划,各部主帅马上各自离去,分别赶回自己的军队。马云赶回吴淞口后,将永历的圣意告之留守的毛八重,而后留下一个主力团,共五千人,这才率领主力向常熟撤回。

    张水蛟、张煌言则率领南海船队趁夜进入长江,而且没有惊动崇明岛上的叛军,悄悄的驶入长江后,在崇明岛的上游十里长江口最狭窄的地方抛锚停泊,静待郑军上门。

    众将离去之后,永历并没有马上回返南京,因为他现在呆的地方可是将来的“大上海”,号称是“华夏经济之都”,虽然现在除了吴淞城、奉贤县、静安县等小城外,就是泥沼遍布的荒地,一点也没有大都市的气象。

    不过这样也好,永历心中早就有了一个计划,那就是要将此地建设成一座新城,一座大明的商贸之城,对外进行商业贸易,以此地为起点,辐射整个长江流域,从而带动南华夏的经济发展。

    作为建设“大上海”的第一步,永历打算在这里先建一座“造船厂”,主要以造大型战船为主,也可以建造商船。只要这座造船厂建好,招收上万的工人,此地必然会繁华起来,然后再扩大城市的范围,让各大商家进入,扩建港口,对外宣布通商,凡是商船皆可进入,那么“大上海”的兴起将是必然之事。

    怀着美好的愿望,永历亲自走访了奉贤沿海的几个地方,察看了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果然如后世一样,此地的百姓还算开通,并不守旧,对于开放海禁更是持支持的态度。

    如此一来,永历就在奉贤县耽搁了两天,就在他准备离开的头天夜里,突然城外的海面上出现了无数的黑点,慢慢的向码头靠来。。开始的时候,在码头站岗的明军并未看清楚,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过了半个时辰后,这些黑点慢慢的靠近了码头,站岗的明军这才看清楚,竟然是无数的战船,大大小小,数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艘。

    “敌袭——”明军终于反应过来,慌忙跑进城内报信。

    永历还没有安寝,听到城外的海面上出现了船队,便知道肯定是郑经的船队到了,可是让人不明白的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去崇明岛,却选择奉贤县为登陆地点,所欲何为啊?

    也不等永历细想,外边的明军又来报信,海面上的船只分批靠近码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