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一百章 国立大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章 国立大学 (第2/2页)


    大学校长是一品大员方以智,中学校长是一个五品礼部郎中,小学校长也是一个六品吏部主事,另外还有按照永历想法设置的副校长、教务督导、学生督导、杂务主管等等,全都是官员,所以说这是大明官办学校一点都不为过。

    大学、中学、小学被建好后,立即在南京城内开始招生。那些自称皇室宗亲的子弟,勋贵子弟和官员子弟首先成为了第一批入学的学生。南京城内的百姓听说学校也招收平民子弟,无不闻风而动,这可是朝廷办的学校,将来可以作为入仕的阶梯,再说那些贵公子都在那里读书,能和他们一起学习,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于是南京城内凡是有入学年龄子弟的都赶去保命,周围府县的也闻风而来,以至和中学报名点人满为患,报名人数大大超出了限定的名额。

    最后没有办法,方以智提议,面对平民子弟进行了一次考试,选拔其中优秀的学生入学。但是贵族子弟们却可以免试入学,这让永历有点觉得不公平,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让贵族子弟没有这种特权,那些皇室贵族官僚们该心生不满了。看来要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谁让现在是“封建社会”呢?

    建立大学、中学、永历付诸实施的第一个设想。接着,永历又下旨在南京城内修建一座画院。

    画院!大明画院!这让人听起来太不可思议了,如果说建立各级学校还情有可原,为的是培养人才。而建立画院,培养画匠和画师,不能当官也不能上阵杀敌,又有何用处呢?再说户部可没多少银子了,哪里还有钱给永历如此挥霍?

    所以当永历提出来这个想法后,立即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即使是思想开明的黄宗羲和方以智都表示反对,认为建立画院可以,但现在还不是太平盛世,应该等将来天下太平了,再筹建画院,为皇上服务。

    但是永历这次决定不听大臣们的了,因为他心中有两个理由,大明画院是非建不可。

    第一个理由,在永历的印象中,欧洲的思想启蒙首先是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开始的,其中有“三杰”为代表人物,竟然都是大画家,分别是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由于他们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一改中世纪的腐朽黑暗,使欧洲人的思想走向解放。

    既然欧洲人能以“艺术”为解放思想的突破口,为什么华夏就不可以?永历认为要想华夏屹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就得兼容并蓄,对于艺术形式,也要开创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样不但能陶冶人们的情cao,而且还能解放思想。思想解放了,才能发展科技,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将促进华夏各个方面向前发展。

    那么华夏人的“思想变革”就从创建画院开始吧!

    第二个理由,其实与一个自称是大明高祖皇帝后代的画师有关,此人是突然冒出来的,有一次永历闲来无事,忽然想起那些被安置在玄武湖别院的皇室宗亲们,为了显示自己不是不是薄情寡恩之人,叫张千陪着自己,御驾亲临玄武湖别院。

    那些皇室宗亲们听说万岁爷来了,哭着喊着迎出去,将永历围在中间,哭诉自己的不幸,请求永历将封地还给他们,让他们能为大明守卫疆土。

    对此,永历根本不相信他们,如果这些皇室宗亲们有能力将国土守住,大明也不至于在二十年前沦丧的那么快,但是这二十年来,也苦了他们,让他们尝尽了人间的冷暖苦楚。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教育,让他们以后知道祖辈留给他们的东西需要珍惜,骄奢yin逸只能使人堕落。

    不过永历也得表示皇恩浩荡,于是又一次拿出自己的“私房银子”,也就是供自己和娘娘们使用的内库银,一共五千两,分给这些皇室宗亲们。二十年前,大明藩王们富得流油,但是经过二十来年的颠沛流离,早就苦不堪言,这几年,别说五千两银子,就是一个铜板,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珍贵的。所以当永历让张千拿出五千两银子后,并说分给他们,让他们感动的又大哭起来,等永历说让他们自己去取,便开始扑上去哄抢起来。

