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一章 倾巢而出 (第2/2页)
而且已经有郑军登上了陆地,正向奉贤县城这边扑来。 永历吓了一跳,此时城内除了千把的守军,还有自己的三千御林军,不过四千人马,而黑夜中扑来的郑军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如果被他们包围在奉贤城内,自己这个大明皇帝不又得成了人家的“坐上囚”。 跑!永历只想了一个字,马上下旨撤退,往常熟跑。因为走得太急,就连永历的车驾和仪仗都没来得及带走,永历与四千明军便从奉贤的西门跑了,不少老百姓也随后跟着。 郑军来得很快,等永历刚撤出奉贤城,他们就进城了,然后直奔县衙,扑空后,立刻向北追击。 本来永历可以领军快些逃走,但是随行的还有数千百姓,扶老携幼,根本走不快,永历又不想扔下他们,做那“不仁不义”的昏君。故此他下令一千御林军由新任御前统领留在后边阻击郑军,而他领军继续护着百姓撤退。 这些百姓都是奉贤人,大明的子民,永历一个都不想放弃,不然他心中难安,何况如果落入郑军的手中,乱军之下岂能有活命的可能,所以永历才下令必须带着他们一起走。 喊杀声传来,永历知道后卫已经与郑军交手,他们正在阻击郑军,于是下令快走,如果有走不动的老幼,明军官兵必须帮助他们,背也要把他们背走。 于是往日威风赫赫的御林军,现在背起了奉贤的百姓,当然年轻女人是不能碰的,她们大多裹着小脚,走的最慢,又哭天喊地的,给后边追来的郑军指明了方向。 没有办法,永历下令又拨出了一千御林军留下阻击,可是跑了将近一个时辰,才跑出不到二十里路,而郑军可能已经击破了两层阻挡,越追越近。 永历看看自己的御林军越来越少,除了那一千奉贤地方守军外,就剩下一千御林军了,而郑军则毫不费力,接连击破了两层阻击,可不是因为御林军的战力差。要知道能做大明皇帝的禁卫,都是百人选一的精锐,能毫不费力地将他们打败,那只能说明追来的郑军兵力是明军的数倍,不然不会这么快。 眼看郑军扑了过来,跟着逃跑的奉贤县令跪在地上苦求永历先走,就是百姓们也哀求万岁爷不要管他们,快点离开。 可是永历早就打定主意,决不放弃任何一个百姓,于是他下令留下了最后的一千御林军,同时让另外的一千地方军迅速换上老百姓的衣服,然后继续向北跑,但是不许跑得太快,一定要吸引郑军继续追击他们。而他则领着奉贤百姓折向西北,奔西北方的嘉兴而去。 果然永历的“金蝉脱壳”之计起效了,当永历与奉贤百姓们向西北而去,郑军果然继续向北方追去。后来据永历留在路旁的探子回报,追击自己的郑军兵力起码在两万以上。 第二天,天明的时候,永历终于逃到嘉兴县城,数千百姓也全都安然无恙,只是筋疲力尽而已。 永历在嘉兴稍作休息,因为军情紧急,便骑上快马,要回返常熟,指挥明军抗击郑经的军队。 当永历出城的时候,随之逃出来的奉贤百姓闻讯都来相送,数千人差点将城门堵塞了,都跪在地上,哭着大喊:“万岁爷啊,您老人家救我了我们这些小民,我们无以为报啊——” 永历下马,亲自扶起几个带头的老人,挨个慰问几句,让他们安心,说大明军队会将叛贼郑经的军队赶走,让他们早日回家。 然后永历又骑上战马,百姓们自动地让开一条路,让永历还有随扈的二十余个骑士离开嘉兴。此时永历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慰问百姓的时候,天地会的杀手就隐藏在人群之中,但是杀手却没有刺杀他,因为这个杀手就是奉贤人,怎能忍心刺杀救了自己父老乡亲的圣明之君。 永历一路疾驰,先是经过了吴江县、苏州,然后再向北到了常熟,不过在半路上,遇见了寻来的马云,而后被迎进了常熟城。 这个时候,马云的探子已经探知了郑军的动向,原来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是步兵,由奉贤登陆,而后向北进攻吴淞口,具体兵力不祥;另一路则走长江口,此时也出现在吴淞城的外海,正对吴淞城进行炮击。 吴淞城的毛八重率领城内的明军奋起反击,虽然大炮没有对方多,但是城上的明军有五门新式大炮,射程比郑军的红夷大炮远得多,威力更是不相上下,首先轰沉了郑经水军的两艘艨艟战船。 只是在大炮的数量上不及郑军,而且郑经的水师战船太多,足有上百艘,布满了吴淞口外的海面,并且慢慢的接近了吴淞城,开始用船上的大炮轰击城墙和城内,使明军损失惨重。 得到这些消息,永历惊出了一声冷汗,看来郑经是倾巢而出啊! (码完这章,赶紧上传,今天我可没休息,单位开圣诞晚会了,我还表演了节目,一个小品加一个双簧,效果不错,反正我自己都笑了! 求票,月票最好,没有就推荐票,要是啥也没有就订阅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