    正当这些宗亲们抢银子的时候,永历却发现一个颇有些道风仙骨的中年男子却无动于衷,而是拿着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

    永历很奇怪,便向人打听那位是谁?有人告诉永历,此人叫做“朱耷”,是新来的,自称是江西宁王的后代,为人颇为清高,不合群。

    “朱耷!”永历当时就叫了出来,别人以为朱耷冒犯了永历,就要上前将他揪过来,但被永历喝止了。

    朱耷是谁,永历太知道了,他可是流芳百世的大画家,他的画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后世将他视为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永历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了他,当然非常高兴。于是主动和朱耷攀谈几句,又要朱耷为自己和后妃们画几幅肖像,以流传后世。

    但是没想到朱耷竟然拒绝了,而且提出条件,就是让永历为自己建一座画院。本来永历是要拒绝的,自己可是大明皇帝,竟然被人要挟,这不是大逆不道吗?

    不过永历也不想治朱耷的罪,一个作画的人,总有些怪脾气,这很正常。可是朱耷又悄悄地对永历说了几句话,使永历立刻改变了主意。

    朱耷告诉永历,他可以帮助永历得到崇祯皇帝留下的“绝声卫”。

    说起“绝声卫”,永历知道那是大明历代皇帝的近身侍卫,虽然都是哑人,但武功高强,忠心不二。但是自从崇祯皇帝殉国后,“绝声卫”就消失灭迹了,好像已经不存在于这个世上。

    在去年扬州之战的时候,永历结识了扬州“郑一刀”郑宝,从他那里得到了关于“绝声卫”的消息,并见到了其中的两位。可是不知什么原因,郑宝与那两个人却不告而别了,让永历很是遗憾。

    现在又听到朱耷说起了“绝声卫”当然好奇了,而且心中暗自决定,如果能通过朱耷得到“绝声卫”,别说帮他建一座画院,就是两座也没问题。

    于是永历将朱耷带到皇宫,细细地询问一遍,这才知道朱耷和“绝声卫”的关系。原来清军南渡以后,朱耷因是大明宗室,只好隐姓埋名,靠作画为生,甚至出家做了和尚。但他心怀复明之志,四处联络反清义士,郑宝就是当时结识的。

    后来郑宝被仇家陷害,被关在武昌的大狱之中,朱耷得知后,用自己的字画讨好武昌知府,才将郑宝救出来,从此两人成为至交好友。他从郑宝那里知道了“绝声卫”,也通过郑宝认识了“绝声卫”的首领贺志争。

    郑宝是贺志争的父亲,崇祯朝聋人大学士贺逢圣的大弟子,故此郑宝和贺志争关系密切。清军入关后,贺志争曾经入宫刺杀满清皇帝,没有成功,“绝声卫”的死士大部分都战死,只有郑宝和十几个人逃出宫。二十几年过去了,如今的“绝声卫”只剩下五六个人,但是“绝声卫”的武道还存在,仍可以由贺志争训练出一批死士,以保护大明皇帝。

    接着朱耷又讲自己来南京的时候,郑宝曾经去见过他,并知道现在郑宝的去向,还对永历保证,只要给他建一座画院,他就保证能让郑宝和贺志争归附永历驾下。

    这个诱惑太大了,不要说“绝声卫”,郑宝也是“无价之宝”,永历以前就想用他来教授明军随军郎中“外科手术”。

    现在终于有了线索,岂能放过?别说朱耷只要一座画院,就是两座,也要给!于是永历点头答应朱耷,并让朱耷即刻离开南京,去寻找郑宝,并且保证他回来的时候,一座画院便会在南京城内建好。

    就这样,朱耷告辞离去,而永历则力排众议,下旨修造一座画院。当然,这次银子又是从皇宫内库中出,害得永历自己和皇后、贵妃他们整整吃了两个月的素菜。

    永历一边吃着素淡无味的白菜豆腐,一边感叹道:“朕容易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